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4日,星期一(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四版:焦点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普法之路不断延伸
本报记者 蔡亮 曹志男 姚力 实习生 陈锦 陈立波 文/摄 通讯员 徐德胜 斯培曜

  从“一五”到“四五”,普法工作已走过了20个年头。
  这期间,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车间厂房,或是在政府机关,都有无数普法工作者默默为法治大厦的建成添上一块砖、一片瓦。他们是普法工作不断发展的实践者和见证者。
    在“五五”普法的第一个全国法制宣传日前夕,记者对几名长期奋斗在一线的“老普法”进行了采访,倾听他们对普法工作的心声,以及对“五五”普法的前景展望……

  农村普法要讲究形式
  “农民心中有法律什么也不怕。”在东阳上陈村的普法室,记者见到了80岁的义务普法老人陈星水。这位自己动手制作普法漫画义务普法近20年的农村老人,一谈起他的普法经历便滔滔不绝,他欣喜地告诉记者,从“一五”普法到现在的“五五”普法,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学会了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了。
  “这幅画是我的第一张法制宣传画,也是它启发了我该如何向村民宣传法律。”在挂满了法制宣传资料的普法宣传室里,陈星水指着一幅“反孝图”感慨地告诉记者。
  当年退休回东阳后,老陈担任了村里的党支部副书记同时兼任老年协会会长,经常调解村民们的纠纷。一次,陈星水接待了一名老太太,老太太哭着说自己的媳妇竟然教唆6岁的儿子打了奶奶。老太太不是疼在身上,而是疼在心里。陈星水上门对老太太的媳妇做思想工作,可连续三次媳妇都避而不见。
  回到家后,陈星水便利用他画画的特长将此事画成了一幅漫画,并取名“反孝图”,还在旁边写了顺口溜:“上陈有个厉害婆,媳妇当婆,婆当媳妇,教唆孙子打阿婆,村规民约莫奈何。”第二天,他把这张漫画挂在了老年协会,引来不少村民观看。这事传开后,媳妇知道自己做错了事,从此对婆婆孝顺有加。
  经过这件事,陈星水开始主动向村民宣传法律知识。开始时,陈星水主要利用广播、开会进行宣传,但这种方法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效果有限,受到上次启发的他决定利用法制漫画的形式来向村民们宣传法律知识。
  有段时间,村里赌博成风,又恰逢金华市发生一起因赌博而发生的杀人案,他就以这个案例为素材画成了一幅幅漫画挂在老年协会进行宣传,从此,村里的赌博事件明显减少了。
  有人违反计划生育,他就制作了8幅《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漫画。“18年来陈星水先后画了1200多幅普法漫画,6万多人次参观过他的漫画。”东阳江镇司法所所长郭文华告诉记者,陈星水的普法既便于村民遇事查阅,又为外出打工回乡的村民提供了学习园地,还可节约经费,不少邻村村民还专程赶过来看。
  “很高兴‘五五’普法首次将农民作为普法重点对象。”老陈兴奋地说。在他看来,农村受经济、文化、交通、封建传统观念等种种因素影响,农民学法积极性不高。而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普法的形式很重要。“所以在向农民宣传法律知识时要多利用一些生活中的案例使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把法律知识贯穿在漫画、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中,促使农民自觉学法。”

  基层普法决不能走过场
  两个月前,刘忠刚刚接受过本报记者的采访(本报9月29日一版《不知疲倦的播火者》曾对刘忠的事迹进行了报道)。但再一次面对记者时,老刘仍是侃侃而谈。20年的基层普法工作经历,刘忠有太多的心得要叙说。
  “基层普法,最重要的是把枯燥的法条变成群众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案例进行讲解。”这是刘忠从事普法工作20年来最深刻的体会。老刘说,这个要求看似简单,其实做起来很不容易。普法工作者自己首先要把法条和相关的司法解释吃透,然后还要注意从各种渠道收集相应的案例,而且这些案例最好还要和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这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刘忠说。这20年来,他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这里,几乎没有过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而他收集整理的剪报就有好几大本。
  老刘的另一个心得是基层普法一定要持之以恒、见缝插针。“上课不能断,各种机会、各种载体都要利用。”就拿今年来说,刘忠就上了260多场次的法制课。20年来,他上的课更是多达2000余场次。这其中有不少课都是他趁着各种时间空隙硬挤进去的。前些日子,嘉善县魏塘镇一些企业在下班后给外来民工放电影,来看的人很多。刘忠就趁着电影开始前的半个小时为民工们上法制课,几天下来受教育人数就达到了上千人次,民工们反响很好。
  “基层普法还必须有针对性,一方面要对近一段时间来颁布实施的重点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另一方面要针对最近发生比较多的纠纷、案件开展法制教育,这样群众才容易接受。”这是刘忠的第三个心得。前两年,魏塘镇外来人口大幅度增加,各种劳资纠纷和治安案件频发。刘忠立刻对企业和民工进行了《劳动法》、《治安处罚法》的宣传,很快使纠纷和治安案件大幅度下降。今年有段时间,镇里发生了好几起偷盗铁路物资的案件。刘忠急忙给附近几个村上了课,结果从9月份到现在,一起案件都没有发生。
  今年的“12.4”是“五五”普法的第一个法制宣传日,刘忠一直忙着做各种普法宣传的准备工作。谈到“五五”普法,老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普法重点在农村,难点是民工。”他说,农村由于存在着大量传统观念和村规民约,群众法律意识普遍比较淡薄,必须加强普法宣传。而外来民工群体由于文化程度偏低,守法意识和维权意识差,既容易违法又不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加上缺乏学法的条件,因此相应的普法任务很重。
  “现在有些普法宣传工作在走过场,这很不好。”刘忠直言不讳地指出。他说,基层普法一定要做实。“这就要求基层普法工作者和有关部门要树立责任意识,不断研究普法工作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持之以恒地开展工作,才能收到效果。”
  刘忠说,最近他除了手上的普法工作,还在忙着带“徒弟”:嘉善县司法局从每个乡镇抽调1到2名普法员来他这里学习普法经验。“全县11个乡镇,就有20多人。基层普法队伍扩大了,普法工作有更多的人参与了,这是我最希望看到的。”

