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25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四版:视点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新生
本版策划 王树范 撰稿 蔡亮 配图 王志浩

  最近,南湖监狱在服刑人员中开展了“算账”活动:算父母养育之账,算国家社会培养之账,算犯罪给国家、社会、家庭带来的损失之账,算监狱、警官关心付出之账。这一算,人人心灵受到了震撼。南湖监狱乘势而上,运用多种形式在服刑人员中开展“讲感恩故事”活动,进一步唤起服刑人员的愧疚之心。愧疚之心、感恩之情,在大墙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本报记者日前走进了南湖监狱,听到了一个个因“算账”而感恩的真情故事。

    背景

  教育需要平台 感恩需要“算账”
  “感恩是一种社会普遍现象。我们在教育改造工作中注意到,感恩这个话题比较抽象。把抽象转化为具体,需要一个直观的平台。‘算一算感恩账’就是这样一个平台。”南湖监狱副监狱长杨茂军告诉记者。
  杨茂军说,算清了得失,才能真正明白为什么要感恩、怎样去感恩。比方说,要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首先要明白父母的养育之恩表现在什么地方,父母在经济上、精力上、情感上付出了多少,儿女的不肖给父母带来怎样的伤害?一旦算清楚了这笔账,恐怕每一名服刑人员都会深受感动,从而“不用扬鞭自奋蹄”,积极改造,回报父母。
  如何培养服刑人员正确的感恩意识和感恩理念是感恩教育中的一个重点。“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服刑人员对感恩的理解相当狭隘,我们就特别注重引导服刑人员去理解感恩的丰富内涵,引导他们去算国家、社会的培育账,从而把感恩对象从家庭、亲属、朋友拓展到国家、社会、监狱。”
  “通过直观地算‘感恩账’,服刑人员对感恩的认识提到了新的高度,他们内在的感恩动力得到了激发。这种动力又转化成了改造热情,使得监狱的监管改造秩序日趋稳定。”杨茂军说,据统计,今年1至4月,南湖监狱的违规违纪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0%,一些顽危人员也去除了恶习,积极改造,有的还受到了减刑奖励。

  故事

  算一算:国家的得与失 轻装上阵赎罪
  厚厚的一叠书稿放在面前,要不要打开看呢?张华(化名)始终犹豫不决。
  作为某市水利局原副局长,按理说这本当地水利志终审稿的审阅和修改工作确实非他莫数。可张华心里很茫然:我已是一名罪犯,公职岗位上几十年的功过是非也已定论,原单位的事还应该去碰吗?写“志”,回顾历史,只怕会触景伤情吧?
  正当这时,监狱开展了“算感恩账”活动,张华也算起了账:自己靠国家助学金完成了大学学业;走出校门,党和政府提供了一次又一次学习深造机会,才使自己走上领导岗位。党和政府为了自己的成长付出了这么多,但自己却给国家造成了损失,破坏了党的形象……账算清了,张华感到心里的痛苦顿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真真切切的感恩之情,“既然社会需要我,那就是给我提供了一个感恩和赎罪的机会。”
  在此后的两个多月,张华利用工余时间把这部60万字的书稿仔仔细细地“啃”了两遍,提出了53条有价值的修改意见。

  算一算:民警的严与亲 重拾生命信念
  每天早上,监狱活动场上都能看到蒋擎(化名)跑步锻炼的身影。可就在不久前,他还是个对生活丧失信心、选择走绝路的人。
  蒋擎是江西人,2005年3月因盗窃罪被投入南湖监狱。人生的巨大转折、监规纪律的约束,让他陷入悲观绝望中,并选择了割腕自杀,幸好被及时发现。
  病情稳定后,蒋擎依然拒绝配合治疗。监狱特邀专家医生对他进行心理疏导,民警给他送来了日常生活用品。在民警胜似亲人的关怀下,蒋擎那颗冰冷的心慢慢地融化了。
  如今,蒋擎开朗起来了,一得空就打扫公共卫生。他说:“我做了傻事,给政府增添了很大麻烦,但警官们仍不离不弃地关心帮助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让我懂得了生命的可贵和生活的美好。监狱要我们学会感恩,我已经算清了账,懂得该怎么做了。”

