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20日,星期二(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五版:特别报道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公民道德是一个城市应有的品位
  编者按
  今天是公民道德宣传日。在省城杭州,我们的记者兵分三路,直面城市的细节。虽然存在遗憾,但令人欣慰的是,本报记者的亲身体验还是让我们读到了一种叫做“道德良心”的城市气质。
    
  温暖的伸手之间
 
    9月18日是中秋节,秋老虎依然肆虐,我接受了一项特殊的任务:坐在轮椅上,体验天堂人对待肢残人士所表现出来的道德素质。所谓一叶而知秋,我在这天亲身感受到杭城人对待肢残人士的关爱态度。
    
    背后的力量
    从市残联门口坐上轮椅,我的体验生活开始计时。大门前的汽车减速带挡住了我前进的轮子,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通过。突然背后有力的一推,帮我轻松跨越了这道“鸿沟”。转身一看,是门口的保安大叔。当知道我要打的去银泰时,大叔毫不犹豫地说:“你等着,我帮你打。”大叔把我推到了一旁的树荫下,他却站在烈日下等待“空的”的出现,这一站就是半小时。帮我抬上出租车的时候,满脸是汗的大叔还颇为懊恼地说:“今天是中秋节啦,出租车生意特别好,车子打都打不到,你等得急死了吧。”
    到达目的地,出租车师傅“老范”看到我是个肢残人士就给了个特别照顾,只收了我个整数,硬不肯要剩下的零钱。他从后盖箱帮我拿出了折叠轮椅,小心翼翼地把我扶出来。周围的群众也过来帮忙,大伙儿齐心协力把我安顿上了轮椅。
    
    一条路上的接力棒
    从目的地狮虎桥路口下车我进行了下一项体验:坐轮椅穿过繁华的延安路。面对车水马龙的大街,我深呼一口气。说真的,第一次坐轮椅我心里还真发怵。这时,背后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来帮姐姐推推。”转过身去,一双小手已经搭在我的椅背上,一个10岁左右的小姑娘正冲我灿烂一笑:“姐姐我帮你推过马路去。”她的母亲则走到我身旁,举起手朝着正向行驶的车辆做了个缓行的手势:“妈妈来帮姐姐挡挡汽车。”在母女俩的护送下,我安全地到达了“对岸”。一路上我背后的手从小女孩的换到老大爷的,从年轻小伙的换到中年妇女的,不单是过马路或是翻高坡,哪怕是在平地上,这条“爱心”接力棒也几乎没有中断过。
    
    上公交车也不怕
    说实话,杭州市民道德素质蛮高的,但杭州市政建设似乎还应该在细节上多考虑一下残疾人。在坐公交车的体验式采访中,我在延安新村高高的站台前转悠了老半天,也没有发现一个斜坡。还是一群衣着时尚的小青年看到就跑过来询问:“你是不是要上站台乘公交车呀?”得到我肯定的答复,三个小青年二话没说把我抬上了站台,还潇洒地对我说:“等我们上车前有什么事尽管吩咐。”
    一位同在等车的戴着眼睛的中年男士,看见我不由地有些担心:“这车你上得了吗?”我向这位男士解释,事先听说9开头的车都有了残疾人专用升缩板,应该没问题的。这位男士却给了我个半信半疑的表情:“我还是等着你上车再说吧,一个人推着轮椅蛮不放心的。”
    当K900路开来时,并没有出现传闻中残疾人的便捷通道。还是这位男士和车上的几位乘客七手八脚地把我连人带椅抬上公交车。当我下车时,司机师傅尽量将车停靠在站台前,以减少间隙,车上的乘客则小心地把我搬下车,一位操杭州口音的大叔还把我一路推到平坦的地上,再赶紧跑回车上,还不忘回头朝我说声:“走好!”
    远去的车上的乘客依然关注地望着已经平安“着陆”的我,在他们善意的眼神里我又一次读到了叫做“道德良心”的城市气质。
  见习记者 李稹/文 陈立波/摄
    
