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6日,星期一(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五版:深度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真的假不了 假的真不了
记温州市精神病司法鉴定专家石华孟
王宏/文 郭大斌/摄

  他能令装疯卖傻者原形毕露,也能使特殊人群免受刑罚,精神病司法鉴定的特殊性让温州鹿城精神病医院主任医生石华孟练就了一双不同于常人的“火眼金睛”。他10年鉴定1600多个案例,没有“冤枉一个人”。

  精神病司法鉴定现场
  一个中年男子被办案人员带进鉴定室,从外表上看,该男子与平常人并没有什么两样。
  石华孟将数码摄像机对准该中年男子和另一位司法鉴定医生,与以往一样,这次司法鉴定的全过程将被刻录成光盘存档。因为按照规定,司法鉴定必须两人以上在场,石华孟作为主鉴人,与另一位司法鉴定医生一起为该中年男子做精神病司法鉴定。
  办案人员悄然退出,此时,屋子里出现了短暂的宁静。中年男子安静地坐在椅子上,低着头,手在微微抖动。
  “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家中有几口人?”石华孟微笑地注视着中年男子,用一种平稳的语气打破了片刻安静。
  中年男子抬起头,还没开口之前咧开嘴一笑,随后准确报出了自己的出生年月和家庭情况。回答的时候,一半普通话,一半方言。
  这种迹象表明中年男子目前情绪稳定,思路清晰。石华孟微微点点头。
  “在没有人的时候,有听到人家喊你的声音吗?你的儿子要当皇帝了吗?周围人对你好吗?”
  “这怎么可能!别人这么聪明都没有当皇帝,我儿子怎么会呢?”中年男子嘿嘿一笑。
  ……
  20分钟过去了,对话在平静地继续。
  “你在放火前,总是在屋前拜,说儿子要当皇帝了,家里人说你‘鬼上身’,你还记得吗?你确定感觉到总是有人要杀你吗?”石华孟和另一位鉴定医生继续耐心地提问。
  刚提到这个问题,中年男子的思维马上就出现混乱,翻来覆去念叨着“有人要来杀我,躲在我房子里杀我”等等,要不就说“我也不知道了!”
  “你为什么要放火烧房子?你还记得当时的详细过程吗?你为什么要喝农药?你放火时有没有想到会烧死家人?”
  在一连串的追问之下,中年男子比较清晰地回忆起当时放火时的情形,但对自己在此之前的胡言乱语和反常行为,以及家人为他搞的“驱鬼”等迷信活动却一无所知。
  石华孟征询另一位鉴定医生的意见后,出具鉴定结果:经鉴定,中年男子患有急性短暂性精神病,病情发作时思维紊乱、伴有片断妄想,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对此案不应负刑事责任,建议监护人加强监护。至此,整个精神病司法鉴定程序宣告结束。
  这是近日发生在温州市鹿城精神病医院浙南法医精神病鉴定所鉴定室里的情形。
  该中年男子姓胡,文成人。2006年1月26日晚6时许,胡某突然大声叫嚷儿子要“当皇帝”了,有人要害他,还放火点燃了自家的住房。风高物燥,大火瞬间就吞没了周边十几间房屋,所幸无人员伤亡。纵火后,胡某随即喝下一瓶农药,村民发现后赶紧把他送到医院抢救,总算捡回了一条命。
  
  关于石华孟
  1979年,石华孟从温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洞头县人民医院当了一名内科医生。在医院工作期间,他逐渐对脑科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1991年他赴省精神病医院进修后调到温州鹿城精神病医院,5年后晋升为精神科副主任医生,后由浙江省法医鉴定工作委员会聘任成为温州市首位省复鉴委员会主任医生。
  1997年10月,省政府批准了温州市鹿城精神病医院具有精神疾病医学司法鉴定资格,从而结束了温州地区没有精神疾病医学司法鉴定机构的历史。同年11月,温州鹿城精神病医院成立了精神疾病司法医学鉴定研究室,由石华孟和三名主治医生组成精神病司法鉴定技术小组,石华孟为技术小组负责人。

  “装疯卖傻”者原形毕露
  某些人为了逃避法律责任或出于各种各样的动机,故意把自己伪装成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病司法鉴定中,这种情形时有发生。“有人认为伪装精神病很容易,反正仪器也查不出来,持这种想法的人并非少见。”石华孟微微一笑,“其实,正常的人要伪装成逼真的精神病人并不容易做到。”
  石华孟就曾经遇到这样一个杀人嫌疑人,他被警方抓获后突然“发疯”。
  走进鉴定室的时候,那人眼睛滴溜溜地转了一圈后便停住了,看起来神情呆滞、双目无神。
  默默对峙几分钟后,此人突然大小便失禁,还满不在乎地把大便往自己身上涂抹,并不时发出嘿嘿的傻笑声。
  石华孟突然发问:“你是男的还是女的?”
  “我……我是女的,女的。哈哈,好玩。”这个大男人,把手指含在嘴里,一边吮一边歪着头。
  “不知道自己是男是女的,一般都是重度痴呆,而有突发性精神疾病或其它精神疾病的患者,男女肯定分得清。一个重度痴呆症患者,怎么会行凶杀人呢?”石华孟笑眯眯地盯着他。
  石华孟这样一说,那人一下子就呆住了,经过一番较量,被鉴定人垂下了脑袋。最后鉴定该犯罪嫌疑人负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一般伪装成精神病的人,大都对外界比较敏感、警惕,有‘人来疯’的特点,周围有人时显得夸张、做作、富有表演性。”石华孟感慨,如何对这些形形色色的“精神病患者”鉴别真伪,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每次接到一个鉴定案例,他们事先不仅要查看公安、检察机关提供的案卷,有时还要去现场调查,在掌握了大量证据的基础上,通过对被鉴定者提问、观察等方式,最终才能作出鉴定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