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9日,星期一(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一版: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农民不出村门口买年货
全省10345家“放心示范店”将安全食品直送农村
本报记者 曹志男 通讯员 沈雁 唐佩强

  春节的脚步渐行渐近,人们又开始为采办年货而幸福地忙碌起来。对湖州市吴兴区妙西乡稍康村几十户村民来说,以前挤1个多小时车赶到城里买年货而后扛着大包小包回家的情景已成回忆,因为这个藏在山坳里的小村庄如今跟城里有了一线牵:村里原先的“夫妻档”小店变成了由城里一家大超市配送商品的农村“放心店”,所有商品经工商部门检验合格。
  食品和日用品被分别摆放在两排整洁的货柜上;每件商品都贴着单价;熟食等易变质食品的生产日期等必备信息被醒目标明……记者走进“稍康村农村放心示范店”时,还以为进了城里的小超市。不同的是,小店的墙上还挂了《消费投诉处理制度》、《不合格食品下柜制度》等4则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规定。
  店主张连珠正忙着为买年货的沈大妈算钱。“来‘放心店’买东西,方便、便宜又放心!”沈大妈告诉记者,以前因为对小店里的东西的质量不怎么放心,许多村民逢年过节宁可舍近求远去城里买,“现在不一样了,‘放心店’里的东西和城里大超市没啥两样。”
  “再远的村,我们也要让‘放心店’到达。”主管农村“放心示范店”的吴兴区工商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科工作人员邱岳炎告诉记者,目前该区已在139个村建立了“放心示范店”,覆盖率达81%。通过工商部门的检查及农村维权监督员的监督,农村市场被纳入消费安全监督网中。
  农村“放心店”不仅在偏远地区获得了认同,还在相对热闹的村庄赢得了市场。在离吴兴城区不远的欣安村,“放心店”里年货生意也很火暴。“这么好的‘放心店’在家门口,谁愿意跑远路去买?”买了好几坛黄酒的村民邵雪华对记者说。欣安村的另一头还有一家副食品店,不大的店面被打理得井然有序。店老板告诉记者,来自“放心店”的竞争压力迫使他向“放心店”标准看齐。
  
链接:
农村万家放心店  政府实事赢民心
  2004年8月,我省工商部门以路桥、温岭、义乌、慈溪、绍兴5个县市区为试点,启动“百县万村放心店”工程。2005年,按照“一块牌匾、一套制度、一个标识、一本台账、一项承诺”5个统一的要求,“放心店工程”在全省全面铺开。省委省政府将全面实施农村现代流通网的核心工程“千镇超市、万村放心店”提高到政府“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的高度,列入政府2005年十大“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并作为打造“平安浙江”、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写进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截至2005年底,全省已创建农村“放心示范店”10345家,争取在2007完成全省行政村“村村都有放心店”的目标。越来越多的放心店正在成为质量信得过的“模范店”、依法自律的“领跑者”和农民安全消费的“教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