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8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二版:特刊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平安和谐如沐春风
  两位恋人在杭州晚上约会后各自回家。男的对女的说:“你自己回去吧,我就不送你了,浙江还是很安全的。”女的欣然回答:“是的,我有时加班经常很晚回家,没事的。”
  “平安浙江”在这对恋人的心中,也在全省人民的心中。5月21日,省统计局发布了我省5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其中群众的安全感满意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被认为是最具安全感的省份。
  这5年来,我省进一步创新“枫桥经验”,织起了一张平安大网,小到村居、企业,大到城镇、城市。全省市、县、乡镇三级层层签订了综治责任书,不少地方还延伸到村居、单位和具体责任人。全省九成以上的乡镇(街道)建成了综治工作中心,创新的“综治进民企”工作亦颇有成效。综治工作网络和责任机制延伸到了最基层,矛盾纠纷调处机构和体系也实现了全覆盖。
  全省刑事发案上升幅度连续两年实现回落,去年还实现绝对数下降;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连续3年“零增长”;全省企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逐年增加。从小平安到大平安,从平安村居、平安企业到平安校园、平安渔场……“平安浙江”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享受和体悟。
    
  做强乡镇综治中心:服务中踏实维稳
  “年前老板拖欠了我们83人45万元工资,幸亏综治工作中心出面,要不连家都回不了。所以,年一过,我们就又回到这里了。在这里,有综治中心给我们撑腰,安心。”在嘉善县姚庄镇打工的安徽人小洪说。
  乡镇综治中心在老百姓和外来务工人员眼里,就像家一样。在这里,不仅矛盾纠纷可有效化解,其它诸如办理暂住证、免费法律咨询等一系列服务也一应俱全。而且,这里更是信息的收集和发送中心,哪户人家有什么难处,哪个出租屋多了一个人,这些零碎的信息都会汇总到这里,为有关部门决策、执法提供参考。
  近年来,我省各地坚持和发扬“枫桥经验”基本精神,大力抓好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综治工作保障得到不断加强,市、县两级和绝大多数乡镇(街道)将综治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并每年有所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各地投入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基层综治工作室(站)建设经费达6.1亿元,用于科技防范项目建设经费达23.9亿元。
  同时,各地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合理配备综治委(办)领导和工作人员,确保基层综治力量得到加强、不被削弱,按照完善网络、健全机制、强化保障、提高效能的要求,加强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规范化建设。目前,全省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建成率达98.4%。通过发挥综治工作中心联合调处机制的作用,大量的社会矛盾在基层得到化解,在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做实“综治进民企”:稳定中更快发展
    平湖市是全省率先开展“综治进民企”工作的试点市,华城集团早早尝到了“综治进民企”工作的甜头。其党组副书记介绍说,企业将综治工作落实到每个员工的工作中,除了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员工进行培训外,企业还发展了近60名综治联络员。要是有人在工作、生活上有困难,联络员就会及时找到企业综治办公室,反映情况解决问题。
  同样在嘉兴,早在2005年9月,台华公司就建立了公司综治工作领导小组,并把综治工作站建到了员工宿舍。员工如出现问题,都能第一时间找到综治工作站,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小小一个工作站,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平安创建,而平安创建又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发展。
  平湖市曾作过一个调研,发现在2004年,该市涉及企业劳资纠纷占当地劳资纠纷总量的82.1%,发生在企业里的盗窃案占总量的12.37%,火灾事故占32.26%,工伤事故也大部分发生在企业里。而“综治进民企”工作自今年开展以来,该市企业中员工违法犯罪案件、劳资纠纷、安全生产事故、各类治安事件数明显下降。
  近年来,全省各地认真推广“综治进民企”的经验做法,杭州、宁波、温州、嘉兴、金华等市专门召开会议,出台指导性文件,整合资源,完善机制,将工作网络和机制逐步向基层单位延伸拓展。截至2006年12月,全省村、社区和200人以上企业综治工作室(站)建成率分别达到72.1%、92.4%和72.3%。
    
  做细安全生产工作:发展中不忘安全
    安全生产在“平安浙江”建设中占有极大的分量。近年来,我省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日益增强,安全生产的执法和立法也日益加强。安全生产的弦绷得越来越紧,大大增加了平安的因子。
  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是一家以建筑施工为主、从业人员达10多万的大型企业集团。为切实防范分布于国内24省市及国外计1000余个施工项目中的安全生产事故,该集团与子公司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出台了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建立了总额达19482.8万元的安全生产专项基金,还常在员工中开展各式各样的安全生产教育活动。
  该集团每年都会对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和劳动防护用品发放、防暑降温措施落实、工资发放及拖欠等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去年夏天,该公司为民工宿舍安装空调603台。
  在企业安全意识增强的同时,安全生产的立法和监督也在进一步加强。2006年11月1日,《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正式实施。《条例》特别对确保安全生产的相关投入和使用进行了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将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保证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和有效实施;高危行业必须按国家和省的规定比例提取并使用安全生产费用,交纳风险抵押金。
  今年3月1日,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召开,吕祖善省长充分肯定了2006年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并要求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态势。
    
  做好外来人口管理:认同中和谐相处
    慈溪市坎墩街道五塘新村有村民600多人,而租住在村里的外来务工者约有3100人。一开始,由于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差异,本地村民和外来务工者互不信任,矛盾不断。仅2004年,小小五塘新村发生了50多起偷窃事件和多起打架斗殴事件。
  村支书胡华南为两“帮”人如何和谐相处伤透了脑筋。有一天,湖北小伙和本地村民之间的一场纠纷,触发了胡华南的灵感。当时,湖北小伙一见到他就说:“免谈,你们本地的干部当然会向着本地人。”而此时,一个江西外来务工者劝说了湖南小伙几句,湖南小伙居然连连点头,纠纷很快得到了解决。“如果让外地人参与到本村的管理中,和本地人一起处理纠纷,事情就会好办得多……”
  2006年4月20日,五塘新村成立了村级和谐促进会,外来建设者在会员中占到69%。和谐促进会成立后,开展了一系列促进相互了解的活动,村民和外来务工者相互有了认同感,和睦相处的氛围逐步形成。就算发生了纠纷,有外地人参与调解,矛盾总能迎刃而解。和谐促进会成立至今,该村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
  如慈溪“村级和谐促进会”一样,近年来,我省各地纷纷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积极做好流动人口管理、教育和服务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现象。各级普遍成立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领导机构,共设立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2100个、流动人口登记服务站1.8万个,配备专职协管员1.83万名、兼职协管员3.34万名。诸暨市“外警协管外口”工作模式得到中央综治委和公安部的肯定,在全国范围推广;宁波市按照“力邦模式”建成各类集中居住点633个,入住外来务工人员17.5万余人,集中居住率达26.8%……
    
  记者感言:
    安全感、满意率、幸福指数……当这些经济学、社会学上的专业术语,越来越多地在普通居民的日常交流中出现,我们有理由相信,浙江居民的社会生态正在向一个更健康、更和谐的目标迈进。
  浙江是个藏富于民的省份,在和谐发展各项工作中作出了表率。平安建设真正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思路在地方的实践。近年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综治组织紧紧围绕建设“平安浙江”、“法治浙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以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为主线,全面落实打击整治、防范控制、疏导化解、服务管理等各项措施,有效维护了全省社会治安大局稳定。我省推广建立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推进“综治进民企”、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工作,得到了中央领导和中央综治委的充分肯定。
  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社会更加稳定,经济更加发达,人民和睦相处,各项事业更加繁荣、和谐的浙江必将矗立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