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13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三版:世相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老同学”连坑七富婆
本报记者 仇健 通讯员 平剑

  一个农民凭借一辆租来的本田轿车、一身名牌行头以及满口谎言,就将自己包装成本事飞天的机关干部,以“老同学”的名义在短短半年间连骗了7名妇女的大笔钱财。近日,此案已由平阳县检察院审查起诉。

  短短半年  七富婆被坑
  今年2月中旬,平阳县水头镇妇女黄某突然接到老同学鲁某的电话,鲁某称能以内部价拿到水头至灵溪中巴车的线路。为了赚钱,黄某先后三次共交给鲁某41200元。期间,鲁某还向黄某提出了性要求,糊涂的黄某居然答应了。
  首骗成功后,3月份,鲁某又搭识了水头镇妇女白某,称自己能以低价购得水头中学旁边的地基,骗取了白某的13000元。白某发现受骗后打电话催鲁某还钱,鲁某以拿钱为借口带白某去宾馆开房,要与其发生性关系,天真的白某为拿到钱,居然也同意了鲁某的要求。
  在之后半年内,鲁某如法炮制,又骗了5名妇女。直到有一天鲁某突然消失,被骗得晕头转向的受害人才如梦初醒,拨打110报警。

  借钱筹行头  无业变“干部”
  把7名妇女骗得团团转的鲁某其实只读过小学。2002年10月,他因犯诈骗罪被判刑4年,去年9月才出狱。可刑满释放不久,他又重操旧业。
  他决定先对自己进行包装。他以做生意为名向亲戚朋友借钱作为“启动资金”。而后,去汽车租赁公司租了一辆广本轿车,再购置了几套名牌服装,戴上假的金银首饰,摇身一变成了个“绅士”。
  鲁某将自己的身份“定位”在机关干部。据鲁某交代,一直以来,他都非常关注机关干部的言行举止,在家里常常对着镜子刻意模仿。鲁某认为,有职有权就有人请办事,行骗就有了空间。

  每个受骗妇女都是“老同学”
  重新“上路”后,鲁某决定将目标定在那些穿戴时尚、三四十岁的妇女身上,而且每次都以“老同学”来投石问路并扯上关系。
  今年2月,在水头镇四处溜达寻找猎物的鲁某听到别人喊黄某的名字后迅速记了下来,并一路跟踪黄某到家。之后,鲁某来到黄某家门口的小卖部里,问来小卖部里的公用电话号码后,躲在暗处用手机拨打该公用电话,让住在隔壁的黄某接电话。黄某接电话后,花言巧语的鲁某谎称自己是其老同学,骗得黄某的手机号码并取得了她的信任。
  搭上了黄某后,鲁某立即以某政府部门干部的面目出现,吹嘘自己的神通广大。黄某就这样轻而易举地上了钩。
  鲁某以“小学老同学”的名义施骗屡试不爽。在接受警方讯问时,鲁某说,“小学同学”既能因时间久远记忆模糊,又容易让人消除戒心。

  骗子被受害人引诱入瓮
  骗局终归要被识破。7月初,第七个受害者梅某知道自己上当受骗后,不动声色地和家人主动约鲁某到茶室喝茶,询问是否还需要活动经费。贪得无厌的鲁某果然应约来到茶室,不料,刚进门就被梅某及家人扭送公安机关。
  办案民警说,受骗的7名妇女家庭经济条件都比较好,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与社会接触不多,容易轻信,骗子就瞄准了她们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