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13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三版:调查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天下反扒高手“西湖论剑”
本报记者 陈卓 通讯员 丁春早

  这是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捉贼高手,这是一支来自民间的反扒队伍。他们云聚杭州湖滨地区,与小偷斗智斗勇,成为遏制街面犯罪的一支生力军。
  自从今年5月杭州湖滨街道、湖滨派出所联手广发“反扒英雄帖”以来,来自新疆、上海、安徽以及浙江等地的40多位民间反扒高手就在此地落脚。如今,湖滨地区已成了“偷、拎、扒、诈”犯罪分子的“滑铁卢”。
  今年5月以来,湖滨地区“偷、拎、扒、诈”类案件的发案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9%。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分局湖滨派出所所长孔兴桥说,如今,湖滨的“反扒”不仅扩展了定义,而且扩建了队伍,渐渐进入良性循环。

  英雄会

  广发英雄帖
  湖滨地区是杭州市商业最繁华的地段之一,日均客流量达15万多人次,节假日更是超过50万。历年来,湖滨地区的刑事发案率占杭州市上城区的三分之一,其中,街面或市场、商场中发生的“偷、拎、扒、诈”案占了79%。
  “流经于此,却不落脚于此”,是扒手们在此的活动特点。于是,“因动制宜”的想法出来了——建立一支流动的队伍,抓捕混迹于此的“偷、拎、扒、诈”队伍,“就是引进会捉‘老鼠’的‘猫’,让湖滨地区成为‘猫’与‘鼠’斗智斗勇的舞台,相生相克,以打促防”。
  湖滨街道的这一想法得到了湖滨派出所的认同,于是,两家联手向上城区委区政府和区公安分局汇报了“招聘全国反扒高手”的构想。很快,这个设想得到了上级的赞同,并拨下了每年30万元的运转经费。
  今年5月,“反扒队员招聘会”热热闹闹地登场了。招聘会前,湖滨派出所广发“英雄帖”——除了在报纸上刊发相关报道,所长孔兴桥还被请到广播电台做了两期节目。节目中,孔兴桥不仅详细介绍了湖滨反扒的基本情况,还号召有志成为湖滨反扒队员的各路好汉都来报名,“不问出处,任人唯贤”。
  那几天,前来应聘的人络绎不绝,最多的时候,一天就有70多人报名。一番竞争下来,有70多人通过了政审。接下来的两个月,他们被安排到湖滨地区去捉“现行”。只有热爱反扒、不怕辛苦且能捉到“老鼠”者,才能最终被录用。
  经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选拔,最后招进来的反扒队员个个是高手。现在,这支反扒队伍已经有了四五十个队员。

  高手有高招
  据说,小偷的眼神和反扒高手的眼神不经意间接触到一起时,会有火花迸出——被抓“进去”出来又重操旧业的,碰到那双熟悉的眼睛,总会像是被刺到一样,马上逃离。
  而且,小偷也大都有“一技之长”,要么看得准,要么手上功夫了得,要么对地形地势特别熟悉。他们还会不定期地聚上一聚,一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二来交流交流“经验”,好相互“取长补短”。
  正是因为够了解偷儿们,所以,湖滨的这些反扒高手们也每周都要开个经验交流总结会,他们自称为“培训”。“培训”的时候,大家各抒己见,交流自己的反扒心得:
  “他们的眼神和一般人不一样,总是闪来闪去的。在商店里,不是盯着商品,而是盯着别人的包看。而他们的包,进店之前是瘪的,出来的时候就鼓鼓的了。”
  “跟人不能跟得太紧!”
  “跟得勤,抓得准,要够得上处罚标准……”
  还有一招是错时“上班”。比如说,医院里往往一大清早就有人排队挂号,有些人就乘乱下手,反扒队员也就跟着他们——早上四五点钟“上班”。又比如,晚上10点左右,商场打烊的时间,湖滨地区就迎来了“晚高峰”。这时,公共汽车站人头攒动,是偷儿们“上班”的好时机,反扒队员也就时刻准备着。
  当然,耐得住寂寞甚至诱惑,也是反扒队员的必备素质。有些被抓了“现行”的,从被逮住那一刻就开始“开价”请求放人,一路加码,离派出所越近价码越高。反扒队员都始终保持着清醒。

  制度留英雄
  在湖滨街道反扒,还能享受到一套较完备的后勤保障,尤其是经济方面的保障。这也是让“英雄”们留在这里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反扒队员的基本工资是每月800元,有意外伤害保险,小伤则由派出所全额支付医疗费。除此之外,湖滨街道办事处专门出资10万元,实行“多捉多奖”制:每捉到一个“现行”,反扒队员能拿到10元~400元不等的奖金。曾经有一个月,反扒队的44人共得了1万多元奖金。对于那些工作认真负责、监控区域发案下降或得到控制的反扒队员,派出所还会给予加分。每个季度都会评出3名“反扒能手”,这3名“能手”下一季度的月基本工资能增加100元到300元。
  另一方面,人性化的管理也让反扒队员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哪位反扒队员家里有困难,哪位反扒队员的妻子闹了别扭……派出所民警总是非常关注、尽量帮忙。有时候为了不影响反扒队员的情绪和状态,民警们不向他们透露具体情况,只是默默地帮助解决问题。
  反扒队长说了,真希望能多一些年轻人加入到他们中间,能为湖滨的繁荣稳定出一份力。

