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18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四版:平安过年叙事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浪子返家惊喜满堂

  他们是一群归正人员,在失去自由时最怕过年,也最渴盼回家过年。今年的春节是重获新生的他们回家后的第一个年,投入家的怀抱,有了各方的关心、关爱、关怀,他们的这个年一定能过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创业起步团圆年
  裘正理,一米七五的个头,人很敦实,穿着一件宽松的夹克,脚上蹬着很有特色的布鞋,脸上总挂着淡淡的笑,说话不紧不慢,很有条理。在杭州临安板桥乡司法所看到他时,记者很难想像4个月前他还是个服刑人员。司法所工作人员介绍,3年前,裘正理因为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4年,2005年8月27日,因表现良好被提前释放。经过4个多月的努力,他目前已经拥有一家托运部,还承包了一个不小的工程。
  今年的春节是他新生后第一次在家过年。谈到回家过年的心情,他用“一言难尽”四个字概括后就沉默了。陪同前来的板桥乡警务片的陈海校警官接上话茬说:“几年时间让他脱胎换骨,出来几个月就闯出了一片天地,不容易啊,今年能在家过年我们也替他高兴。”
  3年前,裘正理时不时地会惹出点“麻烦”,直至闯下大祸进了监狱。但陈警官没有想到,裘正理会有这么大的改变,“回来后,他做事变得冷静,为人也变得低调、踏实,不仅自己办起了托运部,还承包起了工程”。最让陈警官高兴的是,裘正理事业有了起色后也为村里做了不少事,最近还打算赞助村里的老年俱乐部,得到了村民的好评。现在,村里有什么纠纷,他经常主动出面劝解,充当和事佬。
  听了陈警官的评价,裘正理反而不好意思起来。他告诉记者,自从他回来以后,陈警官经常来他家做客,其实就是来了解他的生活和工作情况,有时候还帮他出出点子,“我现在事业有些起色,离不开他们的帮助”。但是一提到过年,他又再次低下了头,他回忆说,在里面的几年,过年是最让人难受的时候。
  “过年时想着外面鞭炮声声,家家团圆,心里就只剩下后悔了。”说起那几年,裘正理很有感触,“在里面过年时,特别想家,心里很难过,没有我在,家人过年也安心不了。”临出狱时,一起服刑的朋友告诉他:“你今年是可以回家过年了,但我还有两年,如果我明年能回家过年就好了,我妈一定会高兴死的!”朋友的话让他更加珍惜回家团聚的机会。裘正理越说越投入,这个时候,他几乎哽咽起来。
  “现在叫我做打架这样违法的事情,就算给我50万我也不干,有了这样的经历,我才知道家是多么的珍贵,我原来太让父母伤心了,现在一定要更加努力,让他们安心,以后要年年陪他们一起过年。”他真诚地表达对父母的内疚,还告诉了记者来年的打算。他打算明年把接到的工程保质保量完成,而且要把托运部的规模扩大,在现在30多辆车的基础上再增加些。
  从司法所出来,裘正理还领着陈警官和记者参观了他承包的工程和经营的托运部,他还特别向陈警官介绍整个工程的进展和托运部的经营情况,“快过年了,我也给工地上的工人们放假了,让他们也能早日和家人团聚”。听完他的介绍,陈警官欣慰地说:“你小子有出息了,父母也该对你放心了。”
  随后,裘正理还热情地邀请陈警官和记者到他家坐坐。在他家,记者见到了他60多岁的父亲。裘父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的感情,说起儿子还是异常激动:“虽然儿子原来不争气,但毕竟是儿子,几年来,他都不在家过年,心里空落落的,虽然还有女儿和女婿陪着我,但总是感觉少了点什么,心情也好不起来。”不过,现在裘父对儿子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他依然对儿子有所担忧,他提醒裘正理“钱要赚得合理合法”,也要有勇气和志气去开创事业。
  正说着,裘正理的母亲和姐姐提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回来。大包小包里有各种炒货,还有过年燃放的鞭炮。裘正理的姐姐说:“前两年,因为弟弟不在,家里鞭炮都不放,今年他终于回来了,也给家里争了气,得好好过个年了。”
