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27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六版:看法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2006《看法》回看
聚焦民生热点 纵览法治风云

  精彩的2006即将翻过,被评为“最受读者欢迎的版面”的本专栏也迎来了本年度的最后一期。
  一年来,《看法》、《识法》栏目从法治的角度关注民生、关注法治进程、关注经济发展、关注新农村建设……我们努力把栏目做出时代特征,做出浙江特色,使栏目成为我省民生状况的睛雨表和法治工程的进度表。这其中,既有我们的不断探索,也有专家学者们的鼎力相助,更离不开广大读者的一贯支持。
  本期《看法》,我们对栏目来了一次“回看”——选择8个经典片段请相关专家逐一点评,也作为我们向读者们交出的一份成绩单。
  未来的2007年,《看法》、《识法》栏目将努力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百姓,为读者奉献更新更好的内容。

  收取“拥堵费”缓解城市交通可行么? 尹昌平
  3月29日
  版面回顾: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突出。今年初,有消息传出杭州市打算在城市拥堵区域收取交通拥堵费,引起了各种热议。本期《看法》就以“收取拥堵费”为话题,请相关专家对收费的程序、效果以及缓解拥堵的办法,从多个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
  专家们认为,“拥堵费”决策应体现公开、公平、公正;设置收费是地方性立法行为,应当慎重;收费不是唯一办法,治理交通应有更多手段。
  专家点评:《看法》栏目被评为“最受读者欢迎的版面”是有道理的——人民群众关心的大小事情,栏目都能较为超前地、敏感地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并最终都着眼于依法行事,提升读者对法的敬畏。本期《看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交通拥堵问题,涉及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版面准确地把握了尺度,问题设置得很到位,最终点出了“良好交通环境还应多管齐下”的核心观点。加之图片的配合,使版面活泼耐看。
  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长

  用法律保障大学生就业 林学正
  6月7日
  版面回顾:今年是大学生就业的高峰年,一些用人单位利用大学生就业心切又经验不足的特点,布下就业陷阱。本期《识法》在大学生暑假就业高峰来临之前,收集了部分大学生就业受挫的典型案例,专门约请省劳动科学研究院的专家,用以案说法的形式解读大学生就业时所需要的法律知识,从而促使其自觉、有效地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专家点评: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从法律的层面加以分析。但由于整体上法律意识还不够强,大家还很不习惯从法律的视角去分析、解决一些司空见惯的问题。《识法》这个栏目,好就好在一个“识”字。这个“识”要从生活中去“识”,在动态中去“识”,这才能“识”到法律的真谛。
  本期《识法》就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示范。该版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涉及到的12个基本法律问题,有助于帮助读者,特别是大学生读者认识法律对于规范就业问题、保障劳动权益重要性,也有助于引导他们理性、自主择业。
  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主任

  两幢高楼发出的警示 章剑生
  6月14日
  版面回顾:过去的一年里,屡屡发生的商品房质量问题是房产领域最受关注的焦点,我省也相继有此类事件被曝光,如金华住宅楼擅自增建3层和杭州余杭的竹片代钢筋事件。本期《看法》就针对这些事件,从违法成本、追究制度、执法必严三个角度进行探讨。
  专家们认为,应该加重房产开发商的违法成本;加快立法,完善追究制度;执法部门应当尽心尽职,加大执法力度。
  专家点评:本期选题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在近几年的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房产商的违法行为相当严重,所产生的商品房安全隐患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暴露出来。因此,以这样的选题作为《看法》视点,是非常及时的。
  而且,各位嘉宾很好地把握了此问题的核心。就当下相关法律规定来看,要杜绝或减少此类违法事件的发生,既要提高违法成本,更要严格执法。同时,通过立法加大处罚力度,也应当是可选的方案之一。
  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吃的“安保”问题怎样解决 陈有西
  11月29日
  版面回顾:吃的问题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但是,食品安全却屡屡亮起红灯。今年下半年,“多宝鱼”、“红心鸭蛋”又相继“涉毒”,社会反响很大。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本期《看法》邀请相关专家,从监管、处置和制裁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专家的看法是,监管缺位、现行的市场管理制度不尽合理、对不法商贩制裁过轻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客观原因,应当进一步完善立法。
  专家点评:关注民生和社会热点问题,以法治的眼光和法理的尺度进行评判、衡量,是一种很有益的尝试。本期就“吃的安全”这一事关百姓健康的重大问题组织专家进行讨论,可谓“民以食为天,食以法为纲”,各位专家的分析都很有说服力。
  近年来,环境污染、食物污染、化妆品污染等问题不断出现,必须依靠监管机关加强监管、社会公众提高防范意识、加强立法规范来解决。政府有责任让国民吃得安全,而舆论界和学术界的责任,就是要揭露和呼吁,为政府建言献策,促进健康良好的社会管理规则早日形成。
  全国律协宪法人权委员会副主任、高级律师、硕士生导师

