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18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十六版:绿地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当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南京》广受关注的同时,另一部反映义乌细菌战的电影——
《走过地狱的孩子》期待公益性合作者
本报记者 陈卓

  12年对日诉讼,已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日本侵华细菌战的真相。然而,究竟有多少人遭受这场灾难,日方的罪行究竟令人发指到何种程度,种种细节还不为很多人所知。如今,首部以义乌崇山村细菌受害史实为原型的电影《走过地狱的孩子》的剧本已经完成。70多岁的编剧李怀和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诉讼原告团秘书长何必会强烈希望,政府部门参与拍摄这部影片,让这部公益性极强的影片影响更多的人。

  故事梗概:
  这是人性与兽性的较量,这是天使与魔鬼的抗争。人人都有童年,而他们的童年却从地狱走过。
  公元一九四二年,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浙江省施放鼠疫细菌,并用人体传染提纯一种毒性无比的菌株,开始了一场骇人听闻的人间浩劫……
  6岁的小女孩子娥,因为县城沦陷于日军手中,爷爷在战火中将其救回老家松山村寄养。1942年深秋,日军空投了伴有鼠疫跳蚤的粮食和布偶,捡到粮食和布偶的村民相继染病暴毙。随后日军封锁了松山村,并在寺庙里设了临时的救生站,不知情的村民把染病的亲人送入了虎口。日军将他们进行活体解剖,以期培育出更致命的菌体。得知真相的村民开始觉醒,而此时,日军为了抹杀罪证,下令屠村。在全村人的努力下,最终只有带着证据的子娥活着逃离了这个人间炼狱。

  被感动的作家渴望感动观众
  “这件事感动了我,我想把它写出来,感动更多的人。”编剧李怀用非常简单的语言表达写这个剧本的初衷。
  李怀一直非常关注这个题材,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对日诉讼中,大量细菌战的史实再次震撼了他。大概2年前,李怀拨通了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诉讼原告团秘书长何必会的电话。
  “我们当然非常欢迎。”何必会说。
  那年,李怀来到义务崇山村体验生活。他不仅参与了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诉讼原告团会议,还走访了不少细菌战受害幸存者。“听着这些受害者的血泪控诉,他完全融入,深深动情。”回忆当时陪伴李怀走访的情景,何必会还历历在目。
  这段历史,触动了李怀心灵深处的记忆。“作为一名作家,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把它写出来。”
  “我所遵循的原则是真实,只有真实,才会有力量。”虽然剧本出来后,李怀也听到一些不同的想法,但他坚持少用技巧、不拘形式地还原历史的原则。“我是用心,用真诚的心在做这件事。我的剧本戏剧性不是特别强,因为我希望它是纯朴的。”
  
  孩子的眼睛更易打动青少年
  何必会介绍说,之前,反映侵华日军细菌战的有电视纪录片、电视新闻片以及电视电影纪录片等。而这次李怀撰写的剧本则是对那场战争进行了艺术高度的提炼。
  将电影剧本取名为《走过地狱的孩子》,其中的“孩子”不仅仅指故事的主人公——一位8岁的小姑娘。“孩子的眼睛最纯净,透过这扇窗户,能探究人性的本源。”李怀认为,现在的青少年从未感受过战争引发的惨痛,缺乏一种苦难教育。“影片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来看那段惨痛的历史,看那个人间地狱,希望让更多的青少年从中获得苦难教育。”
  对此,何必会深有同感。“作为一名老作家,他以其深厚的阅历和专业的观点,从当事人——孩子的角度再现历史,这突破了以往的视角。”不是通过现实中老人的回忆,而是还原到当时的年代。何必会认为,把老一代的感受传给下一代,这种视角更容易引起青少年的关注,引起共鸣。
  
  遵循公益至上严格挑选合作者
  “我们不可以放弃。我们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这段历史,来加入我们的行列。”面对对日诉讼遇到的巨大障碍,何必会说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诉讼原告团绝对不会放弃努力。
  艺术终究是要回归现实。该剧目前的构思是,在影片片尾将用文字形式告诉观众目前细菌战诉讼的情况,以及那些受害幸存者的现状。
  细菌战原告团团长王选看了这个剧本后,觉得贴近历史,震撼人心。她对李怀的敬业精神非常感动,并表示这是对细菌战诉讼的强大支持。对于如何拍摄此片,何必会和李怀的想法高度一致:希望把这部公益性影片拍得成功,把商业成分降低到最低限度。目前为止,北京、上海等地的电影制片厂和投资者已多次找过他们,但他们还没有从中找到合适的合作者。
  据了解,今年5月,《走过地狱的孩子》已被李怀送往中国社会科学院,参加“全国红色题材电视电影剧本征集评选”活动。评选结果将在年底公布。如果能够入选,按照相关规定,获奖的作品将有机会获得国家相关部门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