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19日,星期一(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一版: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高校用工招聘会也要捉“李鬼”
本报记者 李稹

  应届大学毕业生如今都在开始奔忙于各式招聘会上。都说“大学生工作难找”,于是,很多高校也纷纷牵线搭桥,为毕业生举办起用工招聘会,也有不少公司在大学里的布告栏上贴出了招聘广告。但最近本报却接到一些大学生的投诉:他们在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或应聘广告栏上的公司招工时,却多次踩进了“皮包公司”设下的陷阱。
  浙江某工程院校应届毕业生王星告诉记者,今年11月底,他在学校的公告栏上看到一则文化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于是根据广告上提供的地址和联系方式找到该公司应聘。接待他的一名女工作人员在进行了简单面试后,给王星开出试用期月薪2000元的诱人待遇,并且提出可以马上上班。
  就在王星填完种种表格后,公司人员提出为了维护形象,公司员工需要统一着装,因此,王星要交纳250元费用,一个月试用期结束与公司签定正式用工合同时,这笔费用可以报销。王星说,当时与他一起应聘的还有4名应聘者,竞争激烈。为了不失去这份工作,他当即按照要求交了250元钱。但仅仅两天之后,王星就被通知试用不合格,立即辞退。更让王星起疑的是,自己“上班”两天,除了接听应聘者的电话外,根本就没有被安排其他具体工作,并且一起“应聘成功”的另4人也相继被辞退。王星觉得,这家公司有借招聘之名欺诈应聘者的服装费之嫌。
  大四学生刘燕也有相同的遭遇。在前段时间学校组织的某次招聘会上,她四处投递简历,后来收到一家广告公司的电话,让她去面试。但让刘燕惊讶的是,她并没有向该公司投送过简历,她怕遭遇“皮包公司”,为安全起见,决定上网先查一下。
  这一查,让刘燕更加惊讶了:该公司居然用同一个电话、地址注册了4家公司,涉及医药、保险、建材等不同领域。该公司提出的给求职毕业生的待遇异常优厚,而招聘信息中对于学历的要求竟然是中专以上即可。
  对于如何防范校园招聘会以及招聘公告里可能出现的皮包公司,一位多年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指出,对来学校招聘毕业生的单位,校方会按照规定,对他们的营业执照、单位法人身份一般证明等严加检查,并留下这些证件的复印件。但是,有时校方也有难处,比如有些招人单位手续合法,但它提供的是虚假证件,学校有时也很难辨清真伪。
  对于校园内随意张贴的招聘广告,这位老师则说:“这些广告往往是一些无良公司雇佣人手趁管理人员不注意时贴上去的,学校是不允许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展招聘活动的。学生如果看到类似的广告,千万不能轻信。”
  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辛主任则告诉记者,因为这些“皮包”公司鱼目混珠、泥沙俱下,对他们在行骗的前期活动,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加以约束,只能通过后期的举报来查处。目前,很多大学生受了骗也没有及时举保,让这些骗子公司继续逍遥法外。所以他鼓励大学生在擦亮眼睛的同时,在上当受骗后更要及时向劳动部门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