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14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十三版:民生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搜人网激荡着“青春旋律”
汪文汉

  感人的帖子
  很长时间以来,我脑海里总是浮现这样一组画面:一位慈祥的老人,因患老年痴呆症,漫无目的,到处游荡,也许是渴了,也许是想洗把脸,他来到了一座水库边,却一不小心,栽倒在水里,再也没有起来……
  在湖北黄冈市、武汉市新洲区等地,稍微细心一点的人应该知道有这样一件事:老人叫袁俭,如果还活着的话,已经有65岁了。他是河北省高碑店市人,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为京九铁路等一批国家大型工程立下了汗马功劳。因终生劳累奔波,年老时,他患上了轻微痴呆症。2005年12月21日,他从北京坐火车前往江西途中失踪。
  为了寻找这位老人,其亲属能做到的都做到了,报纸、电视、网络……
  我们将袁俭家属发来的寻人启事和资料的场景刊登在搜人网的重要位置,其亲属那种企盼亲人归的话语令所有在场的人动容。同时在麻城市,几乎每隔50米就能找到一张我们民警张贴的寻找袁俭的启事。
  让我们没想到的是,2006年2月28日上午,在麻城市中馆驿镇的一座水库里,意外发现一具尸体。我们赶到现场,一眼就判断出死者就是袁俭。因为,对于袁俭,大家太熟悉了。
  法医通过尸检,排除了他杀的可能。
  在老人的口袋里,民警发现了246元现金。失踪前,老人身上也只有246元现金。也就是说,老人从失踪到死亡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没有花一分钱。很显然,在这期间,老人的病情加重了,他不知道花钱。可以想象,他也根本没办法表达任何思想。
  在这两个月里,一定有不少好心人给了他吃喝,这是我感到欣慰的,但这种欣慰是一股浓浓悲痛后的残余。假如这些好心人再向前走一步,拨打一个免费的“110”,告诉民警有一位老人在这里流浪,民警一定会想办法帮这位老人找到家;假如这些好心人再浏览一下我们的搜人网,就会意外发现十分感人的寻袁俭的启事;假如搜人网已经有足够的知名度,假如有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搜人网寻人的行列,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了。
  我们无从指责别人,但能体会到死者亲属见到尸体时那种透心凉的悲哀。
  这里,搜人网全体工作人员呼吁:搜人——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
  这篇文章发在搜人网的搜人论坛上,点击率特高,文章是湖北省麻城市公安局局长朱伯儒写的,搜人网是朱伯儒自费办的一个免费寻人网站。

  工作上的瓶颈激发局长办网站
  今年44岁的朱伯儒当过教师、团县委书记、乡党委书记、县委常委、副县长。2003年12月10日,他就任麻城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
  当上公安局长之后,朱伯儒经常接到一些帮助查找失踪人员的求助。对于这类求助,公安机关的一般做法就是做好登记,有线索的围绕线索,迅速展开查找;没有线索的,只能在日常的侦查破案、治安管理等工作中多加注意;再就是把失踪人员的信息上传到公安机关的失踪人员信息库,供全国各地的公安机关在公安专网上进行比对查找。从这个工作模式上看,公安机关查找失踪人员最主要的还是依靠信息,一是来自人民群众的信息,二是来自整个公安系统内的信息。由于这些信息的来源有较大的局限性,寻人的效果不是很好。
  2004年5月,朱伯儒又接到一名外地群众的求助:2003年8月2日晚上,他的儿子出去上网后失踪,请求麻城的公安机关也帮助寻找。公安机关和失踪者的亲属为寻找这名孩子,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是失踪者的亲属几乎跑遍了全国的大小城市,仍然没有放弃对这名孩子的寻找。2004年8月,朱伯儒得到消息,在这名孩子失踪一年后,其家属竟然意外发现,孩子已经死于失踪当天晚上发生的一起车祸,尸体一直以“无名氏”被保存在殡仪馆里。
  这件事直接激发了朱伯儒办网站的决心。他叫局通信科的民警设计了一个网页,起名为“麻城搜人网”,包含的栏目有寻人启事、尸体认领、人员招领、破案线索征集等,2004年10月申请域名www.souren.cc,并在北京互联公司租用空间,网站就这样办起来了。

