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节日里混水摸鱼者捞便宜我省各执法部门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本报记者 徐晓 见习记者 李稹 通讯员 吴肖 秦展扬
本报讯
闹猛的黄金周正迎面向人们走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我省工商、质检、物价等执法部门周密部署,集中力量,扎实做好节日市场整治工作,为人民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而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也在长假前发出警示,提醒消费者理性消费,谨防“挨宰”。 工商:监管重点瞄向旅游市场 国庆节,工商部门将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节日市场食品、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商品市场的检查和巡查力度,并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出版物市场的监管,坚决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 为确保节日市场监管各项工作的落实,省工商局制定了四项具体措施,一是突出重点,强化责任,要求各地抓住本地节日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易发多发问题的地区、场所、环节,制定有效的监管实施方案,确保责任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二是合理调配人员,加大基层执法监管工作力度;三是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做好应急准备,充分发挥12315投诉举报网络作用,及时受理和处理消费者投诉,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交待;四是加强协调配合,增强执法合力,加强与公安、旅游、文化等部门的协作,开展联合执法,提高维护节日市场秩序的整体合力。 质监:公布蔬菜抽检结果 昨天,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经销蔬菜的检测结果进行了通报。抽检的130批次蔬菜,有5批不合格,合格率为96.2%,比去年同期上升了5个百分点。 这次抽检根据国家标准《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对叶菜类、甘蓝类、根茎类等10大类蔬菜进行了检查。杭州三里亭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抽样20批次,有2批次不合格;杭州笕桥蔬菜批发交易市场抽样的20批次中有1次不合格。杭州下沙蔬果批发市场、九莲农贸市场、德胜农贸市场、朝晖二区农贸市场等8个市场抽样检测结果全部合格。对检出的不合格蔬菜,市质监局将按照《杭州市蔬菜农药残留监督管理办法》移交相关部门进行处罚。 物价:价格欺诈将受重罚 昨天上午,省物价局召开整治价格欺诈专项行动情况通报会,通报了在前期检查中发现的典型的价格欺诈案例。物价部门表示,将在长假期间进行市场监督检查,统一开展旅游服务行业价格欺诈专项检查活动。此外,《浙江省商业零售促销商品明码标价规定(试行)》等市场价格行为规则也即将公布实施。 即将出台的《规定》对经营者以降价、折价、赠送有价证券(实物)消费积分返利、有奖销售等方式直接或间接降低商品销售价格,吸引消费者,扩大销售的各种促销活动中的明码标价行为进行规范,防止经营者利用其掌握市场信息的优势误导消费者。
消费委:节日旅游谨防“挨宰” 为尽量减少或避免广大消费者在国庆期间出门旅游“挨宰”,日前,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出警示,提醒消费者谨防“挨宰”,并为消费者支了招。 一是随团旅游要选择信誉好的旅行社。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要明确具体的旅游景点、行进的具体路线、来回及到达旅游目的地的交通工具、入住的宾馆等级、就餐的标准、门票由谁支付、旅客的人身、财产保险等。 二是自驾车等“自由游”应提前作好充分准备。在选择旅馆、饭店时,应提前预订,或是参照网站提供的可信的入住点直接入住,若找不到入住点,可以直接电话联系,让入住点的人员来接您。切勿相信路边拉客者。 三是不要轻信导游过分“热情”的服务。过分热情的导游和相关服务员,往往有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其热情背后很可能是陷阱,消费者一定要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