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5日,星期一(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一版: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普法回顾:给我一天还你廿年
本报记者 蔡亮 仇健 朱兰英 本版摄影 王志浩 陈立波 陆国庆

  内容丰富的法律展台,亲切周到的法律服务,生动活泼的文艺演出……前天的“走向法治——浙江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20周年回顾展”,吸引了全省5000多位公民参与。
  与1985年我省首次启动普法宣传截然不同的是,经过四个五年普法的洗礼,人们对法律早已不再陌生,大家亲近法律,学习法律,信赖法律,正如回顾展的主题,在国家昂首迈向法治社会的同时,法律也正走进了每一个公民的心坎里。
  20年巨变让参观者叹为观止
  上午9点半,展览正式开放。参观者在解说员带领下,兴致勃勃地观赏着记载了我省普法20年巨大成就的图片、文字和音像资料。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大一学生郭康宁、胡兴、陈楼康利用这个双休日结伴前来参观学习,看了展览后显然很振奋:“没想到我们浙江的法制进程经历了这么多风雨和坎坷,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驻浙某部的解放军战士小黄边参观边在纸上作着记录,神情十分专注。他兴奋地说:“部队与外界接触少,有机会学法律就多学一点。”
  展览还吸引了不少曾经为浙江普法工作做出过贡献的人前来寻找那段难忘的记忆。老干部赵土根每走过一处展台,都要停下来扶着眼镜,细细地看每一张图片。他很感慨地说,他那时当副乡长分管法律宣传,记得“一五”普法刚开始时村里的大喇叭每天放着广播,上面的文件一份接一份地下,“不知不觉就走过了20年。整个社会都越来越讲法治,老百姓的法制观念也越来越强。我们当初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浙江法制报”原来办得这么好
  当天的展览中,本报的展台以其鲜明的特色、翔实的内容、美观的设计,成为人气最旺的展台之一。整个展台共有9块展板,分为法律宣传、法律服务、爱心扶弱、改革创新等6大块内容,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浙江法制报社在建报21年来的发展历程和普法宣传成果。
  参观者中有不少是本报的老读者,在看到本报的展台后,他们像见了老朋友一样聚拢来,向工作人员表达对本报的喜爱之情,赞扬本报在浙江普法工作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杭州读者刘先生在看完展览后,还特意跑到本报展台前,建议本报要多刊登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法制漫画。不少观众纷纷向工作人员索要报纸及其他宣传资料,参观者王先生是一名教师,这是他第一次看浙江法制报:“原来以为这类报纸肯定会很枯燥,但你们把报纸办得这么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把法律知识包含在新闻、案例之中,有分析、有说理、有深度、还有服务。”王先生表示,他打算把报纸带到课堂去,当作给学生上法制课的重要资料。
  法律书籍受到热捧
  浙江省法学会特意将带去的近千册法律书籍进行发放,不到一上午就有数百册书被领走,几名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法学会秘书长陆剑锋高兴地说:“这些书籍汇集了我们近几年来对法学的研究成果,对普及法律文化很有好处。从今天的情况看,群众对法律的需求确实越来越大。”
  这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书籍和册子受到了热情的追捧,有些人一圈逛下来,手上已捧着半米高的资料了。一位中年男人显然还不满足,他到处问:“有没有我省近几年来颁布的地方性法规的书籍?你们知道去哪里买么?”这位到杭州创业的孙先生告诉记者,做生意以前更多靠关系,现在则要懂法律,否则寸步难行,法律法规他工作中、生活中都要用到,所以很想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