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15日,星期二(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五版:深度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绑架险”为何在此遭冷遇
本报首席记者 仇健 通讯员 腾理忠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温州已经成为财富的符号,这块财富聚集地,一定程度上成了不同求富观激烈冲撞的“战场”。在这里,不少刑事案件的发生与财富直接关联;在这里,财富似乎正变换着视角,重新审视人们的安全感、幸福观,考量着社会状态的稳定性。

  一年前,国内一家保险公司针对企业家全家人身安全问题,专门在温州推出了“绑架险”。但一年过去了,市场反应却出乎意料地冷淡。是温州商人安全感提高,还是这项保险业务的推出没有对症下药?温州商人的安全状况究竟如何呢?

  温州老板成目标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和市场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温州一直在创造着经济高速发展与百姓普遍富裕的奇迹。目前在温州,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有13万多家,奔驰轿车1200多辆、宝马轿车3000多辆,在这些数字前面,界定“温州富人”这一概念的确是件困难的事情。假如把每家民营企业的一位企业主界定为“富人”,那么,温州富人阶层的数量至少也有13万之众。
  然而,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刑事案件开始与温州商人挂上钩,温州商人不断成为抢劫、绑架的目标。在google上键入“温州富商+遇害”,搜索出来的信息有十多页。
      2005年7月27日深夜,温州市某工业物资公司老板林某连车带人离奇“失踪”,正当警方和家人多方寻找时,他的尸体被发现。将林某杀害的竟是他的两名得力助手,大学生罗吉军和卓科。两人对老板痛下杀手的目的是为了掘到第一桶金,因为在他们眼里,资本的原始积累都是充满血腥和残酷的,而老板林某不幸成了他们的牺牲品。
  同样是为了钱,温州5名企业老板相继被绑架,涉案金额达百万元。公安机关侦破此案后发现了绑匪列的一张黑名单,上面还有一连串温州老板的名字。
  近日,记者从温州龙湾区检察院得知,这里发生的刑事案件绝大多数都与财产有关。去年发生的30多起命案中,老板被害案占20%左右,而今年已经发生了5起。
   
  “绑架险”遭冷遇
  温州老板的富裕在全国都是有名的,近几年屡屡成为受害对象又是客观事实,去年7月底,国内一家保险公司在温州推出了一款“绑架险”,针对企业家全家人身安全问题,将意外伤害、交通意外、医疗保障和提供绑架医疗救援服务结合起来。这是国内寿险业第一次将“绑架事件”纳入保险责任范畴。
  保险公司相信他们的险种可以降低被绑架人受伤害程度并赢得市场,但没想到的是,“绑架险”刚刚推出便遭到市场冷遇。第一个月,保险业务员游走了50多家企业,只有不到10%的老板咨询了相关事宜,其他的几乎无人问津。一些企业家表示,从来没有想过被绑架的事情,更不会去考虑什么绑架险。而另外一些企业家则认为,“绑架”两个字明显不吉利,所以不会考虑去接触这个险种。
  “绑架险”的冷遇从某个角度说,正好反映了不少温州企业家较弱的防范意识。龙湾区曾破获一起特大尾随银行提款人飞车抢夺案,17名歹徒在短短一个月内在龙湾作案10多起。事实上,警方和检察机关都曾做过不少警示宣传,可仍有不少老板还是喜欢用大额现金进行交易,一个人到银行取款,塑料袋一装就是几十万,拎着就在马路上走。
  又如,国家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是有规定的,但一些温州老板却不以为然,使得这些管理措施得不到落实。前面提到的大学生罗吉军和卓科苦心积虑做“卧底”,如果老板林某事前能够主动调查,至少会发现他们用的是假名。而事实上,有些温州老板非但自己不去查新招员工的身份真假,而且还不乐意警方去调查,觉得太麻烦。

  保镖失宠温州市场
  老板多,于是,一些人以为,温州的保镖市场一定极具潜力。但实际上,温州老板雇用保镖的寥寥无几,温州一家金融押运公司也没有当初开业时想象得那么红火。
  温州人做生意很注重形象,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有保镖跟着,就像黑社会一样,等于告诉贸易伙伴“我有仇家了”,人家会远离你,从而影响生意。
  温州市检察院的有关人士表示,近年来,外来人员盗窃、抢劫、抢夺等等侵害财产型案件占温州市刑事案件总数的比例在明显上升。尽管这类犯罪活动有很强的随机性,但仍然应该引起人们的警觉。
  记者所调查采访的一些温州老板则表达了他们的想法:温州是一个安全的城市,期盼家乡社会治安环境能更加优良,真正成为发展经济的绿洲、工作与生活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