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4日,星期二(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一版: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三北大地上的“新慈溪人”
见习记者 陈锦 本报记者 史诗

  怀着改变生活的梦想,挺着坚韧的脊梁,越来越多外来务工人员涌入浙江慈溪这片经济热土。70余万“新慈溪人”为慈溪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也给当地的平安建设带来了一些挑战。做好“新慈溪人”的管理服务工作,让他们融入当地社会生活,慈溪有关部门各显神通,想了许多点子,出了不少好办法。全省综治工作会议前夕,记者走进慈溪市三北镇徐福村、沁园集团有限公司及浒山街道西洋寺社区,看到了3种不同的管理服务方式,体会到了一样的鼓励与关怀。

  徐福村建立“和谐促进会”:
  外来组长像家长,说话蛮管用
  徐福村有常住人口1648人,暂住人口740余人。随着流动人口增多,偷盗现象也多了起来,这让当地村民怨声载道。如何管理好流动务工者,使之与当地村民和谐相处?当地综治工作站为此动开了脑筋。去年12月,该村成立村“和谐促进会”,公开招聘成员,设立6个片,分成30个组。30名流动务工人员取得了大家的信任,出任组长。
  “或许因为身份上的天然认同感,或许因为组长们的出色协调能力,‘和谐促进会’成立后,片组内的纠纷基本上被组长成功化解了。”该会秘书长黄晓峰说。
  协调好矛盾纠纷之余,和谐促进会常组织文娱活动,让本地村民和流动务工人员在同一个舞台上表演,促进交流,增进感情。“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缘才能相聚……”一名流动人员在一次文艺晚会上演唱的歌曲《相亲相爱》,至今让当地村民深深为之触动。“不管你来自哪里,我们都是一家人。”一位当地村民说。
  来自四川省的务工者何银珍告诉记者,她来到该村已有3年了,以前总担心被当地村民瞧不起,现在完全没有了这个顾虑,与本地人相处很融洽,聊天话题都越来越接近了。

  “沁园”综治入企业文化:
  有人管有人帮,就像在家一样
  宁波沁园集团有员工2125人,其中外地员工1955人,占92%,且来自各方,外地员工管理工作举足轻重。面对这个难题,该公司想出了“将企业综合治理工作和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的法子。“近几年来,我们提出了建设和谐沁园的理念,设立健全了企业综合治理组织结构,并把综合治理融入到了‘沁园’的文化建设中。”该公司董事长叶建荣说。
  记者了解到,该公司把治保、警务、流动人口管理、矛盾调解等各项工作与员工招聘、培训、学习、劳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上岗之前先花一个月培训法律法规、安全生产、劳动保障、劳动技能等,平时不定期地开展法制宣传。为改善员工的生活环境,该公司建造了6000多平方米的职工宿舍公寓和足球场、篮球场、图书阅览室等。外地员工遇到困难,公司也是积极相助。去年黑龙江籍员工王某的儿子因病需要换肾,公司得知后将10万余元送到她手里。
  据悉,近几年以来,该公司实现了企业劳动争议、刑事案件、员工违法犯罪及安全生产事故“四个零”。去年,该公司还被慈溪市开发区管委会命名为“平安企业”。

  西洋寺社区聘暂口专管员:
  爱“家”又护“家”,大家是一家
  常住人口1778人的西洋寺社区,暂住人口多达3928人,是常住人口的2倍多。针对这一特点,该社区积极探索以暂住人口信息责任制为核心的暂口管理新模式,即通过定编、定人、定区域、定责任及定报酬的形式,将暂住人口管理责任“承包”到暂口专管员,并严格实施考核、奖惩、检查、指导等措施,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6名暂口专管员竞聘上岗、双向选择,每月采集信息100条左右,新增人口数、办证人数等情况了如指掌。目前,社区暂口登记做证率达98%。”西洋寺社区书记胡永青说,警方通过社区提供的线索抓获网上逃犯4人。
  有一天,在社区内的一家小杂货店里,两个人吵得面红耳赤。这时,恰好经过的暂口专管员看到后,上前询问。原来,争吵双方都是流动务工人员,因一方借钱不还而发生争执。于是,专管员叫来调解人员,耐心地劝说欠钱的一方还钱。最后,理亏的他将所欠数额如数地归还给了另一方,双方握手言和,矛盾就此化解。
  为了让生活在社区的所有人能够安心,虽然社区有专门的巡逻人员,一些流动务工人员还是利用业余时间自发参加社区巡逻队,为大家的平安出力。据悉,去年该社区刑事发案数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4%,社会矛盾化解率达100%,先后获得“宁波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慈溪市平安社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