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人口早已成为城市的新居民,他们不仅给城市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还起着繁荣城乡经济、促进城乡和谐的双重作用;但同时,他们却经常与社会治安的负面信息联系在一起。对于外来人口管理,舟山市定海区走出了一条自治管理的新路——
前不久,湖北籍的老胡在建筑工地上不慎受伤,到舟山市中医骨伤联合医院住院治疗,凭着一张《新居民医疗优惠卡》获得了优惠服务;这是老胡所暂住的城东街道“新居民社区”——洋岙社区与医院协商后对外来人员实行的医疗优惠政策。 洋岙社区的土地被连片开发,给外来民工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早在2005年,在该社区居住的外来人口就已经超过本地常住人口。为使外来人员能有序、和谐地生活,当地政府决定在洋岙社区建立一个“新居民委员会”:通过民主推荐和自愿报名,在外来人口中挑选了5名素质较好、群众威信较高、能热心为大家办事的人担任新居委会班子成员,并按籍贯和现住地分布特点设立了7个居民小组。新居委会还建立了流动党员服务、劳动权益维护、法律援助、就业指导、计划生育服务、医疗卫生服务、教育文体服务等7个服务之家和工作联系、指导监督、日常运行、服务保障等4项工作机制,制订了《新居民自治章程》、《新居民公约》及相关的工作制度,并将《新居民公约》印发到每位外来民工手中;同时,还建立了新居民登记档案、流动党员档案、计划生育档案、社会治安档案、民工维权档案、就业指导档案等一系列的台账资料,落实了居民化管理和服务措施。 洋岙社区还为新居委会腾出了近15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街道承担了专兼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及日常开办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 刚开始,不少外来人员对街道的做法持怀疑态度,认为这是表面文章。而不少当地群众也认为外来人员今天住到东明天住到西,居无定所,街道的做法没有实际意义。 而新居委会的工作让大家打消了疑虑。去年4月,新居民钟昌喜在船上打工受了重伤,住院治疗近二个月,花去医药费33000余元。船主在支付部分费用后,便拒绝支付了。新居委会副主任黄凤海得知情况后帮小钟联系了律师,进行了伤残鉴定。他又多次和小钟及律师赴嵊泗海事局协调,终于使钟某获得了31000元的伤残补助款。 在做好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的同时,新居委会还重点开展了以讨薪清欠追赔为主要内容的民工维权活动。据统计,新居委会成立以来,共协助处理劳资纠纷16起,帮助民工讨回工资23000余元;协助处理工伤事件8起,帮助民工落实医药费、伤残补助等15万元。 随着对新居委会信任度的不断增加,一些外来人员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日益增强。有4位新居民看到社区组织治安巡逻队,便主动要求加入。 新居委会运行以来,社区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小偷小摸和酒后闹事现象明显减少,未发生过由外来人员引发的刑事犯罪案件。当地群众反映,外来民工比以前更加守法懂礼貌,更加文明讲卫生了。而新居民们也体会到了新居委会的好处,新居民小张说:“新居委会让我们找到了‘家’的感觉,使我们有了归属感,我们热爱城东,珍惜城东,愿意与本地居民携手,促进城东平安和谐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