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8日,星期四(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五版:深度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穿着法袍的感觉特别好”
记全国优秀女法官余国英
本报首席记者 余春红 通讯员 严文渊

  “我在法院已经干了18年了,可是我一点也没做厌啦。”说这话的时候,余国英兴奋得像个法院的新兵,浑身散发着活力。
  余国英,36岁,余姚市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18年的法官生涯中已经获得许多荣誉的她,这几天又获得了一份更沉甸甸的荣誉——“全国优秀女法官”。

  女儿生在法院里
  余国英现在是个6岁孩子的妈妈,说到她的女儿,他们院里的同事会经常和她打趣:“国英,你的女儿可是生在法院里的噢。”
  6年前,余国英是余姚法院经济庭的法官。当时正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制、破产的高峰时期,经济庭面临大量这样的案件。
  2001年年底,余姚一家有四五千人的塑料厂因资不抵债进入了破产程序。当时已经怀孕7个多月的余国英主动向院里请缨,要求承办该案。因人手紧张,院里同意了。
  挺着大肚子的余国英跑上跑下、跑进跑出两个月后,顺利把这个大案拿下了。就在她把案件的所有材料一捆捆地移交归档的当天,她的肚子痛起来了。法院赶紧将她送到医院,一个多小时后,她的女儿呱呱坠地,比预产时间提早了17天。
  为此,同事们都说,余国英的女儿其实就是生在法院里的。而院里领导也开玩笑说:“我们都没把她当孕妇看,她的运动量大,所以生产起来才这么顺利。”
  还是一个普通审判员的时候,余国英就敢挑重任,敢于担责任。被提拔为民一庭庭长后,余国英更是责无旁贷地把一些敏感案件、重大疑难案件尽量留给自己审理。近年来,余国英担任审判长,审理了“军人之子幼儿园猝死”案、“春兰集团直升机航拍坠落”案等在余姚甚至全省都具有极大影响的案件。

  把违纪人大代表请出法庭
  2004年,余姚有一对师生在当地一家银行取款时,银行大厅里闯进来几个小青年,对他们一阵狂砍,一人被砍瞎了左眼,另一人也被砍成9级伤残。在凶手被抓之前,受害人把银行告上了法院索赔。
  2005年6月21日,余姚法院开庭审理此案,余国英担任审判长。因案情影响较大,当地许多人大代表和市民到庭旁听。
  储户在银行里遭人砍,凶手是要抢劫,还是寻仇?银行到底有没有尽到应有的保护责任,有没有过错?这些问题在原、被告之间存在极大争议。当时一位诉讼参与人在发言之后,旁听席上的一名人大代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在旁听席上开口说话了。作为审判长的余国英当即警告该人大代表要遵守法庭纪律,未经法庭允许不能随意发言。
  庭审继续进行。可是没过多久,旁听席上又有人嚷嚷起来,还是那名被警告过的人大代表。
  “请法警将他带离法庭。”余国英一脸严肃地命令法警。这名人大代表在众目睽睽之下被请出了法庭。“法庭上,任何人都要遵守法庭纪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余国英说,她就是这样的脾气,像个男人一样。
  曾经有个归正人员因为不满一个借贷案件的判决结果,威胁余国英“不要走出法院”,并派人跟踪余国英。法院知道后,想让法警保护她上下班,余国英却说:“没关系,不用怕他,否则只会让他更嚣张。”还有当事人曾经威胁她说,要在年初一送花圈给她。余国英说:“我相信‘邪不压正’,只要自己做到公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

  她的热心像一把火
  余国英是个热心肠的人,许多输了官司的困难人总能赢得余国英的爱心。
  2006年的夏天,余姚某家具厂的门卫丁老汉在厂里拾拣碎木头时,不幸手被机器致重伤。丁老汉为此欠下医药费1.5万多元,与家具厂协商索赔不成后,起诉到法院。丁老汉的意外事件经劳动部门认定,不属于工伤。法院因此驳回了丁老汉的诉讼请求。
  案件虽然已经判决了,但是承办法官余国英却时时想起丁老汉可怜的样子。为此,余国英一有空就跑去家具厂做工作,建议厂里给丁老汉一些补偿。前前后后,余国英顶着大太阳跑去家具厂6次,从6000元争取到1.5万元,又从1.5万元争取到2万元。
  同样是去年,余姚低塘街道一个80多岁的老太太起诉4个子女不赡养。余国英为解决这个又聋又哑的老太太的生活问题,十几次去老太太子女那里做工作。在老太太几个子女答应轮流管饭后,余国英觉得这样的赡养方式对老人来说太不方便。于是,她又去联系街道,直到将老人安排到敬老院养老,她才放心。
  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余国英乐在其中。她总是对庭里的法官说,要多为老百姓考虑,为他们多做点实事。
  余国英说,她从小喜欢法官这个职业,渴望能穿上法官制服。现在,她觉得穿着法袍的感觉特别好,不仅仅是因为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更因为自己对法官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