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30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九版:火与法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二甲苯惹祸 神勇兵踏焰
浙江顺虎德邦涂料有限公司“8·9”火灾扑救纪实
虞小阳

  近日,省消防总队签署命令,为丽水市消防支队莲都消防中队荣记集体三等功。
  记功的缘由得从二甲苯说起。二甲苯,别名邻二甲苯,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其蒸汽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没想到,这样的危险,恰恰降临到了浙江顺虎德邦涂料有限公司身上。
  火起
    8月上旬的浙中大地,虽然已过立秋,可每天最高气温仍达38℃。
    8月9日下午2时30分左右,位于丽水市区西郊10多里外水阁工业园区内的浙江顺虎德邦涂料有限公司人来人往,机声鼎沸,职工们与往常一样忙碌着,所有的机器都在运转着。
  正在氨基生产车间工作的职工邓江,拿着一只自己用油漆桶做的铁罐,走到二甲苯储罐阀门的地方,把罐放在事先垫好的木桶上,然后开阀门放二甲苯。就在邓江旋开阀门将二甲苯放到铁罐里的一刹那,火光突然腾起,流出的二甲苯烧了起来。预感不妙的他便大叫起来:“着火啦,着火啦,快来救火啊……”他一边叫着,一边去关闭二甲苯阀门。
  一旁忙碌着的10多名工人见状拿着脸盆、塑料水桶纷纷前去灭火。但这些水是杯水车薪,二甲苯越烧越旺,并蔓延开来。职工张毛杰见势不妙,很快从附近找来一只灭火器跑向起火点灭火。可由于火势渐大,温度太高,无法靠近火点灭火,灭火器喷出的干粉完全起不到应有的灭火作用,大家只有干着急。由于车间内还有大量的树脂、废油漆等易燃易爆物品,所以着火房屋在瞬间就成了一片火海。无计可施的工人们只好奋力抢救和疏散物资,同时打“119”求救。
  布阵
    14时49分,丽水市消防支队莲都区消防大队火警值班室接到该起火灾报警。莲都区消防大队接警后立即出动5辆消防车、26名官兵迅速赶赴火场。远远的,消防官兵即已看到工业园区方向浓烟滚滚,把半边天空都遮盖住了。浓烟笼罩下乌蒙蒙的天空向官兵昭示着,这又将是一场恶战!
  头车指挥员、莲都中队副指导员林盛立即报告大队领导和支队值班室,并在消防车上预先展开部署。考虑到该区域的火灾特点和水源情况,林盛同时通知环卫局和园林处调派洒水车运水供水。
    14时55分,消防官兵到达火场。此时,浙江顺虎德邦涂料有限公司800平方米厂房已成一片火海。热浪夹杂着呛人刺鼻的油漆燃烧味袭向现场人员,爆炸声不绝于耳,离火场20米开外的绿化树已被烤焦。先前参与灭火的员工已放弃了自救。
  通过侦查,官兵们发现起火建筑属于钢屋顶框架结构厂房,厂房内有大量的易燃易爆物品,燃烧面积大、燃烧热值高,厂房受高温熏烤极易发生坍塌。更为紧急的是毗邻起火厂房南侧2米处有一树脂储罐、东侧3至5米处有9只储量约为90吨的装有乙醇、甲苯、二甲苯、丁脂等的爆炸危险品储罐,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情况万分危急。
  鉴于增援力量还未到场,火场正处于“火强我弱”的态势,指挥员采取了“先控制、后消灭”的作战原则。果断命令将水枪阵地布置于东、北两侧,重点对东侧危险品储罐进行冷却保护,防止储罐由于温度过高而发生爆炸。
  猛攻
    15时许,有关领导迅速到达现场,并成立了临时火场指挥部。
  火势,依然咄咄逼人。消防官兵有的头盔被烤裂了,有的头发被烤焦了,有的皮肤被烤得通红,有的战斗服被烤得滚烫,而持续的高温作战让所有的参战官兵一个个口干舌燥,喉咙发烫。战士们身上的战斗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喉咙痛了,身上烫得实在坚持不住了,就拿起水枪往自己身上和嘴里喷;被弥漫的烟雾呛得喘不过气,蹲下去吸一口气又投入战斗。但即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全体参战官兵坚守每一个阵地,不后退一步,为最后扑灭大火赢得了先机。
    15时15分,莲都大队碧湖中队到达火场。
    15时40分,云和、缙云消防大队增援力量分别到场。随着增援力量陆续到场,力量的对比也逐步由“火强我弱”转向“我强火弱”。根据火场变化,指挥部及时把作战原则调整为“穿插包围、分片消灭”。15时45分,火势得到控制。16时20分,火灾被全面扑灭。
  警示
  之后,火灾调查小组马上对相关人员进行调查询问。同时,调查人员顶着高温、深入内部勘查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他们连续奋战,4天时间就初步查清起火部位和火灾原因。
  经现场勘查和调查询问,调查小组认定这起火灾的起火部位位于该公司氨基车间北侧二甲苯放料桶上,起火原因是职工在给二甲苯放料过程中未按操作规程放料,致使二甲苯在放料过程中产生静电引发火灾;火灾过火面积800余平方米,具体财产损失尚在统计中,火灾未造成人员伤亡。
  大火早已扑灭,火因也已查清,但黑色的烟熏痕迹却明显地刻在“顺虎德邦”的残壁断墙上,并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记忆深处。面对厂房墙皮剥蚀、炭黑的横梁、扭曲如蛇的卷帘门,面对依稀可辨的价格昂贵的机械设备残骸,面对被烧毁的众多原材料半成品,不由得使人们发出这样的叹息:假如公司领导重视对职工的消防培训工作,让职工经过培训后持证上岗;假如氨基车间管理层加强对职工的组织管理,让职工从严依照规程操作,那么,这起由二甲苯引发的火灾就完全可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