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8日,星期四(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一版: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金华法院局域网里爱心如潮
贵州的穷孩子牵动着金华法官的心,“捐帖”一呼百应
本报首席记者 余春红 通讯员 贾辉文

  不久前,一名爱好摄影的法官一趟贵州之行,定格下了那里的人、事和物,而这些照片在金华法院局域网里激起了层层涟漪。远在千万里之外的那些素不相识的贫苦孩子的生活、学习境遇,触动了平日里看起来不苟言笑的法官的心灵。于是,捐资助学的行动一呼百应,爱心暖流从法官们的心底涌出,涓涓细流渐渐汇成大川,从金华奔腾到贵州,温暖了那里的孩子,温暖了那里的一颗颗同样善良的心。
  “爱大山亦爱小翠”,姑且就以网名称呼他吧。这位金华某法院的执行法官,要求隐去真实姓名,为的是以后能不受干扰地做更多的善事。
  2006年12月底,工作了10多年没有休过假的“爱大山亦爱小翠”,准备和一个朋友一起出去休假。“爱大山亦爱小翠”是个摄影发烧友,和朋友讨论去哪里时,最先考虑了云南,但因为路程的缘故,最终选择去了贵州,而且从最初单纯的休假采风之旅变成了贫困地区教育情况考察之行。
  抱着支援教育的想法,2006年12月19日一大早,“爱大山亦爱小翠”径直跑到贵州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他们找到了秘书长邓守成,表达了愿意通过专题摄影帮助当地教育事业的愿望。邓守成立即找出了贵州省最贫困的石阡、思南、黎平、荔波4个县最需要援助的4所小学的资料。
  “爱大山亦爱小翠”和朋友驱车去了铜仁地区石阡县的4所小学。当他们来到建在滑坡地带的龙塘镇新场小学时,眼前的一切让他们惊呆了:木结构的教学楼腐蚀严重,摇摇欲坠,地面上裂缝随处可见……而单衣薄裳的孩子们那单纯的眼神,仿佛能把上学的愿望传递到对方心底,让人心疼不已。“爱大山亦爱小翠”用手中的镜头定格下了那些令人不敢想像的教学条件和环境。当天,他们就联系了团县委,要求和这里的孩子结对,按照每人每学期150元的标准,他们一下子结下了11个对子。
  几天考察下来,“爱大山亦爱小翠”和朋友深深被当地艰苦的教学环境震惊了。回到金华,“爱大山亦爱小翠”迫不及待地把一幅幅照片贴在了法院的局域网上,他把这组图片取名为“有爱就有希望”。他呼吁同行和同事也能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
  一石激起千层浪,局域网里顿时沸腾了,爱心传递爱心——永康的法官加入了,义乌的法官加入了,兰溪的法官也来了……
  记者摘录了网上一些充满真情的留言,记录下法官们的一些捐助活动,详情请看今日5版《头版纵深》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