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0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七版:镜鉴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古玩鉴定怎能变戏法
江舟 刘玫

  在收藏市场日益火爆的今天,精美的文化包装下也掩盖着肮脏的交易。海南收藏家协会专家团伙诈骗案给收藏市场的混乱作了注解。

  有谁能相信,发奋钻研多年,对文物、宝石鉴定颇有研究且小有名气的省级收藏家协会会长、副会长(共三人)在金钱面前,却见利忘义,见钱眼开,完全丧失职业道德,上演了一出出以假古玩暴敛横财的丑剧,最终受骗人协同公安机关巧施计谋,将计就计,引蛇出洞,揭开了收藏家鉴定行骗的真面目。

  谁也难为玉作价
  时下民间收藏组织活跃,古董、宝石交易频繁,使得一些投资爱好者,不惜重金购买古董、宝石。然而,在频频交易的背后,也隐含着碰到赝品的忧虑。
  这不,海南省海口市个体收藏爱好者张某就遭遇了这样的烦恼。
  那是2006年7月下旬的一天,海南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冯所标,委托云南瑞丽市一位专门搞玉石买卖的中介人,从云南购买了一块82.25公斤重的“翡翠原石”,开价至少200万元,欲卖予海口市做玉石生意的符气壮。符气壮见如此重量的翡翠原石,禁不住喜上心头,他很快将这一情况告诉了早前刚买了几块翡翠原石的张某。张某看到翡翠原石,愿意买下,但觉得价格有点高。符气壮开口了,老兄,你可晓得黄金有价,玉无价之说。谁也难为玉作价,只要喜欢,不要在价格上争高低。最后,在撮合人吴松的说服下,张某与符气壮同意交易。
  交易前,他们特意邀请来具有鉴定玉石经验的冯所标对那块翡翠原石进行了鉴别。当场,只见冯所标很认真地翻弄了一阵原石,用严肃的口气肯定地说,这块石岩是翡翠原石。
  是日,张某与符气壮商定以180万元的价格成交。后来,张某将170万元转账支付给符气壮。接着又按行规,取出10万元现金付给吴松作为报酬。
  按照约定,符气壮拿出10万元现金支付给了冯所标。
  买到翡翠原石之后,张某真是有点爱不释手,整天守在翡翠原石旁看来看去。终于有一天,张某越看越觉得这块翡翠原石有问题。
  有道是,白玉,绿翡,紫罗兰。可既然是翡翠原石,怎么不是绿色的?虽说张某不懂鉴别玉石,可也略知一二。他思忖再三,请来地质部门的专家进行鉴定,结论为,所谓的翡翠原石,其实是块钠长透闪石岩,根本不属于宝玉石类。拿着这样的鉴定结论,张某最终选择了报案。
  玉石交易,双方自愿,通常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没有任何凭据,因而,单凭张某一面之词,警方也无法下手。
  多谋善虑的张某见警方因没有证据无法下手,便心生一计。

  将计就计巧周旋
  这天,张某找到了符气壮一再表白:“上次可买了块货真价实的翡翠原石,谁看了都说好,谁看了都想买。总之,这块翡翠原石是买值了,将来只要出手肯定能赚上几十万。符老兄以后有这样的好事,别忘了告诉我,有钱要大家一起赚嘛。”
  张某一番话,丝毫没有流露出上次受骗上当的表情,反而使符气壮从张某的话里听出来,张还想买几块翡翠原石。
  符气壮很快将此消息告诉了冯所标。冯所标大喜过望,不过,他又想起曾经听到一些议论,说张某曾经因为这块原石报警等,不知张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决定慎重行事。
  “先拖他一阵再说,如果他真想买,还会找你,关键是要沉着,探明虚实。”老谋深算的冯所标对符气壮说。
  大约一个月后,符气壮的手机响了,是张某来的电话,张某急着要买玉石。
  得到信息后,冯所标立刻拨通了云南瑞丽市玉石中介人的电话。明确表示,发财的机会来了,玉石又有了买主,抓紧时间弄两块钠长透闪石岩来。
  2006年9月下旬,两块所谓翡翠原石被运抵海口,时隔两日,冯所标看后,初定了底价,让符气壮告诉了张某。半小时后,张某驱车赶来,当他仔细看了那两块“翡翠原石”与上次的假货相同时,便笑着对符气壮说:“多亏符兄费心,从色泽外形看与上次的一样,还真是两块好玉石,我是买定了。这样吧,明日上午10点还请冯所标会长来做个鉴定,咱们再敲定价格。”
  “好!一言为定,明天上午10点见!”
  警方接到报案,进行了十分周全的部署。
  9月22日上午10时,正当符气壮、张某商谈价格,冯所标装模作样地对“翡翠原石”进行鉴定之际,公安人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入交易现场,并很快请来相关原石鉴定专家。经鉴定,两块“翡翠玉石”是钠长透闪石岩。
  是日,冯所标被警方刑事拘留,很快被海口市龙华区检察院批准逮捕。