  建设新农村的法律支点 王坤
  1月4日
  版面回顾: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而“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今年的第一期《识法》,便根据新农村发展生产、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特点,结合现行法律进行了具体解读。
  通过解读,使广大读者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法治进程。
  专家点评:这一期的题目选择得非常好,既充分体现了时代性要求,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或应用性。
  党中央刚一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构想,作为省级法制类专业报纸,能够立即从法律角度对党的政策进行解读、诠释和支持,还是非常具有新闻敏感性的。版面内容围绕新农村建设,对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和评价,使得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有助于在法治轨道上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省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五五”普法的民众期待 张定富
  8月2日
  版面回顾:今年7月24日,我省“五五”普法工作正式启动。从“一五”到“五五”,普法不仅见证了我省法治建设的进程,也已成为民众的内在需要和精神期盼。在“五五”普法启动之初,本报邀请了有代表性的社会各界嘉宾,从普法原则、法治文化、依法行政、懂法守法、百姓维权等不同角度,谈了他们对“五五”普法的期盼。
  本期《看法》刊出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特别是受到了普法领导机关的关注。
  专家点评:这个版面办得既成功又经典,理由有三:
  第一,版面设计非常成功。“五五”普法这个严肃的话题,通过版面标题、内容、照片的巧妙配置,显得既严肃又活泼。
  第二,标题的立意既有高度又有新意。它把普法这项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与人民群众自觉要求学法的热情,有机地融合了起来。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省广大干部群众学法用法已蔚然成风。
  第三,嘉宾代表的广泛性及其所谈内容的普遍性,充分说明了我省普法工作的普遍深入和成效显著。
  省政府法制办立法二处处长

  公民能为和谐社会构建做些什么 陈信勇
  10月18日
  版面回顾:今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是党和全国人民在今后一个时期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本期《看法》以小见大,从家庭、社区、社会、工作等4个方面,请相关嘉宾谈谈如何从道德与法律层面来共同构建和谐社会,具体地告诉每位读者“公民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做些什么”。
  专家点评:公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公民的参与程度决定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公民在家庭、社区、社会和工作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不论担任什么角色,都可以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因此,这个选题很有针对性,也很有现实意义。几位嘉宾从道德和法律的层面,阐释了构建和谐社会与每个普通公民的紧密关系,使得这个重大题材显得特别亲切,也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每个公民都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浙江大学法学院民法教授

  为浙商品牌提供成功支点 汤达金
  11月22日
  版面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一大批企业逐渐壮大,共同铸就了“浙商”这块金字招牌。“浙商”的成长离不开法律和政策的支持,如何使“浙商”在法治的环境下保持可持续发展?是我省政府、司法部门及企业本身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期《看法》邀请了政府法制部门、司法部门、法律服务和企业等方面的专家,围绕如何保护“浙商”品牌发表了看法,其中的文章还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编入相关书籍。
  专家点评:选题好、立意高、影响大是本期《看法》最突出的特点。
  浙商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如今,他们已经成为我省乃至中国的一块响当当的牌子。“如何使‘浙商’在法治的环境下不断成长?”这个选题紧扣热点,牢牢抓住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这个选题,版面站在法治的高度来关注浙商的可持续发展,把这个领导关心、百姓关注的问题讲得透彻、讲得生动。也正因为如此,其中的文章才会受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青睐。
  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行政法规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