  裘正理一边接过母亲手中的东西,一边一脸喜悦地说:“回家了,过个好年,来年我们家庭还要扩大规模,我准备娶个老婆。”
  看到他们一家团聚,记者也由衷地为他们高兴,真心希望他们过一个安心、舒心的团圆年。
  本报记者 徐晓文/摄

  脱胎换骨盼来年
  距离农历狗年的春节只有十几天了。对很多人来说,这个春节与往年没什么不同,不外乎是吃团圆饭、走亲戚、放爆竹、给孩子发压岁钱。可是对于刘土根来说,即将到来的春节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这是他出狱后在家过的第一个春节。
  家住杭州市余杭区鸬鸟镇仙佰坑村的刘土根是一名归正人员,2005年11月14日,47岁的刘土根结束了长达11年的刑期,踏上了回家的路。
  “来,快请坐!”刚跨进刘土根家的大门,屋里就传来一声招呼。刘土根放下手中的活,一面给记者让座,一面泡上了一杯热茶。记者看到,刘家虽然略显简陋,但打扫得干干净净,必备的生活用品也一应俱全,桌上的电饭煲里还冒着热气。“现在我一个人住,实在招待不好。”老刘有些窘迫地搓搓手。
  “本来我有一个很幸福的家庭。”老刘的妻子是安吉人,婚后,两人一同辛勤劳作,不仅攒钱盖起了房子,日子也越过越好。不久,儿子也出世了,一家人和和美美,过得十分幸福。可就在家境逐渐好转的时候,刘土根染上了赌博的恶习,还对妻子拳脚相向。妻子忍受不了,一个人跑回了安吉。后来,他发现妻子有了外遇。脾气暴躁的他没有选择正确的解决方式,而是用刀将妻子刺成重伤。1995年5月,安吉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刘土根有期徒刑13年。与此同时,一纸离婚协议书也摆在了他面前。
  当他刑满释放跨进家门的时候,发现自己已成了孤家寡人——前妻早已离去,儿子也外出去打工了。
  刘土根曾试图说服儿子回家来,可被儿子一口回绝。“他对我意见很大,觉得是我毁了这个家,毁了他的前途。”老刘说,物质上的匮乏倒还次要,就是有时会觉得孤单。“想到人家都能一家人团团圆圆,我心里头就特别难过。以前一家人和和美美的,现在就剩下了我一个人。”回想起这一切,刘土根非常懊悔:“如果当初我不是一意孤行,如果当初我的脾气再好一点,如果当初我选择用法律来解决问题,现在就不会是这个样子了。我想奉劝其他人,千万不要走我的老路,犯了罪坐了牢,这个家就不像家了。”
  正在这时候,余杭区鸬鸟镇综治办干部赵忠样来了。“土根,这几天身体怎么样?过年有什么打算啊?你安心一点,有什么困难镇里想办法帮你解决。”赵忠样笑着拍了拍刘土根的肩膀。
  见到赵忠样,刘土根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也没什么打算。我一个人,也不知道怎么过。”“年总是要过的嘛,过几天我们再给你送点东西来。等过了年,到时候我们再想办法帮你联系工作。”赵忠样递上一支烟,乐呵呵地对刘土根说。
  “感谢政府对我的关心啊!”刘土根激动地说。他告诉记者,由于父母已经去世,他又没有别的亲人,回家后生活如何维系成了一个大难题。万般无奈之下,他来到了镇政府,找到了分管政法工作的副书记张正明。“张书记问了我的情况,马上掏出200块钱,叫我先用着。他说,政府一定会想办法帮我渡过眼前的难关的。”
  第二天,镇政府果然派人为他送来了棉被、毯子和米、油等生活用品。邻居们也纷纷上门,这家叫他去吃饭,那家叫他去摘菜,大伙还帮他把房子给修缮了一番。更让他没想到的是,曾被自己伤害过的前妻得知他已经回家,还专程赶来看他,并给他买了身新衣服。提到这些事,刘土根的眼圈有些红了。“我真的是非常感动,政府这么关心我,邻居也没有看不起我。”
  “你看,大家都这么关心你,你更要振作起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赵忠样接过话头。
  “是啊,年总是要过的。我想,过年的时候在门上贴一幅春联,再买几挂鞭炮放放,图个吉利,也花不了多少钱。空了就找邻居串串门,聊聊天。春节过了就是新的一年啦,我打算找份工作,自食其力,好好过日子。”记者看到,刘土根脸上的愁云已经散去,笑容从略显苍老的脸上洋溢开来,目光中透出的是对新生活的希望。
  本报记者 蔡亮/文 陈立波/摄 通讯员 查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