2007年12月24日,星期一(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二版:钱塘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检察官支招帮归正人员追薪
本报记者 蔡亮 通讯员 贝佳磊

  本报讯  近日,金华监狱驻监检察室的检察官金思源接到了归正人员唐某打来的电话,电话里,唐某表达了由衷的谢意:“谢谢金检察官!今天我拿到工资了。多亏了你的建议,我才没再走错路。”
  事情还要从前些日子说起。唐某原在金华监狱服刑。今年6月刑满释放后,他来到义乌一家企业打工,本想痛改前非,靠着自己的双手吃饭,可是,辛辛苦苦干了几个月,临近年关,老板却以种种理由拖欠工资,唐某和工友们竟然没能拿到一分钱报酬。
  几次讨薪未果后,法律知识贫乏的唐某一时间感到无路可走,动起了用“非常手段”讨工资的念头。此时,他忽然想起了一个电话号码,这个号码正是他在临出狱之前,金华监狱驻监检察室的金思源检察官留给他的。唐某记得,金检察官给每个刑满释放人员都发放了一张印有了他联系方式的“检察联系卡”,并告诉大家,如果出狱后遇到法律方面的问题,可以打电话来向他咨询。
  起先,唐某很怀疑这个电话到底有没有用。“我只不过是个归正人员,在社会上都经常遭到白眼和冷遇。如今离开监狱这么长时间了,驻监检察官恐怕早就把我忘记了,况且他们也没有这方面的义务,会管我的事吗?”想想也没其他法子,唐某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拨通了电话。令他意外的是,电话那头的金思源十分热情地询问他遇到了什么麻烦。倍感温暖的唐某就像遇到了亲人一般,向金检察官诉说了自己坎坷的讨薪遭遇。
  听完唐某的诉说后,金检察官当即向他指出,他要回自己的劳动报酬是正当的,但通过过激手段不可取,而且容易导致违法犯罪。之后,金检察官给唐某支了几招:可以联合欠薪的工友,选出几个工人代表向企业交涉;如果老板恶意拖欠工资,可以向义乌市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如果还无法解决,就可以向法院起诉。
  经过金检察官的一番点拨,唐某豁然开朗,答应回去以后和工友们好好商量。几天后,他打来电话高兴地告诉金思源,他们推选出的工人代表与老板进行了交涉,还搬出了《劳动法》等法律武器。最终,自知理亏的老板答应发放拖欠的工资。
  金思源检察官向记者表示,当初之所以向归正人员发放联系卡,主要是考虑到他们回归社会后,在工作中往往会因为曾经的特殊身份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绝大多数归正人员都是想痛改前非,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开始新生活的。但是一旦遇到欠薪等问题,往往会严重挫伤他们自食其力的积极性。部分法律意识淡薄的人,很可能心灰意冷,重新走上犯罪道路。”他呼吁社会要多关注归正人员的生存状态,及时、有效地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他也提醒归正人员,遇事绝不要冲动,而是要相信法律,通过正确途径合法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