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20日,星期二(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三版:世相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信息网“网”住少年“开锁王”
本报记者 徐晓 通讯员 夏庆礼 周伟 朱建栋

  舟山市定海区岑港镇面积不大,短短数天就有多辆摩托车被盗,一时间传得沸沸扬扬,弄得人心惶惶,不少人都给自己的爱车加了二道锁。岑港边防派出所经过一个月的缜密侦查,一举抓获犯罪嫌疑人两名。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实施这系列盗窃案的“开锁大王”竟是两名十四五岁的少年。
  5月12日,岑港边防派出所民警在岑港镇菜场停车场里发现了两辆无牌照的摩托车,直觉告诉他们“这两辆车来源有问题!” 于是,他们决定在附近守候,希望有所发现,但一直无人认领。随后,民警将两辆摩托车的发动机号码上网比对后发现,两辆摩托车均为4月下旬在舟山城区被盗的车辆。
  正当民警准备对两辆赃车进行调查时,岑港镇的3位居民又急冲冲赶来报案,他们的一辆银色大白鲨摩托车、一辆黑色平板轻骑摩托车和一辆电瓶车先后被盗。连续发生的摩托车被盗案让小镇居民非常担心,同时也引起了岑港边防派出所的高度重视。联系到菜市场发现的两辆赃车,民警认为频频发生的盗窃案可能是系列团伙作案,遂决定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
  专案组走访了受害人,对发案的时间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舟山城区赃车在辖区出现,辖区内车辆也频频被盗,绝不是偶然的巧合,极有可能是“本地盗车、异地销赃”的作案模式。据此,民警决定把在城乡间跳跃活动的人员纳入侦查的重点。确定了侦查方向后,专案组分成两个小组,一组深入群众中开展摸排,一组在网上展开信息搜索。网上信息查询很快有了结果,在发案时间段内频繁入住城区宾馆的岑港人中,15岁的少年沈小华(化名)跃入民警的视野。
  一个15岁的农村少年缘何在短时间内频繁入住市区的宾馆?住店的费用又从何而来?信息组立即将沈小华的情况反馈给走访组,请求重点协查。
  小华早已辍学,而父母在他6岁的时候就离婚了,几年后母亲改嫁去了外地,小华随母亲生活了几年后,近期才回到父亲这里,父亲一直随船出海,很少在家,他基本上跟随很宠爱他的爷爷奶奶生活。根据邻居反映,小华最近的经济很反常,而且很少回家。走访组的信息反馈回来后,经过慎重讨论,专案组决定传唤沈小华。此时沈小华却没了踪影,侦查人员再度上网信息查询,一连几天,都没有发现线索。6月5日,沈小华的名字再次出现在市区一家旅馆的登记系统上,民警迅速出动,将正躺在床上看电视的沈小华和另一名少年夏某抓获。
  根据沈小华供述,一月前其在定海东海东路的一游戏厅内认识了一帮安徽籍青年,从他们处学会了摩托车开锁技术。他很快就把开锁技术练得纯熟,能在短短几十秒之内不用钥匙将一辆摩托车发动后盗走。由于其盗窃手法娴熟且“进步迅速”,被“圈内”的人称为“开锁大王”。短短20天左右,沈小华先后从城区、岑港盗窃摩托车6辆,采用异地销脏的方式获利2000余元。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同是单亲家庭的夏某,由夏某帮他望风,得手后两人销赃,有了钱就打游戏机、住宾馆。
  案件虽然破获,但民警们还很难把两张稚气的脸和“开锁大王”联系起来。事后把两名少年送回家时,民警们发现,两个家庭出奇的相似:父母离异,无人管教,家境贫困。看来少年变成“开锁大王”,和他们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
  临走时,民警们纷纷掏出钱来捐给他们,小华流着眼泪拉着民警们的手,指着院子里的几棵桃树说:“叔叔,我没什么感谢你们,等桃子熟了,我请你们到我家吃桃子!
  由于沈小华和夏某系未成年人,均未追究刑事责任,公安机关责令各自家长严加管教。经过几天的耐心教育和开导,沈小华和夏某都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严重性,下决心要痛改前非,其监护人也表示要加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