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的发展,使土地征用款、村集体经济收入等新名词越来越多地跃入人们的视野。村账的钱袋鼓了,村官权力的含金量高了,对村干部的诱惑力也大了,于是一些人开始动起了土地征用款的歪脑筋。据检察机关反贪污贿赂局资料显示,近3年来,有关村干部的职务犯罪不断递增,尤以涉土犯罪居多。
百万大案出自会计出纳之手 64岁的陈某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在台州黄岩区某村也算是个知识分子,20多年来一直管理着村里账目,处理着村里大小经济事务,大家都客气地叫他“老会计”。 因为开发区建设用地的需要,2002年10月,该村获得了街道办事处转汇的1515万土地征用补偿款,并由村出纳高某和时任村文书陈某负责发放。由于当时部分村民认为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太低而拒绝领取土地征用款,因此,有500多万元的土地征用款存单放在陈某的保险箱里。119张存单在陈某处静静地躺了一个月,犹如一块巨大的磁石,深深地吸引着陈某,他开始打起了个人“小算盘”。2002年11月和2003年1月,陈某分别用自己和高某的土地征用款存单领出现金,用于归还个人贷款以及帮助儿子投资生意。2003年10月,陈某见村民对领取土地征用款还没有意向,便索性把剩余的113张土地征用款存单全部取出,利用自己保管村公章的便利,向信用社出具了伪造的转存证明,将478万余元的土地征用款以存单和存折的形式存入自己名下,并把185万余元借给儿子从事房地产生意。 2004年3月底,一些村民开始向陈某要回自己的存单,这时,陈某慌了,几番推托:“时间久了,我得找找。”一来二去大家始终没有拿到一分钱,产生疑问的群众很快向街道反映了情况。 面对检察人员的讯问,陈某主动交代了犯罪事实,并与其亲属一起退还了被挪用的公款。后陈某因犯挪用公款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
挪用公款如入无人之境 为什么涉案村官的作案手段并不高明却屡屡得手? 以陈某的案子为例,村两委将119张存单交给陈某保管后,从开始到案发的一年多时间里,几乎无人过问后续工作,更没有人查看过任何村账记录,加之与陈某一起负责发放工作的高某是个文盲,这种监督更是形同虚设,陈某挪用500多万元如入无人之境。事实证明,制度的不落实和监管的不到位是“村官”犯罪屡屡得手的主要根源。 承办检察官分析,土地征用款管理发放制度上的缺陷也为腐败的滋生提供了空间。土地征用过程中,征用补偿标准和发放程序一般都有明确的规定,但对于钱下拨到村里之后,是否建立台账,具体怎么分,有关单位往往很少去核对这些征用款的明确去向。有的出纳就“近水楼台先得月”,自己开了发票领走土地款,有的村主任干脆“雁过拔毛”,截留了部分款项。2003年至2005年,黄岩区检察院共侦查终结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13起,其中涉及土地征用款的案件7起,占村官职务犯罪案件的53.8%。
多措并举遏止村官的权力狂想 村官犯罪直接侵害了农民的利益,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破坏国家法令、政策在农村的实施,成为许多农村群众集体访、越级访的诱因。因此,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依法查处村官职务犯罪,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就显得十分重要。 作为打击职务犯罪和预防职务犯罪的专门机关,黄岩区检察院反贪局的检察官认为,针对村干部法律知识普遍薄弱的现状,要加大农村普法宣传力度,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以案说法增强村干部的的法制观念,消除犯罪内因。二是不断完善基层“村官”选举制度,把好选人关。严厉打击贿选、拉票等不正之风,真正选出能代表广大村民意志和利益的“当家人”。三是建立行之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深化村务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决策、执行、监督三分开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大会的作用,加强对村务公开情况的监督。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保证村级财务公开及时、具体、规范。四是严格依法用地,着力规范土地征用补偿费管理发放制度。征地单位要督促有关村建立土地征用台账,加强对土地征用面积、人数、款项和青苗补偿额的审核把关,张榜公布补偿款的明细清单,自觉接受村民监督,杜绝暗箱操作和虚报漏洞。
短语点击: “村官”今非昔比,套用前段时间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别拿豆包不当干粮》的话,别拿村官不当官,村官职务犯罪亟需引起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