  “转制”让网站赢得生命力
  可以这样说,当时这个网站姓“公”,属于麻城市公安局。但弊端很快就暴露出来了,上级公安机关没有这个要求,本市公安机关警力有限,民警有各自的工作,缺乏专人管理这个网站,经过一年的运行,这个网站依然发展缓慢,信息量少,人气不足。
  如果再这样下去,网站的生命力就会丧失。
  2005年10月,在域名要续注册、空间要续租用的时候,朱伯儒决定把这个网站“转制”,由姓“公”转变为姓“私”。他自掏腰包一万多元,把这个网站进行了彻底的改版,把“麻城搜人网”改为“搜人网”,所有的信息发布依然免费,而且广泛发动社会上的热心人士参与办网。
  这一改,网站的人气迅速旺了,信息量急剧增加,访问量急剧上升,原来的单线服务器已无法满足需要。2006年2月,他又投入一万多元将单线服务器改用双线服务器,大大提高了南北网友的访问速度。
  今年4月27日晚,一个昵称叫“天峰”的人在QQ里加朱伯儒为好友,“天峰”说有一个域名“souren.net”卖给他,喊价接近五位数。经过两小时的交谈,“天峰”才明白朱伯儒创办的这个网站是纯公益性的,被他的行为感动,把自己竞拍到的域名按865元的成本价转给了朱伯儒。“天峰”现在已经成为搜人网的志愿者,搜人网很多技术上的问题都是他免费帮忙解决的。
  “新的域名www.souren.net容易记,网站还同时购买了‘搜人’的通用网址,这样大大方便了网友搜索、登录……”朱伯儒说到这件事,十分高兴。
  
  志愿者在行动
  为了壮大力量,朱伯儒通过网站招募志愿者,邀请“从事刑侦工作的公安人员,从事民政救助工作、福利院工作、殡仪馆工作的人员,从事海事救助、打捞的工作人员,新闻工作者及其他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士”加盟搜人网的公益事业。目前志愿者已有1100余人。
  “本色男儿”,真名曹战利,是麻城市公安局从事宣传工作的一位科长,下班后,他常常为网站的工作忙到深夜。利用职业的便利,他负责线索的追查、信息的反馈等工作。  
  “荷锄归去”,真名丰红梅,是麻城市实验二小的教师,她利用课余时间,兼职担任网站的联络员。负责收集资料,联系志愿者,一个月还要贴进去100多元的电话费。
  “老古董”,真名董敢忠,是鄂东晚报一名记者,也是搜人网的志愿者。他经常把拍摄的流浪儿童的照片发在搜人网上,并担任搜人网的编辑工作。
  志愿者“雅可夫”真名叫国亚,是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武汉办事处工作人员。他号召大家拿起照相机,记录下遇到的每一个流浪的孩子,并且四处张贴,让尽可能多的人看到。今年4月16日,他在武汉展览馆前看到街头卖艺的女孩,细心观察,找到了幕后操纵人,摄下他们的影像,打“110”报警;4月17日,他又发现了3起利用儿童卖艺的事件,确定他们是一个剥削儿童的团伙,同样摄下了他们的影像……今年五一长假期间,他因为脚肿得厉害,无法走路,就发帖子拜托大家,有空到公共场所去看看有没有需要帮助的人。在论坛里,我们可以看到他上传的影像,每一张影像,都能让人产生强烈的震撼,它不是艺术,但胜于艺术,每一张都凝结着他的爱心、他的责任感。
  正是这些志愿者,搜人网才越来越红火。

  让每一个家庭团聚
  “让每一个家庭团聚”,是朱伯儒和所有志愿者的共同心愿,在志愿者和公安、民政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搜人网连续取得成效。
  在麻城市,搜人网帮助“寻妻”的故事已传为佳话。
  2005年11月28日上午8时许,麻城市的李华(化名)拿着一封求助信走进麻城市公安局龙池桥派出所,称其妻子梅子(化名)下落不明。
  23岁的梅子这年4月到广东东莞一家电子厂打工。由于梅子聪明好学,待人真诚,人也长得端正,很快得到了主管老潘的赏识。两个月后,老潘找到她,称有一个大项目,想和梅子一起投资来做,梅子只要出5万元就可以分红。梅子给家里打电话,让丈夫寄5万元钱过去。由于梅子没有说用途,且家里一时筹不到这么大一笔钱,所以李华不敢贸然寄钱。后来梅子再也没有打电话来。
  由于梅子几个月没有打电话回家,李华在9月的一天打电话去工厂询问,才知道梅子已经离厂好几个月了。李华于是请假去广东寻找,两个月过去,没有一点消息。
  朱伯儒知道后,当晚将梅子的情况和照片发布在搜人网上。
  半个月过去了,搜人网志愿者、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一位张姓同志给朱伯儒打来电话,称他在营山县西关菜市场看到有个男人带着一妇女上街买菜,这名妇女很像网上的梅子。
  12月30日上午,龙池桥派出所指导员带着李华前往四川寻找梅子。在营山县公安局的配合下,很快将梅子解救回家。
  原来,老潘将梅子拐骗到四川,给其哥哥做老婆。
  搜人网成立以来,直接参与找回18名失散人员,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确切地讲,我个人只是提供了一个‘搜人’的平台,搜人网取得的成效还要归功于广大志愿者、公安民警、民政工作人员和社会上的热心人士。”面对成绩,朱伯儒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