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四版:视点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特殊孩子需要特别关爱
策划 阿凡 本报记者 徐晓 通讯员 何剑峰 马桂林 李钱良 周华敏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是一个特殊群体,父母犯罪给子女幼小的心灵造成的伤害无疑是巨大的,留给家庭的生活担子无疑是沉重的。父母犯罪被判刑后,他们中的一些人被迫失学辍学,生活艰难窘迫。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也是他们的节日。本报记者把目光投向这些命运多舛的特殊孩子,着重调查了解社会各界为熨平他们的心灵创伤,减轻因父母犯罪给他们学习、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以使他们享有普通家庭孩子一样的权利,健康快乐地成长,都做了些什么,还有哪些事可以做。

  背景调查:

  有保障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不足30%
  司法部曾组成课题组,分别抽取了12个省、区、市的36座监狱中(重型犯监狱、普通犯监狱、女犯监狱各占三分之一)有未成年子女的服刑人员样本11527个,采集数据超出50万条。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我国监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归纳和整理。
  调查结果显示:45.9%的监狱服刑人员表示,孩子目前的生活状况没有保障,原居住地在农村的监狱服刑人员中,有52.8%认为其未成年子女的生活状况没有保障;25%的监狱服刑人员表示,对孩子目前的生活状况是否有保障不清楚;只有不足30%的服刑人员认为孩子目前的生活状况处于有保障状态。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中辍学的人数占被调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总数的13.1%。其中,户口居住地为大中城市的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辍学率为6.6%,户口居住地为小城市(含县、镇)的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辍学率为10.1%,户口居住地为农村的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辍学率为16.1%。

  现实故事:

  监狱“扶贫救助基金”圆了苦孩子读书梦
  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姑娘随着母亲来探望正在乔司监狱服刑的父亲。小姑娘自始至终一言不发,也不肯走到父亲的面前。接见结束了,妈妈叫她和爸爸打个招呼,她还是一声不吭。她曾经很熟悉的那个身影消失在那扇门的背后。她突然用尽力气大叫一声:“爸爸”,猛地扑到妈妈怀里痛哭起来,那哭声撕心裂肺。这是发生在乔司监狱探监室的真实一幕,当时在场的所有的人都被感动了,连铁骨铮铮的警察汉子,也陪着洒下一掬同情的泪。
  民警们关切地向这女孩询问起学习生活情况,她说,妈妈下岗了,靠做钟点工维持生活,自己为了攒够学习费用,每天拎着塑料袋去捡易拉罐、塑料瓶。
  女孩的一番话让民警们决心为这些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做一些事情。乔司五分监狱专门创立了“扶贫救助资金”,领导带头献出爱心,警官们也都纷纷慷慨解囊,人均达万元以上。
  乔司五分监狱三监区的服刑人员李要军流着眼泪读完家信,信里还有一张他女儿的成绩报告单,学校是这样评价他的女儿的:“你是一个特别有才华和聪慧的小女孩,是我们班的‘小才女’,你做事稳重,学习认真主动,书写工整美观,作业干净漂亮,是全班同学学习的楷模,老师为有你这样的好学生而自豪。”但李要军没有想到,他这优秀的女儿在即将失学的紧要关头,是监狱管教科给他家送去300元钱,才使这位“才女”不至辍学,重新背起书包,和其他孩子一样快快乐乐地走进学校大门。
  四监区服刑人员杨喜忠,判刑后妻子便和他离了婚,留下一个儿子和他母亲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生计只能靠他母亲捡破烂勉强维持,儿子读书自然就成了奢望,监狱民警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伸出了援助之手,给他们家里寄去了300元,使已经辍学的孩子重新回到了学堂。
  五监区服刑人员吴兵云,2006年6月入监,留下了三个子女,让妻子一人抚养,家庭困难可想而知,又是监狱管教科给了援助…………
  几年来,乔司监狱资助这些特殊少年的事情已经不胜枚举。不少服刑人员家属来信说:从古到今只听说监狱向犯人要钱,从来没有警官给服刑人员子女寄钱的,他们从心底里感激这些好警官。

