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9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三版:第一阅读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300个日日夜夜洗脱杀妻嫌疑
本报记者 朱乔夫

  金华武义的某个小山村。
  9个月前,这个平静的小山村突然不平静了。村民黄小龙(化名)的妻子张燕(化名)突然失踪,随后,黄小龙也不见了踪影。张燕的母亲发现女儿不见了,就从贵州赶来与黄小龙的父母交涉。
  照张燕母亲的说法,黄小龙与张燕的关系向来不好,小龙常常怀疑妻子有“作风问题”。因此,张母怀疑女儿不是失踪了,而极有可能是黄小龙怀恨在心杀了她。
  一传十,十传百,小小的山村很快布满了各种传闻。有的说,黄小龙将妻子杀死后偷偷掩埋在后山;有的说,黄小龙早已潜逃至西双版纳;更离奇的说法是,黄小龙杀妻后精神错乱,在脖子上挂着妻子的大幅相片,整日寻妻。
  黄小龙去了哪儿?他的妻子又在何方?这真的是一桩杀妻案吗?

  求助
  请帮我找找我的妻

  今年11月底,本报记者接到了一个电话。
  电话那头的人说,丈母娘家冤枉他杀妻后又将她的尸体偷偷掩埋。而且,他们已经报警,警方也已经开始采取行动。这让他害怕得不得了,因为他说不清楚妻子到底去了哪儿,已经快9个月不敢回家了。
  这个人就是“失踪”了的黄小龙。
  他请求记者帮他寻妻。他说自己是清白的,如果能够找到妻子从而回归正常生活,他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12月初,黄小龙来到了杭州。他看上去很着急,一脸憔悴,似乎很久没有好好睡过觉了。说到动情之处,他频频哭泣。
  黄小龙说,妻子张燕是今年3月1日“不见了”的。一开始,他以为妻子回了贵州老家(张燕是贵州人)。可是,等他赶到贵州时,丈母娘一家却说张燕没有回去过。听说张燕不见了,她的家人都急了,丈母娘还赶到金华寻女,并怀疑是黄小龙把张燕给杀了埋了。
  他说,他知道丈母娘已经向警方报了案,而且警方已经开始调查(事后经记者调查,由于没有迹象表明黄小龙杀妻,所以,当时警方并没有按杀人案立案侦查)。从那以后,村里头开始流传他杀了妻子的各种说法,他又急又怕,便离开了村子,到武义县城里租了间房,并开始四处寻妻。
  黄小龙的害怕,源自媒体曾经报道过的“佘祥林案”。他觉得自己的遭遇和佘祥林太像了。要是一直找不到妻子,要是警方相信了他丈母娘的说法,要是真的从哪儿挖出了无名女尸,他会不会也像佘祥林一样被抓起来判刑?
  所以,黄小龙要洗脱杀人的嫌疑,这也是他一定要找到妻子的唯一原因。
  9个月来,黄小龙到过永康、到过诸暨……凡是妻子有可能落脚的地方,他都走了一遍。他还自制了寻妻的广告牌,上面有妻子张燕的大幅照片和他自己的手机号码,每到一处,他就把牌子挂在脖子上,冀望有知情的路人能为他指明方向。
  黄小龙说,他手上有很多线索,只是自己文化有限,根本理不清头绪,不知道该怎样利用这些线索。于是,在记者的陪同下,黄小龙再次开始了寻妻之旅。

  寻妻
  线索的尽头是什么

  黄小龙首先来到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黄小龙说,张燕以前曾有过被人欺骗和强暴的经历,他很担心妻子遭遇不测。另一方面,他觉得要澄清自己杀人的嫌疑,到公安机关说明情况请求帮助,是一个好办法。于是,他来到了县公安局。
  人员失踪案件的管辖权是户口所在地或居住地的派出所,上一级公安机关会管吗?因此,他很担心县公安局不受理。不过,在向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再三解释了寻妻的目的后,大队长终于点了头。他叫来两个值班民警,认真做了笔录。
  黄小龙说过,他手头已经有了一些线索,于是,我们开始逐一求证。

  线索一:有个卖羊肉串的曾经骗过她
  据黄小龙说,婚后妻子曾经被人骗过,夜不归宿,事后他打听到骗他老婆的是县城里一个卖羊肉串的人,姓傅,就住在武义郊区的山上,他还记得路。于是,他去寻找这个姓傅的男人。
  在一个偏远的养猪场,散发着阵阵猪粪臭,姓傅的就住在这里。他上前打门。很快,一个男人走了出来,他正是曾经以用工为名让张燕夜不归宿的人。那人也认出了黄小龙,但矢口否认和张燕还有往来,更不知她的去向。
  黄小龙不信,情绪渐渐激动起来,上前去拉那人。那男人很是高大,一把就把黄推了个趔趄,破口大骂。骂完转身就关上了门,任凭黄小龙叫门,都不再出来。
  黄小龙一个人无助地蹲在田野里,看着田野里已经烧成灰的稻草。

  线索二:“失踪”前她给表叔打过电话
  黄小龙又来到了他们刚结婚时租住的地方——城郊一处层层递进的大宅院。
  旧地重游,看到屋子墙壁上那些熟悉的印刷画和他们曾经共同生活过的痕迹,他忍不住又一次哭泣。
  他说,就是在这个房间里,就在3月1日晚上,妻子对他是那样的好,为他洗脚、剪手指甲、柔情无限。谁知,第二天一早,妻子就不辞而别了,至今杳无音讯。
  不过,宅院里的邻居说,张燕走的那天上午,曾到一户姓姚的邻居屋里坐过。按照邻居提供的电话号码,我们找到了姚家男主人,他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张燕在离家的那天早上,曾借他的手机给她在永康的表叔刘培港(化名)打过电话!
  第二天一早,黄小龙来到了张燕表叔工作的某电气公司,很快便找到了刘培港的家。不巧的是,刘培港家“铁将军把门”。看到刘家门外的竹竿上晾晒着衣物,黄小龙分析,他们家人今天一定会回来。

