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27日,20年磨一剑的我国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法获得通过,并将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监督法明确规定,人大常委会监督的重点紧紧抓住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这种监督是基本的、全面的,而且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永安溪水清又凉,朋友们漂流喜洋洋;仙居山水风光好,风光好来赛天堂……” 这首童谣唱的是仙居的母亲河——永安溪。她自西向东贯穿整个仙居县境,是台州市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但在几年前,游客到永安溪漂流,往往遭遇的却是溪水里漂浮的杂物和阵阵恶臭。 如今这喜人的景象是怎么来的?这,源于仙居县人大常委会持续的环保执法跟踪督查。
一份议案:人间仙居何日重现青山绿水 2004年3月20日晚,仙居宾馆二楼会议室,仙居县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主席团会议正在审议有关代表议案、建议的处理意见。 吴珊娟等14名代表提出的《关于保护永安溪,打造“绿色仙居”的议案》,引起了广泛关注。议案指出,位于县城东郊的柴岭下村,地下水污染严重,因种种原因,饮用水问题至今没有解决,村民们每天要到几公里外拉水,很是无奈。村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有囡莫嫁柴岭下,黄泥浆水吃不完;清水何时到我家,凤凰不请她自来。” 一锅白米粥煮着煮着就成了黑米粥,一件白色羊毛衫洗着洗着变成了黄色羊毛衫,新买的茶壶不到几天就积上了黑黑一层污垢……位于下游的安洲街道西灿村村民至今忘不了两年前的那个“黑色”夏天。由于上游的下园村有人利用废料炼白银,废水直接倒入通往西灿村的引水沟,使得西灿村的地表水都变黑了。有村民曾买来试纸测试过家家户户的水井,结果发现全村的水井全部含酸过重。村民们担忧极了:喝了这些水,就算不生病也会少活几年! 这份议案要求,政府部门要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中之重,还仙居青山绿水。 审议开始了。 “随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永安溪溪床不断抬高,永安溪水体受到了污染,夏季雨季水患严重。”应文彬代表深有感触。 “局部区域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了环境承载能力,有些企业存在超标排放、偷排、漏排等现象,少数企业治污进度缓慢,企业违法现象屡禁不止。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李起福代表严肃指出。 “农村生态环境整治任重道远。由于环境意识薄弱和基础设施缺乏,农村滥用化肥、农药现象仍然存在;畜禽生产总体上还处于粗放、落后的经营状态,畜禽排泄物普遍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等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影响生态农业建设,影响绿色农产品的创建,影响仙居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周永星代表如是说。 主席团成员纷纷发表看法。 “把永安溪两岸建成绿色长廊,建成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使仙居真正成为台州美丽的后花园……”最后,大会就《关于保护永安溪,打造“绿色仙居”的议案》作出了决定,与会代表报以阵阵掌声。
强力监督:还绿永安溪从治污开始 为把保护永安溪的决定落到实处,2004年2月下旬开始,仙居县人大常委会实施了有力的监督。 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力量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题走访调查。调研组成员翻山越岭,踏遍仙居的山山水水,走进千家万户,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形成了《有关环境保护工作的调查报告》。 报告指出:当前,污染严重的有医药化工、工艺品加工、“三废银”提炼、矿山开采生活垃圾、农业面源和旅游景区污染。据统计,全县有工艺品企业1000多家,医化企业70多家,这两项产业污染严重,有很大部分没有经过环保审批,没有执行环保评价制度;受利益驱动,部分企业存在逃避监督,偷排、超标排放现象;不少企业排污设施成为摆设。危险废物焚烧站建立后运行状况不佳,大量危险固废得不到有效治理;景区餐饮业的油烟治理,也仅限于几家上档次的大酒店;环境污染事故和纠纷不断,信访量增多;部分领导干部环保意识不够强,有的甚至为了个别企业的一时之利,干扰环保行政执法,等等。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专题听取了调研组有关情况的汇报,提出了交由县政府进行办理的意见。 县政府对县人大常委会的意见十分重视,在编制有关规划、开展小流域治理、开发溪滩地资源、加强河道采砂和水资源开发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环保部门还加强了对重点环保个案的监督。 