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历史上著名的“杜立德行动”65周年纪念日。为了这段不能忘却的历史,笔者走访了当年与之相关的重要人士,了解了这段历史及其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我们追忆这段历史,是为了面向未来,珍惜和平。
B-25轰炸机提前返回衢州机场 1941年12月8日清晨,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军损失惨重,在太平洋地区几无防守兵力。日军在半年内侵占了大部分南太平洋地区,逼迫驻菲律宾的美军投降。美军为了重振士气,1942年春,白宫和五角大楼计划轰炸日本本土。当时,美国海军战机航程不足,故决定用陆上轰炸机B-25在航空母舰上起飞,但是,B-25轰炸机无法在航母上降落,便决定归航时降落到中国衢州机场。 当时,美国“大黄蜂号”航母预定4月18日傍晚到达离日本400里处海面,随即B-25轰炸机起飞,夜航轰炸东京,于19日清晨飞到中国衢州机场降落。不料,“大黄蜂号”驶至距离日本800里处时,却遭遇了日本巡洋舰。为避免被日方发现,16架B-25提前起飞。当天,B-25轰炸了日本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地之后,飞到中国大陆已是晚上,由于气候条件恶劣以及飞行员对航线陌生,再加上衢州机场未得到美机返航时间提早的通知,未能及时开放机场,致使其中15架B-25轰炸机燃油用尽后全部坠毁,飞行员跳伞。 这就是二战史上著名的“杜立德行动”。
64名美军飞行员在中国获救 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有一种说法是,由于18日晚上天下大雨,机场当局误以为日机侵犯而关闭机场。为核实这一说法,1995年4月初,笔者采访过从台湾回衢州定居的原中国农民银行衢县支行办事处主任戴铭允先生。戴先生对我说,驻衢空军第13总站站长陈又超先生与他很熟。陈又超曾和他谈起B-25坠地事件,说出事那天虽然天下大雨,晚上七八点钟,空军官兵确实听到过飞机声,但他们不敢开放机场,因为接到的命令是B-25翌晨才能到达。想不到B-25竟提前起飞,提前归航。陈又超又说,当时即使知道是美国飞机,若没有重庆最高指挥部的命令,也是不准擅自开放机场的。 当时,16架B-25轰炸机中,1架迫降于苏联远东地区,飞行员被苏联当局羁押。另外15架油料用罄后,飞行员分别在浙江、江西、浙闽、浙皖边境上空跳伞,飞机随之坠毁。机上75名美国飞行员中,除3人丧生、8人被日军抓获外,其余64人都得到坠机地区军民救助而脱险。
美军会写中文求救信 B-25轰炸机群的飞行员,衣服上都缝着中华民国的国旗,大多数会讲“衢州”等简单的中文名词。还有几位会书写中文求救信件。例如,一位飞行员降落后,从日记本上撕下纸片,用铅笔写道:“我是一个美国人。我需要到处州(株州)或者中国飞机场。”另一位飞行员则写道:“我是一个美国籍航空员,我的飞机被伤于昨日。现在我正在往重庆行进,但先要到处州(株州)一行。”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封中文求救信中的地点,都用了“处州”、“株州”字样,其实,应该是“衢州”。因为在外国人听来,“处州”、“株州”、“衢州”的发音是一样的,且“衢州”的“衢”字那么难写,于是便误写成了“处州(株州)”。
中国老百姓奋力救援受伤美军 燃料用罄后,3号机、5号机、10号机、11号机和12号机的飞行员,都在衢州附近上空跳伞;4号机、13号机、14号机上的飞行员,在江西上饶附近跳伞。从这8架B-25上跳下来的飞行员,陆续由当地军政人员或老百姓送到驻衢空军第13总站。 现住台北,时任空军第13总站技术官员的钱南欣先生,曾经负责获救美军飞行员的接待工作。他给笔者寄来过他当时写下的文字:“4月19日上午9时许,由农民送两位美军飞行员来。对农民的见义勇为精神,表示谢意,留下姓氏而去。嗣知二位飞行员经过衢州飞到常山上空油料用罄,跳伞落入稻田里,或因地心引力,使双腿插入田泥一尺多深。大清早农夫上田,眼见有人直立田中……一时间引来数人,将他们从泥沼中拔出,扶上田埂,清洗后用牛车送来石头山。”另一位飞行员跳伞后,“降落伞缠绕树梢,当时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伞和索紧缠身上无法解脱,且已筋疲力尽,自然而然睡着了。次日(19日)樵夫行经山顶,见树丛顶上有红黄色布条随风飘荡,但视距甚远,必须绕过另一山巅方可看清楚。那棵巨松还斜悬深谷。樵夫回来邀集牧童等身手矫健青年五六人共同救援。翻山越岭送到平地小山村。再由二三少年护送到石头山。总站方面也向所辖地方机关去函致谢。” 杜立德和他的1号机组成员是在临安获救的。他在西天目山浙西行署休息了几天,然后由浙西行署的一位军官和一位译员护送到驻衢空军第13总站,与陈又超站长洽谈飞行员转移事宜。4月29日,杜立德率领在衢州的机组人员一行34人,奔赴湖南衡阳。5月3日,杜立德一行从衡阳机场登机飞往重庆。在重庆短暂逗留期间,杜立德受到了蒋介石夫妇的接见,还获得了中国的勋章。
浙赣战役随之爆发日军洗劫衢州 日军最高指挥机关从在象山和南昌俘获的美国飞行员口中,了解到B-25轰炸机队的加油地点是衢州机场后,为摧毁浙赣两省的中国空军机场,集中9个师以上的兵力,发动了大规模的浙赣战役。 1942年5月15日至8月中旬,日军对杜立德轰炸机队飞行员的主要集结地衢州发动大规模进攻,并使用了细菌武器。衢州于6月6日陷落。但日军在进攻衢州的过程中,也付出了沉重代价。5月28日,日军在兰溪市郊遇我军63师顽强阻击,敌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偕4名幕僚在兰溪城郊被击毙,以致赶到现场处理善后事宜的日军南京留守处的石川少将惊呼:“现任师团长的阵亡,自陆军创始以来,这是首次。” 日军在占领衢州及所属县区后,即大抓民夫犁毁机场,烧毁街市房舍,掳走机器设备和金属制品,且随意杀人示威。 1942年8月9日出版的《群力周报》记载:“敌溃后,街道尸首狼藉,尤以法院及衢中附小内横陈倒毙,何止数百。”据统计,仅衢州市区,经济损失达一亿四千两百万元。 在有美国飞行员获救的江山县长台镇和清湖镇,日寇采取了疯狂的报复,两镇居民被日军残杀27人,烧毁房屋88间,房产和财物损失达40万元。
1992年4月18日,在“杜立德行动50周年”纪念会上,乔治·布什总统对这段历史作出了高度评价:“在突袭以后,那些善良的中国人不顾自己的安危,为我们的飞行员提供掩护,并为他们疗伤。在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我们也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感谢他们作出的人道主义努力,是他们的帮助才使我们的飞行员能够安全返回。杜立德行动虽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但这些英雄们一直受到美国人民的敬仰和尊重。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作出的伟大功勋,也永远不会忘记为自由和正义事业作出贡献的中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