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24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十六版:法苑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20年老兵名叫“奉献”
我省武警船艇维修专家左中文纪事
本报记者 李稹/文 王志浩/摄 通讯员 江锋

  “现在一号台风刚过,我得好好把这些冲锋舟的发动机检修一遍,到七八月台风高发季节时,决不能让一艘艇出现技术故障!”初次和左中文见面时,这位省武警总队杭州支队船艇大队的机电班班长正在给水上抢险冲锋舟做“全身检查”,他抬起头,憨憨地一笑,和善地招呼记者。
  年过40的左中文在他的军营生涯里留下了无数个光彩点,但他的从军简历却出奇的简单:入伍20年,从普通战士到现在的五等士官(士官的最高级别),他始终是个“兵”,也成了浙江武警中年纪最大的士官。

  “中文”和洋文的较量
  左中文的本职工作是负责各种船艇机械的维修,他精通船艇驾驶、机电修理和日常维护技能,自编的《冲锋舟橡皮艇基础知识》教材还在武警部队里推广。仅他自己琢磨出的发动机维修技术,就为部队省下了每年近7万元的维修保养费。
  “这是我4年多的心血,几乎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这上头了。”《冲锋舟橡皮艇基础知识》是左中文多年船艇维修经验的集大成之作,他把它当作自己的孩子般珍爱宝贝。
  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告诉记者,写这本书最难的就是查阅外文资料。“但不看不行啊,国外不少技术的确比我们先进,我们应该取其所长,为我所用。”从此,名叫“中文”的他和洋文较上了劲——查字典、上网,一个词一个词地请教海事、水上派出所、杭州木材厂等相关业务单位,“那成百上千页的外文资料就被我啃下来了”。说到这事,左中文憨憨的脸上露出了挺开心的笑容。
  除了把经验写成教材,左中文还口口相传地带了不少徒弟。连续10年,他承担了省武警总队抗洪抢险骨干集训教学任务,为部队培养船艇驾驶维修技术人员1000余人。他把自己掌握的技能毫无保留地教给了战友,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业务骨干辐射圈。谈起自己的“桃李满园”,他却谦虚地说:“我和战友是互相学习。”

  手到病除的“大兵”
  先后8次驾驶冲锋舟完成抗洪抢险任务,转移、救助群众1700余人;排除危及钱塘江大桥的险情23次,救助遇险群众30余人……左中文凭着过硬的技术和沉着的心态,成了抗洪抢险的“尖兵”。
  记得有一次在台州地区救灾,十几名乡亲被围困在一处危房顶上。左中文带领的橡皮艇刚靠上去,惊慌的乡亲们便争先恐后地想上船。左中文一面镇静地组织群众有序地上船,一面劝慰群众不要着急。
  雨骤、风大、浪高,船艇严重超载。左中文带头脱下救生衣,让乡亲们穿上。不料,橡皮艇驶入激流区,螺旋桨被杂草缠住,发动机熄火,船舷失控,舱内进水……船上的乡亲哭作一团。
  “大家都别乱动!”左中文镇定地一声吼,便一头扎进水下修起船来。他的嘴里进了泥浆,耳朵里灌进了污水,双手被漂浮物划伤……终于,小艇带着群众和满身伤痕的左中文安全地回到了岸边。被救群众牢牢记住了这位技术精湛的“大兵”,左中文也露出了憨憨的笑容。

  无怨无悔的选择
  20年过去了,当年和左中文一同走进军营的战友现在大多数已经是支队长、主任等团级干部;不少退伍的战友也都做起生意,过上了富足的日子。而目前,左中文一个月的工资也才1千多元,供养双亲、抚养儿子,肩上的经济负担挺重的。
  曾经,左中文也在志愿兵到期后,把随身细软整理好,打算回老家。但领导过来对他说:“小左,你是我们的维修技术骨干,部队需要你。”他便放弃了和妻儿团聚的机会,扎根在了西子湖畔。
  曾经,左中文也因为多次提干轮不到自己而沮丧,可一想到技术的第一线需要自己,而自己也适合这个岗位,他的心态平衡了。“这才是我的人生坐标。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未必知道自己要什么,而我却找准了它,所以我很快乐、很满足!”
  也许正因为这样,他婉言谢绝了杭州大河船厂、东风船厂等单位多次向他发出的招聘意向。“只要我脱下这身军装,人家就可以为我在杭州市区解决房子、为家属安排工作,每年有不低于10万的收入。”可在他看来,技术是部队给的,现在正是回报部队的时候。
  左中文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他很满意组织上帮他爱人安排的工作,也很满意组织上为他分配的70平米的公寓。“现在生活得挺好。节约点,一家三口一个月花个500块钱就够了,工资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