  英雄榜

  “新疆翻译”智勇双全
  反扒高手、“翻译”……阿目(化名)的身份很多,在“业内”名气不小,很难说用什么头衔来形容他最合适。他自己浅浅一笑,说:“就叫我‘新疆翻译’吧。”
  阿目来自新疆,现在却爱上了西湖。说起反扒的理念和基本功,他说来自家庭,“是哥哥的耳濡目染”。
  问他有哪几件事是特别成功的,他认真地想了想,很自信地说:“几乎每一件都成功。”
  今年2月底,民警带来两名涉嫌偷窃的少年,还是中学生的年纪。阿目一看,是老乡。因为两个少年不会说普通话,阿目便当起了“翻译”。
  起初,阿目只是不动声色地帮助民警作笔录,可两少年不肯多交代什么。
  “现在国家政策那么好,实行九年义务制教育,你们为什么放着书不读,偏偏要走这条路?只要有知识、有上进心,就会有前途的。希望你们不要走这条路了。”阿目用家乡话劝导两个少年。最后,他们不仅承认了多次盗窃的事实,还交代了销赃地点,为警方破案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线索。
  “无论在哪里,偷别人的东西肯定都不对。但我们是老乡,希望他们能听得进去点。”虽然是老乡见老乡,阿目还是很坚持原则。从那以后,阿目便成了辖区警方的“编外翻译”。
  一次,阿目关节炎发作去医院看病,取好病历,转身刚走了两步,忽然听见后面有一个男人大喊:“我的手机不见了!”
  就在这时,阿目看见一个高大的身影往外飞快跑去。阿目想也没想,就追了上去。追到门外,阿目一个擒拿动作,把那个几乎高出他一个头的男子摁倒在地。
  “你管那么多干吗?”那男子很不服气。
  阿目也不多说,把自己的证件朝他一亮,对方就不说话了。
  后来,那男子被扭送到派出所,可失主追回手机后却不愿去派出所作笔录,让阿目觉得特别可惜。“这也是我们很无奈的地方。有的时候,我们的工作并不被理解。”
  不过,当派出所民警到案发点了解情况时,不少目击者都竖起大拇指夸阿目:“这个小伙子真不错啊!腿不方便,小个子还打败了大个子。”

  安徽小方胆大心细
  “干我们这一行,出了家门就进入工作状态。”
  小方(化名)来自安徽,以前曾有过被偷的经历,31岁开始反扒,后来发现自己竟爱上这一行了。如今,他已经在杭州安家落户。心细,有韧劲,是大家对他的评价。
  一次历时2个多小时的追踪让小方印象很深,他说,紧张刺激的程度一点也不亚于电影里演的。
  那一天,小方和队友在湖滨一家饭店的二楼发现了个行迹可疑的人。这个人拎一个很大的手提包,一手拿着手机,但仔细一瞧,并不是真的在打电话。“他的眼神有点飘。”
  这人转了一圈很快下楼离开了饭店。小方他们跟了上去。这人又进了附近一家快餐店,从前门进去,不一会儿就从边门出来了。这时,一个意外状况发生了:那人居然上了路边等着的一辆小车。“没想到这是团伙作案,而且交通工具先进,这在以前很少碰到。”
  为了跟紧对方,小方他们赶紧打了辆出租车。车到了另一地停下,那人几乎每家店都进去“溜达”一圈后出来,又上了车。小方他们只得又打了辆“的”。
  开车的是位热心“的哥”,一听说小方的身份和情况,特别愿意配合。不久,前面那辆车上下来了两个人,进了一家饭店,不一会儿,其中一个人出来了,进去时瘪瘪的包鼓了起来。
  “追!”小方和队友觉得“有门”,赶紧提醒“的哥”。这时,那辆车好像发现了有人跟踪,一路把赃物扔出车外,还七拐八拐地绕路。
  “中间有一两分钟,我们找不到那辆车了。”但小方他们没有着急,凭着经验和直觉,他们一直往一个方向赶,并拨了“110”。“110”警车立即赶来支援,交警也帮忙设卡,终于拦住了那辆车。
  当时,那辆车的司机身上除了6000多元现金外,其他什么也没有。小方他们马上再原路折回,寻找那些被丢弃的证物。后来,警方又在这伙人住的宾馆房间里发现了其他赃物,美金、金项链等等。据查,这伙人是流窜作案,在南京就有案底。

  情侣搭档唱“双簧”
  湖滨某商厦门口,一个衣着普通的男子在来回踱步,还时不时地四处观望。再三确定没有反扒队员跟踪后,他用手势通知了商厦里的同伙:可以下手了。
  可是,就在那只厚鼓鼓的钱包刚刚到手的一刻,他的手被另一个人牢牢钳住了。这不就是身边那对“情侣顾客”中的男的吗?他俩刚才还有说有笑地和摊主讨价还价,难道都是“演戏”?
  其实,这两人还真是一对情侣。不过,男的是湖滨街道的反扒队员——阿陆(化名),来自山东,已经盯上这伙人很久了。得知真相的小偷懊悔不已:防了半天,却没防住身边最“不可能”的那一对。
  随后,阿陆和另一名反扒队员追出去好远,终于把这个团伙的其他人都逮住了。失主对阿陆他们感激得不得了,因为被偷的钱包里装着她刚从银行里取出来钱,只花掉了一些,还剩14700元,要是被偷了,可真是损失惨重。
  反扒队员时刻关注着小偷,小偷也时刻提防着反扒队员。见什么人,用什么招数;迷惑对方,适时出手,这对反扒队员非常重要。
  阿陆在这点上就特别有优势:除了单打独斗,还常常“借”女朋友作掩护。阿陆的女朋友以前也被偷过好几个手机,有切肤之痛,现在就特别支持阿陆的工作,一有空就和阿陆一起“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