  算一算:母亲的爱与苦 洗心革面改造
  阿宝(化名)老家到监狱有400多公里,中间需多次换车。为了见一次儿子,他母亲天不亮就起程,天黑到达监狱所在地,找一家小旅馆住一宿,第二天早早在监狱门口等候,会见结束就匆匆赶回,到家已是半夜时分。3年来,母亲雷打不动每个月来看他一次,已奔波了2万8千8百公里,但阿宝对此并无感觉。
  之前,阿宝一直认为自己是天底下最苦的人,不仅认为母亲探监“理所当然”,对违规扣分也不在乎。最近一次,阿宝3年未见的女友陪母亲出现在会见室里。女友告诉他,她原来是为分手而来,可这次探监之路改变了她的想法,母爱的力量动摇了她的决定。
  回到监房,阿宝仔仔细细地为母亲算了“账”,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沉重。母亲常说“跑一趟就少一趟,路总会有尽头”,阿宝开始问自己,母亲所说的“路的尽头”在哪里?难道漫漫10年刑期要母亲陪着走10年?在一遍又一遍的自问自责之中,他作出了决定:尽早结束母亲这400公里的奔波!

image  观点

  感恩教育要与荣誉观相结合
  省监狱管理局教育改造处处长  袁建华
  一段时间以来,我省监狱系统十分注重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这对服刑人员改恶从善、顺利回归社会有着特殊意义。而感恩文化教育,正是荣辱观教育在监狱内部的一个延伸。
  荣辱观教育和感恩文化建设可以很好地统一起来。荣辱观决定着感恩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自修追求。正确的感恩观念和行为是荣辱观的具体体现,是荣辱观教育具体深化的一种标志。
  感恩教育可让服刑人员明白3个问题:感什么恩?如何感恩?用什么感恩?明白了这3个问题,就能对荣辱观有更深切的领悟,并按照荣辱观的要求来自觉提升自修追求,通过崇尚科学、团结互助来提高自己,增强感恩的本领。
  感恩文化建设营造了积极自觉改造、争取早日新生的浓厚氛围,最大限度地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有利于监管改造秩序稳定。
  通过感恩文化建设,让服刑人员学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发现美、欣赏美,使他们逐步认识“爱己才能爱人,爱父母才会爱国家、爱社会”的道理,开始更加珍爱生活、珍爱生命。他们的心地变得坦荡、胸怀变得宽阔,少了抱怨、仇恨和对抗,多了宽厚、友善和理解,从而促进服刑人员的个体身心健康和群体和谐。

  让感恩教育成为必修课
  中国监狱学会回归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夏兴清
  感恩是一种传统美德。古语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
  社会感恩意识的缺失,会导致自私、冷漠和道德滑坡。不知感恩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使一个人融入社会的过程变得缓慢而曲折。作为服刑人员,学会感恩尤为重要。
  我们在对归正人员的长期调查中发现,感恩之心往往与悔恨之心同时存在。对家人、对监狱、对社会的教育帮助心怀感激,才能真正悔悟自己的罪行,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因为坐牢而怨天尤人,对帮教视而不见,这样的人往往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甚至重新犯罪。
  学会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点。我们的思想教育,不能停留在讲大道理上,更不能停留在传授知识技能上,还要让受教育者懂得做人的道理,具有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懂得感念父母之恩,孝敬父母;感念祖国之恩,报效祖国;感念社会之恩,学会和不同性格、不同阶层的人相处。因此,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应大力弘扬感恩文化,让感恩教育成为公民重要的必修课。

  语录:
  ●感恩,是迷途的小舟在归途中远眺导航的灯塔。——钱俊光
  ●感恩是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感恩是一种利人利己的责任。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良知,也是一种动力。
  学会感恩,就会懂得尊重他人,以新的视角看待身边的每个人,尊重每一份平凡的劳动。——范存达
  ●感恩是一种能力,一种做人的基本能力。谁要是不会感恩,谁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陈金林
  ●感恩绝不仅仅是回报长辈的养育之恩,它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及健全人格的体现。——孙裕田
  ●能不能把握改造的命运,要看服刑人员自己的改造态度和实际表现。改造成绩离不开党和政府教育与关心。感谢政府的挽救,感谢警官的辛勤耕耘。——管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