县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认真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关于保护开发永安溪相关情况的报告,并提出了审议意见。针对保护开发永安溪还缺乏科学的、长远的工作思路;规划编制较滞后,保护开发永安溪的总体规划尚未编制,科学合理的开发格局尚未形成;永安溪的生态环境较为严峻等问题,要求县政府进一步加大办理力度,并把办理结果报告下次人代会,接受全体代表的监督。 为进一步加强环保监督工作,2004年6月22日,县人大常委会增设了农资环保工委。 2005年4月,县人大常委会农资环保工委接到群众举报,某工艺厂肆意排放废气。农资环保工委立即组织实地调查,发现该工艺厂每年消耗香蕉水约60吨,平均每天消耗200公斤。在喷漆时,这些含有有毒物质的香蕉水可在1小时内挥发,然后排向空气中。 群众反映是真实的,农资环保工委马上向县政府及环保部门交办,要求立即进行查处。 接到人大常委会交办的信访件后,县政府及环保部门迅速进行调查核实,对该厂作出停产整改决定。 2005年11月下旬,浙江某制药有限公司一度由于废水超标排放、废气无组织排放,与周边村民发生了严重纠纷。对此,县人大常委会及时组织委员、代表进行实地视察,提出整改意见。该公司在县政府环保部门的督促下,对设施进行了改造,全面实施了清污分流。县政府根据设施处理能力,对该公司实施了限产压产措施,停止了其合成中间体的生产,所需产品通过外购解决,对产生严重废气的FDO产品停止了生产。通过一系列的整改举措,该企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不久,台州市环保局在该公司召开了全市6家重污染企业抓落实现场会。 位于永安溪上游的一养殖场环境污染严重,人大代表和群众多次反映存在的问题。2006年2月6日,县人大常委会专题召开“一府两院”联席会议,提出整改意见,要求污染严重的养殖场立即停产,并处理好相关的纠纷。“一府两院”加强执法力度,责成该养殖场全面停产整治。 根据人大的审议意见,县政府不断加大办理工作的力度。目前,仙居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城区范围内给排水规划都已进入项目招投标程序,2007年前可按计划建设完成;垃圾处理工程正在落实之中;城区新建13只公厕,拆除露天粪缸500多只;城区所有规模养殖场均迁移到城外。 仙居县政府及相关部门严格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坚持项目审批与整治进度挂钩,严格控制新建医化等重污染项目。去年以来审批的项目全部执行了环境评估制度。 今年上半年,县政府持续开展重点行业重点区域专项整治行动,关闭或淘汰了32家小化工企业,医化企业总量从79家减到47家。最近,又有4家被强制断电停产。县政府还严厉打击“三废银”非法回收冶炼,一年来,共严厉打击和处罚19件,罚款总额达7万多元。
促进发展:好山好水打响生态牌 仙居县人大常委会连续几年的环保执法检查,取得了明显成效。来仙居的人们发现,永安溪水又变得清澈了,两岸的垃圾、污物消失了,仙居的青山绿水之间,多了一份清秀,少了许多杂乱。 “要真正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根本出路是要发展环保产业。”2005年8月,仙居县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农业产业化情况的报告。 接着,他们又通过组织代表专题视察、调研、听取有关情况汇报,针对仙居“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实际,督促政府加快建设生态农业,培育绿色无公害基地,提高农产品社会竞争力。 仙梅是仙居乃至台州的特色农产品。仙居县人大常委会督促政府狠抓杨梅基地建设。目前,全县共发展杨梅基地10万亩,并以优异的果品品质和“仙梅”品牌,赢得了“中国杨梅之乡”的称号。 就像杨梅一样,仙居县的农业进一步打响了生态牌。广度的高山蔬菜基地、下各的蜜梨基地、上张的绿色农产品基地、溪港的乌牛茶基地、湫山的香菇和油茶基地等各具特色的无公害产品基地和森林食品基地初具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下半年,在县人大常委会督促和支持下,仙居县东方神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湫山乡开发山地1500亩,建立了150亩浙大东方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园和350亩下岸水库生态观光园。目前,这一生态种养殖立体管理模式正在白塔、南峰等乡镇、街道推广。 今年年初,仙居县人大常委会在审议县“十一五”规划时又提出:永安溪及各干支流是全县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区,禁止在该区域内进行任何有损生态环境的建设活动;要加快推进“蓝天、碧水、绿色、洁静”工程,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河段、重点行业和企业的环境污染治理,缓解突出存在的空气与水体污染等问题;形成具有循环经济特色的永安溪流域经济体系,力争循环经济指标与绿色GDP的增长走在台州市前列。最后,这一建议写入了仙居县“十一五”规划纲要,并在人代会上得到了通过。 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表示,将进一步强化法律监督,把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的“人间仙居”,带着仙梅酒的醇香,伴着歌声,展现在世人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