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11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九版:读图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与古桥同老
本报记者 陈立波 文/摄

image

  “垂虹玉带门前来,万古名桥出越州”。绍兴是名副其实的“万桥之乡”、“古桥博物馆”,境内现存各类桥梁1万多座。岁月更迭,如今,这些古桥在现代文明的裹挟之下,已经奄奄一息。有这样一位老者,几十年来,殚精竭虑,为保护古桥奔走呼号。他成了现代文明扩张下的古桥守望者。

  为了古桥,他跑遍了绍兴的山山水水;为了古桥,他创立了“中国桥文化网”;为了古桥,他自费出版了《绍兴古桥掇英》。他,就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罗关洲,一个与古桥结下不解之缘的古桥梁研究专家。
  4月6日,当记者走进他的办公室时,老罗正端坐在桌子前翻看《绍兴古桥掇英》。看到记者,老罗的话匣子马上打开了。“马上就要退休了,但是我保护古桥的心永远不会退休,有人称我是古桥的守望者,但保护古桥最主要还是要主动出击。”他说,要真正行动起来保护古桥,首先要摸清古桥家底,要对每个地区的古桥进行详细普查,建立档案,分类定性。
  翻开《绍兴古桥掇英》,老罗指着第二页上的迎仙桥介绍,此桥是他1991年在新昌刘门坞惆怅溪上发现的,为国内首次发现的“准悬链线拱桥”。此次发现填补了中国古桥技术史上的空白,该桥的造桥技术也被老罗称为“超时代技术”。
  谈到古桥的保护,老罗马上翻出画册上的拜王桥给记者看。“真正直接被我保下来的古桥有三座,这是最早的一座,其他两座是广溪桥和祥麟桥。”看着画册中的古桥,老罗显得很自信,“2004年5月3日,路过拜王桥时,我发现工人们正在拆桥,便立即上前制止,并马上给市长打电话,向其介绍拜王桥的价值”。最后在许多热心人和有关领导的重视下,拜王桥终于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与此同时,罗关洲已在绍兴境内考察发现准悬链形、五折边、七折边古桥,古木拱桥近10座,通过对桥桩进行碳14化验,证实绍兴市区多座古桥的始建年代其实应在宋代以前。在此基础上,罗关洲陆续编撰了《绍兴桥文化》、《绍兴古桥文化》等书。
  罗关洲说,绍兴古桥的技术含量高、数量多、系列完整,经过几代桥梁研究者的共同努力,绍兴的古桥已被世界所认可:去年10月,首届“中国桥梁文化周”在绍兴举行;去年11月召开的世界桥梁大会,其邀请函就印上了绍兴古桥的图片。
  但让罗关洲感到遗憾的是,目前绍兴古桥还没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他认为,这需要桥梁专家和绍兴人自己的努力。去年4月,罗关洲自己出资创立了“中国桥文化网”,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桥专业网站,其目的是让世界了解绍兴古桥,让更多的人来保护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