  见利忘义作鉴定
  警方初步查明,自从冯所标凭借对古董、宝石鉴定的一技之长,担任了海南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之后,前来邀请他作鉴定的人也与日俱增,特殊的身份、特有的技能使他得意忘形,变得飘飘然了。
  早在2006年6月,张某经吴松撮合向符气壮购买一块翡翠原石。交易时,张某通过他人介绍请小有名气的冯所标帮助鉴别,这事符气壮不清楚。在鉴定过程中,冯所标发现这块翡翠原石是自己卖给符气壮的。这次,他还知道了张某是做宝石生意的门外汉。
  是年7月的一天,符气壮得知张某还想买翡翠原石,便找冯所标帮忙。正好,冯所标将张某交易宝石时请他鉴别的情况告诉了符气壮。两人便约定由冯所标提供翡翠原石及成交底价,符气壮与张某进行交易,在张某请冯所标鉴别时,抬高翡翠原石品质,共同牟利。
  7月10日,两人窃窃私语了一阵,设下了圈套,专等张某来钻。为大赚一笔,冯所标托人运来了四块翡翠原石,并将另外一块既不是翡翠,也不属宝玉石类重14.5公斤的钠长透闪石岩与四块翡翠原石一起交给符气壮,谎称全部是翡翠原石。
  几天后,符气壮通知张某宝石已找到,就在符与张对这批宝石进行交易时,冯所标受邀鉴别,经过二十多分钟鉴别,只听冯所标用无可争议的口气说:“这些石岩都是地道的云南翡翠原石。”
  张某信以为真,接下来便开始交易。令冯所标欣喜的是,那块以假充真的钠长透闪石岩也以20万元成交了。

  察微释疑追余罪
  此案经警方侦查终结,2007年1月8日,报送海口市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官经过缜密审查,发现了冯所标尚有余罪。那就是,冯所标曾在三亚销售过假古董,而且被骗方曾要求冯所标等人退款未果。
  办案检察官依法将此案退回警方补充侦查。侦查发现,早在2003年9月,冯所标与李某(时任海南省收藏家协会会长,另案处理)、王某(时任海南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另案处理)在海南省三亚市注册成立三亚博仁堂工艺有限公司,承包三亚市一大酒店大堂三号商场销售古玩。这年10月,江西某集团实业公司在三亚市亚龙湾建造一幢贵宾楼,该公司董事长见冯所标等人经营的商场内有近代古瓷器销售(实际为仿制的古瓷器),便向冯所标等人表示有意购买一批明、清古瓷在贵宾楼收藏。
  于是,冯所标采购一批仿制古瓷的现代瓷器,然后伙同王某、李某向该董事长介绍称,该批瓷器是从民间收购来的明、清等朝代的古瓷器。对方信以为真,以150万元购买了43件“古瓷”。冯所标分得赃款95万元,余款被王某、李某瓜分。
  2004年5月,经江西省景德镇文物局、陶瓷考古研究所有关专业人员鉴赏,认为该批陶瓷均为仿品。上当受骗后的江西公司要求退款,但冯等人以种种理由予以反驳,始终不予承认是仿制品,此事因而搁置下来。
  警方补充侦查后,再次将该案移送检察机关。
  检察机关认为,冯所标伙同王某、李某以仿制的古瓷骗取他人150万元,以钠长透闪石岩冒充翡翠原石骗取他人200万元,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应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
  7月11日,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此案。由于案情重大、复杂,法院审理一天之后,没有当庭宣判。

  编后:
  近年国内艺术品市场行情十分火爆,导致大批从未涉足过艺术品收藏领域的新人纷纷涌入。这些新入场的人士大多怀揣着投资升值的美好愿望,但由于对艺术品鉴赏缺乏基本的常识,常被制假贩假者所害。对一个缺乏艺术品投资经验的新人来说,专家的指点可以避免重大的投资失误与经济损失。
  但是有两类专家千万要警惕,一类是头顶专家美名的“伪专家”,他们徒有虚名,一知半解,常引人误入歧途。二为职业道德发生偏离的真专家,他们为个人私利,迎合市场,指假为真,这样的例子在当今市场也屡见不鲜。投资者有必要认清这些人的真正面目和企图,以免轻信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