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不起诉 邻里修旧好“轻伤刑事和解制度”对缓解民间对立紧张关系确有良效本报记者 汪嘉林 通讯员 郭亦伟 高燕
“这是我怎么也没想到的结果,结了多少年的恩怨了,居然还能和好如初。”临海人张魏斌由衷佩服检察官们的工作能力。他告诉记者,他家和邻居王建国一家的矛盾已有将近十年,今年年初因为一点琐事,两家人的矛盾彻底爆发…… 经过5次调解,双方当事人终于达成调解协议,临海市检察院对这起因为邻里纠纷引发的故意伤害和非法侵入住宅案首次采用了“轻伤刑事和解制度”,决定不予起诉。
好邻居因为琐事结怨 其实,张魏斌和王建国两家原本是挺要好的邻居。张魏斌还依稀记得,自己刚有孩子那会儿,由于夫妻俩整天在外面忙,孩子经常托付给王家照顾,王家把孩子照顾得妥妥帖帖。为了感谢王家对自家的照顾,张魏斌一有空便要弄几个小菜邀请王家人过来吃饭。 可是,这样和睦的邻里关系并没有维持很长时间,到了1998年,两家人新建住宅后,关系开始恶化。由于新房子比老房子要大不少,屋后的那条机耕路变窄了,虽然两辆小车仍然可以交会,但十分勉强。 那天一大早,张魏斌急着出去,可是车刚开到王家房后便不能再往前了,王家的车歪歪斜斜地停在屋后,占据了大半条道路。由于心急,张魏斌一边使劲按喇叭,一边大声叫王建国。而王建国听了张魏斌这种喊声,显然也非常生气,一来二去两人便吵开了。 一旦产生了矛盾,生活中很多看似琐碎的小事便都成了争吵的理由。一晃几年过去了,两家人的矛盾可谓越来越深,虽然村干部也经常出面进行调解,但始终无济于事。 今年年初,两家人又开始为屋前空地的使用权问题而争吵。因为原本两家人的关系非常好,所以屋前的空地基本连在了一起,可是随着春节临近,两家人都要晒年货,不大的空地成了两家人争夺的目标。 随着言语冲突越来越激烈,气不打一处来的王建国冲到张魏斌家一阵乱砍,结果造成了一人轻伤,两人轻微伤。感到明显吃亏的张魏斌咽不下这口气,第二天叫了数人用石头砸王家的房子,结果造成了王家1800元的财产损失。
五次调解为和谐 由于案情简单,事实清楚,案件很快被公安部门侦破。1月31日,案件以王建国涉嫌故意伤害罪、张魏斌涉嫌非法侵入住宅罪移送至临海检察院审查起诉。 承办此案的检察官在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时,双方都强烈要求给对方判刑,似乎没有任何调解的余地。从程序来讲,起诉至法院那是最简单的方法,但是承办检察官觉得此案不能一诉了之,因为双方的矛盾很可能会随着案件的起诉而变得更深、更不易化解。 办案检察官很快想到了2004年由省检察院、省高院和省公安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当前办理轻伤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如果能让双方当事人互相和解并积极作出赔偿,那么根据《意见》的规定,在双方完全自愿的情况下,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如果能达成这样的目标,不仅能使双方当事人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促进社会的和谐,说不定还能使两家人摒弃前嫌和好如初。 于是,围绕此事有了第一次调解,可是由于双方当事人都在气头上,没说两三句便又吵开了。第一次调解不欢而散。 第二次调解会上,虽然双方依然充满着“火药味儿”,但情况比前一次已经好了很多。虽然仍然没有成功,但检察官已经看到了成功的曙光。办案检察官告诉记者,其实,就双方的关系来看,并非一点调解基础都没有。虽然积怨很深,但以前两家人的关系很好,况且这么多年来的矛盾也并非是一些不可调和的矛盾。 基于此,调解会又开了三次,双方的态度也一次比一次缓和。在第五次调解会上,王建国一上来便首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行为,并向张魏斌道歉。而张魏斌也表示,自己的行为确实是“过火了”,希望两家人能像原来那样和睦。 正当案件有条不紊地处理之时,今年8月份,省检察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对“轻伤刑事和解制度”予以了肯定,这更加坚定了办案人员的信心。 经过临海检察院检察官数月的努力,一场原本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得到了化解,近日,双方正式签订了调解协议,王建国一次性赔偿给张魏斌医药费1万元,张魏斌赔偿给王建国1800元的财产损失费。 由于双方已互相谅解,在尊重双方意愿的情况下,临海检察院作出了不予起诉的决定。
我们又是好邻居 如今,这场风波已悄悄淡出了两家人的生活,两家似乎又回到了从前的日子。张魏斌还是像以前一样,有空的时候就会备一桌酒菜请王建国过来坐坐,而王家也时常帮着张家打理打理事务。 张魏斌告诉记者,其实这么多年来一直和王家争吵不休,为的都是一点点小事,现在看看真是不值啊!吵架伤了和气不说,还险些给两家人带来牢狱之灾。而王建国对此事也感到万分后悔,他告诉记者,他现在怎么都想不通,当初怎么会去伤张家人的。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啊,这份感情来得难能可贵,得好好珍惜。(文中人物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