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18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九版:读图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观鸟天堂
杭州湾湿地静听物语
本报记者 王志浩 文/摄 通讯员 赵科 胡建杰

  4月16日下午,记者一行的吉普车在坎坷不平的泥路上慢慢地行驶着,脚下,便是保持着原生态的杭州湾湿地。
  杭州湾湿地是中国八大咸水湿地之一,也是我国14个为世界上迁徙的候鸟提供高质量栖息地的湿地之一,拥有几万公顷滩涂,栖息着大量鸟类和底栖生物。每年,白鹭、灰鹭、天鹅、野鸭等大量珍稀候鸟会来此过冬,这里被誉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同时,随着湿地东侧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兴建,湿地的生态价值将更宝贵。
  “快看!那是野鸡!”司机小周的惊呼打断了陪同记者采访的湿地筹建办查文涛副主任的介绍。果然,一只肥肥的野鸡,踱着方步在“散步”,发现后面有汽车,这个漂亮的家伙才钻进路旁的草丛。其实,在我们进入湿地后,就不断有飞鸟示威般地掠过我们的汽车,仿佛在抗议我们进入了它们的领地。“野生鸟类很机警的,一点风吹草动便会飞走!”小周是个细心人,他把平时马达声很响的吉普车开得几乎听不到声音,而车子很像一条船,在湿地随风起伏的蒿草丛中穿行。
  “每年,地球上迁徙距离最远的鸻鹬鸟迁徙距离长达15000公里。如此漫长的旅途,中间它们只停歇两三次,我们这块湿地就是其中一个停歇地。同样,把这里作为迁徙中转站的还有斑嘴鹈鹕、黑脸琶鹭等珍稀濒危鸟类。目前,在这块湿地上已经发现了9目14科45种鸟类。”查文涛是园林硕士,介绍起鸟类来如数家珍。他还告诉记者,为保护湿地区域内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让迁徙的候鸟不受任何人为的惊扰,湿地管理部门将湿地中心5000亩围垦湿地实施全封闭管理。
  事实上,这个湿地还引起了世界银行的关注:“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会(GEF)东亚海洋合作计划”协调人玛拉·沃里克女士,去年就曾率队前来考察。专家们对利用杭州湾人工湿地技术进行污水深度处理和当地对自然湿地的保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为此,该基金会目前提供了总额500万美元的赠款给湿地。去年6月,宁波市批准了宁波/慈溪GEF湿地项目建议书。2008年,杭州湾大桥建成通车的时候,湿地项目也将同时建成。这里还将建立一块面积大约100公顷的工程湿地,对工业和生活污水进行深度后置处理。这将给湿地保护开发赋予更为实际的意义。
  在大桥建设工地的两边,是一片干干净净的施工现场。显然,大桥的建造并未给湿地环境带来破坏。其实,在大桥开工建造之初,工程指挥部就确立了营造一个和谐的施工及生活环境的宗旨。几年来,建设者们一直与大海、湿地和谐共处。
  站在湿地北面的海塘上,举目远眺,正在建设中的杭州湾跨海大桥隐约可见,而近处是茫茫的水草地,向远处蔓延与海水连成一片。这里,将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鸟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