  线索三:一个神秘黑衣人和一张纸条
  在等待刘培港回家的时间里,黄小龙再次挂起了广告牌——寻妻。之前那9个月里,他也曾经这样寻妻过,对于这一点,传闻并非“纯属虚构”。
  在一家贵州人聚集的农贸市场,黄小龙脖子上挂着寻妻广告,面对众人的问询,边走边哭。琳琅满目的食品,花花绿绿的衣物,都不能吸引他的视线。
  走着走着,对面突然冲过来一个黑衣男子,模样看不清楚。他很快地拍了一下黄小龙的肩膀,塞了一张纸条给黄。黄小龙打开纸条,只见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找人到诸暨。
  诸暨,张燕的妹妹就在那儿打工,可是黄小龙曾经找过两次,每次小姨子都说不知道。莫非她有意隐瞒?无论如何,这是一条重要的线索。
  当天晚上9点多,刘培港回来了,但他也不知张燕的去向。不过刘培港说,3天之内,他会动员所有的亲戚去找,不管能不能找到,都会给黄小龙一个说法。
  而黄小龙坚信:明天的诸暨之行会有收获!

  重逢
  他对着电话哭喊妻的名

  就在快到诸暨的时候,黄小龙突然收到了一条短信,手机号码是159××××××××,这个号码以前也曾经跟他联系过,机主自称是张燕的小姐妹。
  短信内容显示:你不要找你老婆了,她叫你死心吧。
  看来,消息已经传到了张燕的耳朵里。
  很快,黄小龙就在一家工厂找到了张燕的妹妹张蔷(化名)。结果,张蔷的回答只有3个字“不晓得”。不过,她在回答时很紧张。
  见在张蔷这里问不出什么东西,黄小龙决定给刚才发来短信的手机打电话,他觉得这个人一定知道张燕的下落。于是,记者用工厂门卫的电话拨通了这个手机号。
  接电话的是个年轻女子,声音很清楚,普通话也很流利。记者请她转告张燕,不管是想要和老公和好还是分手,这次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沟通的平台,即便是要分手,双方也和和气气。接着,记者将有人指控黄小龙杀妻并已向警方报案等情况告诉了对方,同时也希望她能同情并理解黄小龙目前的处境,出面澄清事实。
  年轻女子似乎被说动了。但此时,记者突然有一种感觉,这个人对黄小龙夫妻的事情这么清楚,说不定她就是张燕本人!
  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之下,她说:“他(黄小龙)当我是透明人,当着我的面,和别的女人搂搂抱抱,当着我的面和别人亲热!”
  天啊!她就是张燕!这时,黄小龙再也按捺不住了,对着电话哭着大喊了一声:“燕!”可是,张燕突然挂了电话。
  半小时后,张燕终于打来了电话,同意和记者见面,地点是当地的一座桥。但她明确表示不想见黄小龙。
  于是,初次接头是记者出马的。在桥头等了将近15分钟,一个推着自行车的黑衣女子出现了,她就是张燕,和照片上的样子差别不大。记者详细询问了她和黄小龙的矛盾以及她离家出走的原因。
  原来,张燕离家出走的前一天,他们夫妻和张燕的一个小姐妹一同吃了饭。席间,大家都喝多了。酒后,黄小龙和张燕的小姐妹发生了关系,张燕也看到了。加之夫妻间原本就有了一些猜忌,于是,3月1日,张燕一怒之下不辞而别。
  原委弄清了,记者开始做张燕的思想工作,还拿出了黄小龙寻妻的大幅广告。张燕看到后禁不住说:“他怎么这么傻啊!”
  终于,张燕愿意去见黄小龙——她9个月没见面的丈夫。
  天空下起了小雨,见面后的夫妻二人在路边纠缠不清,和好的可能仍然渺茫。
  当天,张燕就跟记者到公安机关把误会说清楚了,但她坚持不让黄小龙跟去她的住处。夫妻二人走出县公安局的大门,一个向左走,一个向右走……

  编后
  黄小龙寻妻的开端,与“佘祥林案”有着惊人的相似度。然而,一些细节上的区别,使得两件事最终有了截然不同的结果——佘祥林坐了11年牢后方得平反,黄小龙9个月后寻得妻子洗刷了嫌疑。
  其实,黄小龙并不懂很多法律知识,是“佘祥林案”的报道“吓”得他坚定地走上了自证清白之路。这个“吓”,让我们心头五味杂陈。因为一个案例的报道而唤醒了一个公民朦胧的法律意识,进而查明了真相、获得了清白,这一“吓”是有其积极意义的。然而,仅仅“吓”就够了么?如果黄小龙自身的行为检点一些,如果黄小龙对法律的公正有足够的信任,如果黄小龙对相关的法律知识能有再多一点点的了解,又如果人与人之间能少一点猜忌,事情会不会有所不同?
  我想,一定会不同。我们或许看不到这样一个离奇跌宕、一波三折的寻妻故事,却可以看到一个更安定、更有秩序的社会;而黄小龙自己,也不必经受这么长时间的煎熬。
  一个普通人的寻妻历程,让我们对普法、法治有了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