  爸爸带给她痛苦 “叔叔”送给她幸福
  “六一”快到了,同学们都在爸妈的陪同下,实现了曾经许下的愿望,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儿呀。这对我来讲却是一种奢望。由于多种原因,我只能跟着体弱多病的奶奶生活在一起。
  我一直盼着“六一”那天我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收到自己喜欢的礼物。这一天,终于到了,我收到了一份厚礼,就是我从一年级开始就一直想要的那套《十万个为什么》。当我手中捧着这套书时,激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这种幸运的事情不止一次落在我的头上。这一年多来,我的学费得到了许多人的资助。每次过节,我们家都非常热闹,因为多了几位既熟悉又陌生的客人。熟悉的是他们穿同样的衣服,陌生的是他们每次来都会换两张面孔。每次来我家,他们总会提着各种生活用品,和为奶奶治风湿病的药品,并陪我和奶奶一同过节。奶奶总笑眯眯的,不停地说:“好,好!”我明白奶奶心里的想法,这些陌生的客人在她心里胜过亲人呀!
  去年的假期,我还去过这些客人工作的地方,在那里,我得到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可现在我能回报他们的只有感激。感谢他们给了我亲人般的温暖。他们就是温州市平阳海警三大队的叔叔们。
  这是平阳县鳌江镇郑家墩村一位小女孩的作文,他的父亲因犯绑架罪被判有期徒刑15年,并于2002年7月到南湖监狱服刑。家中还有80多岁的爷爷奶奶体弱多病无人照顾,而且没有固定收入,仅靠奶奶采草药一天卖两三元钱过日子,再加上看病吃药,生活十分困难,正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她面临失学。
  浙江边防总队海警一支队三大队官兵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发起设立了“陈思思扶贫帮困专项基金”,由官兵资助一部分,收集废品卖钱筹一部分,和学校联系免除一部分,使她上得起学。

  女民警无私关爱挽救一个破碎家庭
  1998年,象山县定塘镇方前村村民沈志林因伪造信用卡构成金融诈骗罪被捕入狱,被从重判处有期徒刑20年。
  沈志林服刑后不久,就接二连三接到了家里传来的坏消息:先是妻子跟他离婚,把年幼的女儿阳阳甩给了他年迈的父母后,另嫁他人;接着,父亲不慎摔断了一条腿,母亲也卧床不起;当时正在读小学二年级的女儿阳阳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的困境……这些坏消息令沈志林烦燥不安,一度有了一死了之的想法。但是一想到年迈的双亲、年幼的女儿,他又放弃了轻生的念头。但是,女儿到底该怎么办呢?
  此时,沈志林突然想起了一个人——象山县公安局丹城派出所的指导员何利彩。在他入狱前,何利彩曾处理过他的一起打架事件。
  何利彩收到沈志林的求助信后,感到非常突然,她甚至回忆不起沈志林的面貌。但是,多年的公安工作使她感到,沈虽然有罪,但他女儿和父母是无辜的,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一下,有可能挽救一个已经破碎的家庭,也有利于一个重刑犯的改造。
  收信后不久,何利彩乘车几十里来到了沈志林的老家。她没想到沈家会这么穷——一间类似简易工棚的屋子,被布帘隔成了两间,家里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沈母躺在床上,父亲佝偻着腰,走路也很困难。沈志林的女儿阳阳浑身上下脏兮兮的,头发也很乱,看了让人揪心。她安抚了两老一少后,塞给了他们200元零用钱。
  随后,何利彩又来到阳阳读书的学校。老师说阳阳学习很努力,性格很内向,但这学期的学费还没着落。何利彩又掏出400元钱帮阳阳缴了学费,并表示以后阳阳的学费由她负责。
  “我有一个做警察的何阿姨。”7年来,在何利彩的关爱下,阳阳不再自卑,不再孤独,不再迷茫。她从小失去母亲,生活在一个贫困又残缺不全的家庭,但她从何利彩身上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家庭的幸福。
  现在,阳阳已经19岁了。为减轻家里和何阿姨的负担,偷偷外出打工。何利彩得知这个消息后,当即联系一家美容院,让阳阳去学美容,并包下了她做学徒期间的生活费用。何利彩希望阳阳学门技术,今后能自食其力。
  何利彩无私的帮助和关爱挽救了沈志林的破碎之家,也感化着远在新疆阿拉尔市南口监狱的沈志林。据监管民警介绍,沈志林服刑期间表现突出,已经多次获得减刑,并被评为改造积极分子。

  专家意见:
  愿孩子拥有同一片蓝天

  全国律协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雪梅说:“我国法律对服刑人员子女的权益保护还是个空白,要解决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失养失教问题,首先应从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完善入手。”她认为,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保护救助工作的力度,形成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齐抓共管,依法保护、救助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良好局面。
  相关法律专家建议,应就经济困难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享受低保、入学或减免学杂费、大病治疗等问题制定相应地方政策。对无人监护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要明确相关部门负责安排到当地孤儿院、福利院集中供养,履行好国家的监护责任;若不具备集中供养条件,也应由相关部门采取变通方式作出妥善安排。
  有关部门还应出台相应地方法规,提供足够的政策支持,鼓励民间单位或个人投身代养代教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公益事业。各地团委、妇联、关工委等要广泛开展“一助一”、“多助一”、“义务妈妈”等活动,以各种方式关爱有困难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 
  专家们说:“让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拥有同一片蓝天,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