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3日,星期四(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五版:深度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解秘余姚农民“退休”新政
见习记者 陈锦 通讯员 黄桂树 鲁岳彪

  从今年12月1日开始,我省余姚市实施农民社保新政——《余姚市农民养老保障试行办法》。根据此办法,当地近10万农村老人将像城里人一样领“退休金”。

  一封信促发农民社保新政
  去年年底,余姚市临山镇临城村的一位村民写了一封信给余姚市政府。在信中,这位村民倾诉了自己老年生活无保障的困惑和无奈。细读了这封令人流泪的长信后,当地政府有关领导深受震动。于是,蓄势待发的农民社保新政筹建工作正式启动。
  今年2月,在余姚市“两会”上,如何建立一个新型的保障型农民养老制度成为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为此,余姚市委书记王永康专门抽出时间,亲自率领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农村蹲点调研。
  据了解,余姚目前有近10万名60周岁以上的老人生活在农村,老龄化率达15%,而这些人绝大多数没有养老金,主要依靠继续劳动和子女赡养维持生活。“这些老人的月均生活费支出为220元左右,但老农保所能提供的保障平均只有20元左右。”有关人员说。
  针对这种现状,市委、市政府通过组织多个部门召开研讨会、征询社会保障专家等形式,寻求解决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办法。
  今年7月25日,余姚市政府在十易其稿后,出台了《余姚市农民养老保障试行办法》。12月1日,被当地农民称为“新农保”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正式办理。

  参保老农民每月可领取“养老金”
  按这项制度的规定,余姚市农村年满60周岁的男性、年满55周岁的女性,均可参保。参保时可选择三个不同的缴费标准,分别为1档21000元、2档18000元、3档15000元,一次性缴清所选择的费用。其中,55—65岁的女性、60—70岁的男性可以在办理手续后的次月,依照保费标准按月领取210元、180元或150元养老金,直至去逝。
  “65岁以上的女性和70岁以上的男性,可以参加新农保,也可以选择享受该市民政局组织发放的老年人员生活补助金,但二者只能选其一。”余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谢建明告诉记者,如果年龄高于男60岁或女55岁的参保者,缴费额将依次降低。
  对于年满16周岁且不到男60岁或女55岁的人员,只要拥有余姚市的农业户籍或者从余姚市外迁入并取得余姚市农业户籍年满7年,可以自愿提前参与“新农保”,预缴保费,并可以像存银行一样领取利息。
  “这项制度最大的特点是政府财政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余姚市财政局长俞剑清说,市财政每年需拨7000万元人民币注入农民养老保障基金及发放生活补助。
  面对近10万老人的养老问题,当地政府如何确保后续资金的投入?谢建明说,“新农保”出台前政府相关部门做过预算,要保证养老金的正常发放,市财政每年需在财政预算时安排不低于上年待预支付总额35%的资金注入农民养老保障基金,以确保新农保的支付能力。

  养老金让老人晚年生活更稳当
  12月11日,记者来到余姚市朗霞街道干家路村。在该村委会办公楼三楼,记者看到,前来办理养老金的村民把办公桌围了里三层外三层。2名工作人员一边整理厚厚的《余姚市农民参加养老保障待遇享受核准表》,一边指导村民填写《余姚农民参加养老保障申请表》。
  “阿拉农民也可以跟城里人一样领退休金了!”76岁的干家路村村民周某填好表格后,高兴地对记者说。周某是这里土生土长的农民,此前周某和老伴的生活来源完全靠儿女。
  这次,周某把平时孩子孝敬给他的1万多元,作为养老保障一次性缴清。为此,周某对一同来办理养老保障的村民老干说,从下个月开始,他就可以通过一张银行卡,每月到银行领取210元“养老金”,“比起完全靠自己的儿女赡养,还是养老金稳当得多!”
  每月210元人民币的“退休金”是否够用?周某告诉记者,他平时每月生活费平均为250元,养老金加上儿子的补贴,完全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看着周某的满脸欢笑,一直在旁边填写表格的村民老干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现在好了,我们不用愁了,政府给我们设立了养老保障,我们可以安享晚年啦。”
  “新农保”自12月1日正式办理以来,受到许多农民的欢迎。余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农保处主任王亚蓉告诉记者,截止到12月7日,共有5346人申报登记“新农保”。

  专家观点:
  体现了“低水平、广覆盖、适度保障”

  长期从事社会保障研究的浙江大学教授何文炯认为,这项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充分体现了“低水平、广覆盖、适度保障”,农民养老保障水平低于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高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比较合理,操作性强,符合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
  何教授说,就目前中国国情而言,建立农民养老保障制度正当其时,但在具体制度的设计中,光靠热情还不够,需要科学的态度。要真正把好事办好,必须遵循“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相反,如果一开始就把养老保障门槛定得过高,极大多数农民交纳不起保障费进不了门,那么,最好的养老保障制度也只是一种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