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20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二版:时政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公平公正办案 尽心尽责为民
出席“两会”的代表委员热评“两院”报告
本报记者 陈晓青 曹志男/文 王志浩 陆国庆/摄

  “精练”、“务实”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听完“两院”报告后的一致评价。在昨天的小组讨论会上,来自全省各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畅所欲言,对法院工作报告和检察院工作报告发表真知灼见。

  代表马红宝:“两院”报告给我的总体感觉非常不错。在人少案多这一客观实际情况下,去年全省法院审判了46万多件案子,检察院批捕了6万多件案子,这是很不容易的。
  今年法院工作的要求很高,难度也很大,案多人少仍是个突出矛盾;对农村土地征用、城市房屋拆迁等群体性案件的圆满处理也是个较难的课题;法院在为经济服务的同时不能搞地方保护主义,这个矛盾也要处理好。因此我认为,法院要围绕服务这个主题,通过审判打造“平安的社会环境”;通过制裁不公平竞争等破坏经济秩序的行为打造“有序的经济环境”;通过办理大量民商事案件化解矛盾纠纷,打造“和谐的人际环境”。

  代表杨献国:检察院工作报告中说到,去年检察院工作强化了法律监督,查办职务犯罪的人数是历年最高的,惩治腐败成效明显。这也是身为基层检察官的我的深刻体会。去年检察机关对侵犯知识产权、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等背后的职务犯罪加大了立案监督范围。
    听了法院工作报告后,我体会最深的是法院在办理民商事案件中起到了很好的化解矛盾作用。同时我也感到法官的素质在不断提高,法官职务犯罪的案件在不断减少。

  代表金俊:我觉得“两院”报告比较务实,很有针对性。尤其是法院在人手这么紧的情况下办了这么多案件很不容易。对2006年“法治浙江”的规划,两院都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措施。我认为,法院对办理地每一类型的案件都有同比的数据,让代表们看了一目了然。

  代表陈兴邦:我认为法院和检察院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服务好百姓是个很重要的课题,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系。法院要抓好督察机制的落实,对久拖不决的案子、改判的案子进行倒查,同时我希望基层法官的素质也要进一步提高。
  反贪是老百姓呼声最高的话题,我希望检察院继续加大对贪官的查处力度,同时也要提高专业素质,这样才能做到不枉不纵。

  委员严维鹏:昨天听了两院报告之后,我们感觉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我省“依法治省”成效显著,老百姓对社会稳定和安全感的满意度依然在全国范围内保持领先。但由于“法治浙江”建设刚起步,目前“法制基础”、“法制建设”和“法制管理”3方面尚存在了一定不足。所以,我们应该让老百姓法制观念不断加强,在整个浙江大地营造一个法治环境。
  两院报告中,去年我省公务员犯罪的形势相对严峻,老百姓对司法公正和反腐败的期望值依然很高,所以我觉得我省廉政文化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在思想上首先给公务员建立一道防线,抵挡金钱腐蚀。

  委员齐育华:“法治浙江”建设中,我们不应忽视对弱势群体的法律知识教育。因为弱势群体自身的文化知识一般都不大丰富,遇到纠纷时往往不知道如何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因此,我们应当通过媒体等各种渠道,对弱势群体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和宣传,让他们了解基本的法律常识。
  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力度应继续增大。法院应对弱势群体在费用上给予一定的减免,让他们打得起官司,同时在法律程序上也应该特事特办,比如民工欠薪官司,法院应该加快此类案件的审理速度,让民工尽快拿到被拖欠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