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25日,星期二(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五版:深度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一个包工头的狱中忏悔
林一笑

  一次意外的厂房坍塌,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75万元,还导致3人死亡、6人受伤的悲剧。近日,乐清市人民法院对这起发生在乐清市柳市镇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案件进行判决,两名主要责任人受到了法律制裁:工程承包商周扬军犯重大责任事故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乐清市某接线板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李某犯重大责任事故罪,被判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但是细看整个案件经过,我们发现,这起悲剧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厂房倒塌
  2005年10月9日,位于柳市镇的乐清市某接线板公司的简易厂房正在紧锣密鼓地扩建中。为了赶工期,施工人员已经连续加了很多天班,眼看着工程就要完工了,一些工人做完最后一道工序,准备收拾施工工具回家。
  突然,施工现场传来几声尖厉的叫喊声:“趴下,快趴下!”大家还没反应过来,“轰”的一声,刚搭建好的彩钢房架从东往西倒塌下来,一些正在车间里上班的工人与现场施工人员顷刻间被倒塌的钢架压在了下面,现场一片血肉模糊……
  发生意外的乐清市某接线板公司的简易厂房始建于2001年,系用钢管搭建而成。但是该建筑一直未经土地、规划、建设等部门审批,属违章建筑。由于厂房地势比较低,每年台风期间,该公司的厂房都不可避免地受淹,公司损失严重。2005年8月,几位股东经过协商,决定将原建筑顶部加高,再往上搭两层,这样既可以免受台风之苦,又能增加厂房面积,一举两得。谁知厂房刚要完工,就出了事故。
  随着救援工作的展开,压在钢架下面的工人被抢救了出来,但是有3人在这次意外中丧生,其中包括该公司一名主管生产的股东。而6名幸存者也不同程度地受了伤,其中一人重伤。

  冒险赶工
  事故发生后,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介入了调查。他们发现,厂房扩建并没有办理相关手续,未经当地土地与规划部门的审批,该公司将工程承包给挂靠在上海美固彩钢板组合房屋有限公司名下的一私人施工队,双方谈妥后,以70万元造价由施工队负责设计、承建。为了不耽误生产,施工队施工时,该公司的工人继续在车间工作。
  事实上,后经调查证实,所谓的上海美固彩钢板组合房屋有限公司其实也是子虚乌有。
  而施工队包工头周扬军承接到这个工程后,在既未经审批施工许可、又无正规设计图纸,连质量安全监管也没有的情况下,就向社会上招募了几个没取得上岗证的施工人员,临时组建了一个施工队,正式入驻该公司开始施工。
  据一名施工人员回忆,施工期间,当地规划、土地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曾到现场阻止施工。国庆节前夕,上述管理部门通知公司负责人于10月9日前去谈话处理。但工程并没有因为相关部门的禁令而停止,施工队乘管理部门国庆放长假之机,加快施工速度,想赶在10月9日前完工。
  2005年10月5日,就在二楼楼板浇铸混凝土时,因为承重有限,搭建的房子曾经出现晃动,但这些险情却没有引起施工方的注意,他们继续加快速度赶工。
  10月9日,在建的钢结构厂房因墙板水泥过重,加上工程结构存在缺陷,施工程序不规范,钢架柱超出底层支撑的最大限度而造成坍塌。

  血的教训
  在乐清市看守所,当戴着手铐的周扬军走进提审室时,笔者在他的眼神中看到的更多的是沉重与悔意。“现在说什么也晚了,当初如果我能再坚持一下,今天我也不会坐在这里了。”隔着铁窗,周扬军苦笑着自嘲。
  周扬军说,施工时,当乐清市某接线板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要求赶工浇水泥时,他已经意识到有些冒险,曾对李某说过:“这样做可不行,太仓促了,是要出问题的。”但某接线板公司却一再要求施工队加快施工速度和进度。“事实上,这种低于国家标准造价、又要赶工期的工程,是没办法保证施工质量的。” 
  既然知道工程质量有问题,为什么还要冒险赶工呢?周扬军道出了其中的原委——他们要赶在10月9日前将厂房搭建好。如果不在土地与规划部门的最后期限前搭建好,到时就会被拆除,如果厂房搭建好了,到时候,这些部门也奈何不了,只能罚点款了事。
  据悉,当时规划与土地部门曾经两次派员去阻止他们施工,但是施工方只是应付了一下,等有关部门人员一走,第二天他们就立马加班加点赶工期。
  “当时我们安全意识很淡薄,甚至抱着侥幸心理,总觉得问题不大,要知道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我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当时迫使周扬军这样做的还有一个原因是,如果不按公司方的要求去做,到时是要不到工程款的,所以他决定孤注一掷。不仅施工速度过快,而且连该焊接的地方都没焊接,支架和抗风柱也没有做,就开始浇水泥楼板了,事故就这样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厂房倒塌那一刻,我与工人就在施工现场,当时我姐夫就站在我旁边,因为他个子比我高,结果,房子塌下来时他挡了一下,他的腰给砸断了。”
  事发后,周扬军一个人跑回了湖南老家,三天后又回来投案自首。说起这三天的经历,周扬军不堪回首。“那几天我吃不好,睡不好,想起死者的惨状,想起死者家属悲痛欲绝的模样,想起自己将要担负起的法律责任,我都快要崩溃了。”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连夜赶回了乐清。
  采访结束时,周扬军很诚心地对笔者说:“如果我当时将安全放在第一位,也不会落到如今这样的地步,让三个幸福家庭承受灭顶之灾,连自己家人的生活都陷入困境。很后悔当时没考虑到这种后果,只希望这个血的教训,能对更多的工程负责人敲起警钟,不要重蹈我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