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18日,星期四(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八版:案卷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绑匪眼皮底下 事主用方言报警
张盈 刘春江 王俊梅

  浙江老板遭绑架被勒索20万元,警方利用绑匪听不懂浙江话的重大漏洞,引导事主用方言在绑匪眼皮底下为侦查员“通风报信”。
  近日,北京丰台公安分局通报,以冯春成为首的6名绑匪已悉数落网,事主安全获救,目前6人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事主方言报险
  “马上准备20万,越快越好。”正在吃饭的郑春接到了哥哥郑明打来的电话。郑明说的第一句话就引起了郑春的怀疑。郑春郑明兄弟俩从浙江老家到北京做生意好几年了,兄弟间说话从不说普通话。
  感到蹊跷的郑春问哥哥一下子要这么多钱干什么用时,话被郑明打断:“别问了,有急用。”郑春记录郑明说的账号的时候,郑明突然压低声音用老家话告诉弟弟:“我被绑架了,在805房间。”说完就挂断了电话。郑春随即报警求助。

  警方设局捕狼
  据警方分析,事主敢铤而走险,当着绑匪面用家乡话报警必然有个前提,即绑匪听不懂浙江话,警方决定以此为契机让被绑架者从“前线”传递信息。
  根据研究,侦查员们精心设计了一些问题,嘱咐弟弟郑春每隔一段时间就给哥哥打个电话,以正在筹钱为由和哥哥通话。但真正的目的是在通话中以家乡话问哥哥一两个关于被绑架的问题,逐渐缩小侦查范围。

  侦查范围缩小
  “屋里有家具吗?”“没有。”
  “有冰箱吗?”“没有。”
  郑春报警的第二天,他一早便在北京丰台公安分局用手机给哥哥打出了第一个规定电话。警方根据哥哥郑明的回答判定绑匪的藏匿地应是一间临时出租房。
  据警方设计,在他们的“剧本”里,问题设计要短,让郑明回答得越轻松越好。比如问绑匪几人、什么口音等问题。
  郑明提到,在绑架过程中曾途经三环路,经过六里桥长途车站,拐进了一个小区。被蒙眼前能看到窗外有正在建设的楼房,楼盘名字中有个“凯”字。
  警方通过13个电话,将包围圈逐渐缩小——三环路以内的六里桥地区。

  警方收网出击
  丰台警方部署在六里桥地区进行彻底摸排。3月3日中午,太平桥派出所上报重要信息,太平桥有一个叫莲怡园的小区,它的对面是一个正在建设的小区,名字叫“华凯”。警方迅速与莲怡园的社区负责人联系,但该负责人的回答却使侦破陷入僵局。
  负责人称,事主电话中提到的805房间有一对夫妻长期居住,与事主描述的“没家具”相去甚远。但负责人一句话让民警又看到了希望:原来这对夫妇还有一间房出租,就在“805”的隔壁“806”。这时另一路侦查员汇报,事主郑明一直与两个人接触密切,而这两个人极有可能就是“806”的房客。
  当天下午,民警来到莲怡园小区,找到806房间破门而入后,屋内只剩下一个手脚被捆绑、头被胶带缠得严严实实的中年男子,此人正是被绑架的郑明。
  获救的郑明讲述了自己被绑架的过程,原来他半年前和冯春成等6人经朋友介绍认识,这次是委托他们帮自己追欠款,答应事成之后给6人回扣,但没想到的是却被他们绑架,并被抢走了手机和4000元现金。
  据了解,郑明在被绑架的4天里屡遭拳打脚踢,高声呼喊曾经引起邻居的注意。3月3日上午,邻居的两次敲门已经引起绑匪的恐慌,当天下午,绑匪透过窗户看见楼下有民警出现,匆忙逃走。
  获救的郑明告诉警方,由于受到惊吓,记错了房间号,一直误认为自己被关在805房间。

  全市进行搜捕
  虽然警方扑了空,但根据事主提供的线索,6名绑匪的基本信息逐渐浮出水面,北京市公安局组织全市搜捕。
  5月9日中午,丰台区育芳园小区传来消息,两名绑匪住在该小区的地下旅馆。当天,在育芳园20号楼附近,冯春成、纪岩落网。5月10日下午,侦查员在房山区苏庄小区一网吧内将该团伙另两名成员晋隗超、隗永跃抓获。
  5月10日,团伙成员姜金海落网。5月11日,孟繁华在唐山落网。至此,这个系列绑架团伙的6名成员全部被抓获。
  据交代,冯春成等6人在2005年10月4日曾绑架房山某公司经理,成功勒索20万元。这次被捕前6人已经在计划第三起绑架案,某女老板已经进入他们的视线。他们打算拿到钱后马上撕票。
  警方了解到,6人中一个叫姜金海的是专门负责提供线索的,郑明、房山老板和绑架未遂的这个女老板都和姜金海认识。据悉,因为上次绑架房山老板勒索20万元后,冯春成、纪岩两人拿钱多,团伙已经发生内讧,其余4名成员已经商定这次女老板案之后顺便“结果”了冯、纪二人。
                         
  警方提醒:
  事主被绑架过程中,千万不要激怒对方,生命是第一位的,尽可能地显示出配合,给警方破案提供时间;其次保持冷静,积极寻找机会自救,在不影响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巧妙地把绑架信息传递出去,比如标志性建筑、绑架车的车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