  青少年普法需要“零距离”
  “我从事青少年教育普法工作已有11年了。主要做了两件事情,一是在电视上创办《关心桥》栏目,为需要帮助的青少年搭起社会援助的桥梁;二是不遗余力地投身于青少年德育教育和普法教育,制作与出版一批影视作品和相关书籍。”浙江省美德教育青少年中心主任王芳回忆起自己热爱的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时,脸上溢满了自豪。
  在8年的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中,王芳不断奔波于职能部门和问题少年之间,开展各种调查。虽然遇到了不少困难,但让她感到欣慰的是,不少问题少年在她的关心和帮助下摒除了恶习。这得益于王芳的“零距离”工作法。
  王芳告诉记者,“零距离”工作法是指在开展青少年普法工作时,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用有形的、生动的、互动的普法方式走进青少年的心灵世界,让法制的种子在青少年的心里生根、发芽。
  “比如,因拍摄《我跟你说:少年犯的自白》的需要,我找了长兴武术学校的一名少年,让他在剧中扮演一名不良少年。演完后,他很有感触地告诉我,他再也不会跟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少年在一起了,因为这种人确实对家庭和社会危害太深了。”王芳说,通过这样一种互动的形式,更能让青少年领会到法制教育的真谛。
  王芳还说,除了互动的形式之外,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应该多宣传一些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化,尽量少渲染暴力、屠杀、色情等灰色的东西。
  在青少年普法工作中,令王芳最难以接受的是一些人的不理解甚至非议。“有时我们千里迢迢把精心制作的普法产品送到有关部门时,但有的人却认为我们在借着青少年普法的名义谋利。”王芳委屈地说,每当听到这些寒心的话语,她都会倍感无奈和愤懑,甚至产生放弃的念头。
  但王芳最终还是没有放弃。“如果不及时地挽回那些正在迷途中的青少年,他们可能因为一时的冲动和固执,而走上不归之路。”
  “青少年普法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并不是一个人所能做好的。”谈到今后的青少年普法工作时,王芳最大的希望是社会上有更多的人士能够参与到青少年普法工作中,从而能最大程度上减少或避免青少年犯罪。“同时,我希望社会更宽容一些,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让失足青少年能走出迷途、重新做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一个都不能少。”王芳说,青少年普法工作的另一个关键是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越来越多的政府职能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且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她向记者透露,在省关工委等部门部署下,明年年初开始,省美德青少年教育中心将组织3支专业放映队,把多年来所拍摄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片和思想道德教育片送到全省各地,尤其是农村,进行免费百场巡回展演。

  普法工作要推动依法行政
  “规范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让法律意识深入每一名执法人员心中,一直以来就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杭州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秘书行政处处长姚小敏向记者回顾了杭州市法制办几年来对全市执法人员进行法制教育、推进全市依法行政以及打造法治政府所做的一系列工作。
  姚小敏告诉记者,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执法培训以及综合法律知识资格考核是每一名行政执法人员首先也是必须要过的第一个法律“关卡”。“四五”普法的五年中,杭州市共有10871名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了综合法律知识的培训,同时参加了由省政府法制办统一举办的综合法律知识资格考核,最大程度地提升了每一名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和素质。
  “五年里我们下发了8943本行政执法证,”姚小敏说,从法制办每年对行政执法部门的责任制考核中,没有出现一起无证执法事件,依法“持证上岗”已经成为每一名行政执法人员心中的执法准则。
  执法必须持证、年检必须培训(执法证换证年检)、知识必须更新(行政法律法规),目前,杭州市法制办已经做到的三个“必须”保证了杭州市每一名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的规范与合法。
  “虽然这几年我市的依法行政工作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姚小敏告诉记者,在不断推进依法行政的过程中,当经济发展与行政执法产生矛盾时,一些地方的执法天平往往会偏向于经济,这就需要行政执法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同时,政府的法制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为此,姚小敏表示,在“五五”普法期间,他们将继续当好市政府“法律顾问”这一角色,保证政府立法和制定规范性文件不与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而且,立法听证、专家咨询论证以及公开征求意见和采纳意见情况说明制度等将进一步健全完善,做到合法、合理行政,强化政府行政部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职能,为《杭州市人民政府2005—2008年依法行政实施方案》中提出的2008年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