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8日,星期四(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三版:世相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性别歧视的门槛该拆除了
见习记者 李道演

  女大学生  网上征婚曲线就业
  对于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性别歧视”,女大学生基本的态度是愤怒和无奈,她们中大多数选择了沉默。更有一些女大学生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不是选择提高自身竞争力,而是通过相亲或在网上发帖征婚,甚至走进了婚姻介绍所,用此等方式以图曲线就业。
  如今,网上征婚已成风潮,还出现了很多专为大学生设立的征婚网站,“中国女大学生征婚网”就是其中一家。这家网站的会员注册条件是:女生——在校大学生,含研究生,品貌端正,无不良嗜好;男士——资产10万元人民币或年薪5万元人民币以上,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硕士生学历以上(以上三条至少符合一条)。如此看,男士的注册要求比女生高出很多。
  除此之外,在大学校园网上征婚的也为数不少,如浙江大学校园网“缥缈水云间”论坛上就常有一些“急嫁族”贴出的“征婚帖”。一位署名为“janny”的在帖子中写道,要求男士年龄在40岁以下,有住房有私家车,年收入20万元人民币以上,无不良嗜好,不带小孩。她说:“我就快毕业了,现在要想找份如意的工作不容易,要供房买车就更难了,能找到一位有经济基础的男士结婚,不仅仅在生活上有所依靠,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减轻生活、工作压力。何乐而不为呢?”显然这样的帖子回复的人很多,但其中符合条件的人寥寥无几。
  高校“急婚族”的涌现,很大程度上是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环境造成的。女生在求职时遭遇到的性别歧视、女性工作绩效不易得到肯定和就业压力的增大,直接导致了“学得好不如嫁得好”观念的盛行。

  用人单位  不愿承受“性别亏损”
  昨天,记者在浙江省人才市场的招聘信息上看到,杭州一家科技公司的招聘栏上赫然写着“业务员,限男性”,该公司负责人唐先生解释说:“这绝对不是歧视女性。我们要求业务员常年去外地出差,要能吃苦耐劳才行。如果招了女性,我们还得考虑她的安全问题。”
  对此,不少企业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女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将面临怀孕、生育等一系列问题,除了在此期间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得照常支付外,公司还得另外请人替班,当其产假期满,公司又会产生人员富裕问题。“聘用男性员工,不仅少了很多麻烦,还可节约成本,避免‘性别亏损’”。
  据了解,女员工有生育问题,不能单独出差,不能跟老板一起出去喝酒等等,这些都可能导致招聘中的重男轻女。而对于用人单位为什么喜欢“拷问”女大学生隐私这个现象宁波一家外贸公司的负责人说,其实是想试探对方能否安心工作,“如果女生有男友且又在外地,那她说不定干了不久就会走人。”他说,这些事情当然应该了解清楚,不然,企业好不容易招了人,员工熟悉了业务就走,迫使企业再重新招人,这必然是一种浪费。

  专家说法  提高自身竞争力是关键
  解决女大学生的求职困惑,不但要靠用人单位观念的转变以及法律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更需要女大学生自身正确应对。
  据悉,在各地召开“两会”期间,就有人大代表针对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提出应当立法保障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权利。虽然我国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劳动法》中都有明确规定,各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但在现实中,一旦女性求职者遭遇了性别歧视,欲起诉用人单位以维护自己权益,依然困难重重。
  杭州下沙万马律师事务所章律师指出,即使女性求职者最终选择了起诉,也会面临难题:“歧视”证据如何保全?缺乏证据,用人单位往往会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掩盖其歧视本质。由于目前我国相关法规的操作性不强和缺乏罚则,对就业歧视很难起到有力的遏制作用。
  浙江女子专修学院学生处处长赵云丽认为,女大学生求职也有不少自身的优势,例如细致、关心别人、性情温和以及容易沟通等等。避免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关键还是在于女大学生要先调整好正确的心态,做好自身定位,分析并明确自己的能力和优势,积极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的长处,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学校则应当通过开展就业指导、德育考核、职业观培训等方式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为女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搭建起一座互信的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