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3日,星期二(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一版: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我省“五五”普法工作扎实推进
省普法办与本报今起合开栏目
本报记者 仇健 通讯员 法宣

  本报讯 “五五”普法已经拉开序幕,她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法制宣传大餐?省司法厅厅长、省普法领导小组成员胡虎林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今年的普法将以更生动活泼的形式和老百姓见面。省普法办和本报合作开辟的栏目作为这次普法宣传的载体之一,将向广大读者展现我省普法进程中的精彩篇章。
  “五五”普法启动后,全省各地已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记者从省普法办了解到,省财政厅、省地税局、省统计局、杭州海关、浙江工业大学等164个部门印发了“五五”普法规划;省司法厅、省民政厅等76个部门“一把手”亲自担任了本部门普法教育领导小组组长;省经贸委、省卫生厅等109个部门相继召开了系统动员大会。同时,省委出台建设“法治浙江”的决定,明确把普法教育作为今后五年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列入了“法治浙江”建设的考核内容。胡虎林说,有关领导和相关单位的重视和配合,为“五五”普法的展开打了响亮的第一枪。
  经过20年的法制宣传,老百姓和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普法依然是我们法治生活中的重头戏。去年启动的“五五”普法更注重深入基层和群众。胡虎林说,为了使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各个层面、各类人群,各地陆续展开了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的“法律六进”活动。同时,为了让老百姓学法更会用法,法制宣传还与法律服务相结合,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法律不仅仅是停留在纸上的文字,更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五五”普法首次将农民朋友列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胡虎林说,要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和引导广大农民包括外出务工人员了解和掌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解决矛盾纠纷的法律途径和法律常识,依法参与村民自治活动和其他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乡镇干部、农村“两委”干部的法制、政策培训工作。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起要在全省30%的行政村率先建立“浙江普法宣传栏”,并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设立乡镇法制辅导站的试点工作。
  至于所谓的“多种渠道”,胡虎林说,要创新法制宣传的方式方法,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据了解,我省已有82%的县(市、区)建立了普法网站,网站的普及率在全国名列前茅。今年的普法更是要拓宽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多种渠道,结合生动的法制文艺活动。同时,针对不同的普法对象,采取宣传资料、墙报、板报、宣传栏、挂图等多种方式。
  胡虎林说,《浙江法制报》是我省唯一的一家法制类专业报,是法制宣传的重要阵地,在“五五”普法中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此,省普法办和本报于今天起联手开辟《浙江“五五”普法》栏目,向广大读者实时传递普法新动态,讲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普法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