  老外对杭州人点头多于摇头    

    随着对外交往的逐渐扩大,杭州多了许多真正的“外来人口”。在这群老外眼中,杭州是一个怎样城市?市民拥有怎样的道德水准?为此,记者采访了几位在杭的外国朋友。
    
    Jay失而复得的钱包
    来自英国的Jay在一所高校任教。曾掉了两次钱包的Jay对记者讲起他经历的故事:3月的一个周末,他前往浙大留学生公寓找朋友。直到想给朋友看家庭照片时,Jay才发现裤袋瘪瘪的,钱包不见了!“丢几百块钱倒是小事,麻烦的是钱包里有一些重要的证件”。这下Jay急了,Jay和朋友急急地出门找钱包,路过管理中心时,被管理人员叫住了。意想不到的是,在那儿他看到了自己分文未少的钱包。这钱包是个漂亮女孩在公寓门口拣到的。
    另有一次在公交车上,Jay的钱包滑出口袋,挨着他站着的一位女士提醒了他。就在昨天,他和女友在西湖的一家冷饮餐厅休息完离开的时候把钱包忘在了冷饮店的桌上,店主看到了,从里面追出来喊“妈你!妈你!(money)”。说到这里Jay笑了起来。“钱包现在还能在自己的手上,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Jay的脸上露出甜蜜的笑容,“杭州是个美丽温柔的城市!”
    
    直言不讳指出缺憾
    不过Jay对杭州市民的某些习惯还是不敢苟同。一些杭州市民在路上随便吐痰、随手扔垃圾、上车不排队……刚到这边的时候他觉得很难适应,“这是很丢人的事啊!”Jay说现在看来是有点见惯不怪了,“有时候,我也会‘违规’几次,‘入乡随俗’嘛!”说罢,Jay调皮地对记者笑了笑。
    “没有警察在场的时候经常会有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乱穿马路;汽车过斑马线的时候司机不注意减速让人;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抽烟、乱扔垃圾;城郊结合部的许多地方都会看到有人随地小便。”在下沙某学院工作了5年多的爱森用一口流利的汉语告诉记者。
    在Jay看来,象随手扔垃圾、购物强插队等小事,说到底是公德意识的问题。“这些现象会对杭州造成伤害!”
    “杭州西湖,beautiful!very  pretty!”这是记者采访外国游人时听到的最多的评价。珍妮对杭州抱着极大的好感,她甚至给了那些不尽如人意的“小事”一些解释,她认为在很多东方城市都有这样的情况,而随着公民自身素质的提高,这些问题都会逐渐解决。“杭州就象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是一个了不起的‘地球村’。许多国家的游客来到这里,不分种族,不分国家大小,受到平等对待,不受欺负,实在难得!”珍妮握着记者的手,不由自主地说:“我喜欢杭州,我更爱西湖!”
    实习生 曹青萍 张彬彬/文 本报记者 王志浩/摄
    
  有一种城市病叫“大手大脚”
    
    餐巾纸和塑料袋是“免费”的
    记者在杭城多家“肯德基”和“麦当劳”看到,就餐者络绎不绝,餐巾纸消耗量惊人。在备品柜前,餐厅为消费者准备了免费餐巾纸。多数消费者能做到随用随取,用多少取多少,但也有人随意浪费。记者看到,一名中年妇女一次就向服务员拿了厚厚的一沓餐巾纸,而跟她一起用餐的只是一名儿童。这位中年妇女只用了两张纸巾,其余的纸巾被她用来擦拭自己的皮鞋。记者还看到,有的年轻人拿了成沓的纸巾以后,根本没有使用,就扔进了垃圾桶。
    在很多商场、超市,都提供印有自己商店名称的塑料袋。记者注意到,在食品超市里,多拿免费塑料袋已经成了不少市民的购物习惯,明明可以用一个口袋装的商品,很多顾客都要求多只塑料袋来盛。超市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提供免费塑料袋一直是超市的惯例,为的是方便市民购物,但确实有些人不是用多少拿多少,造成浪费。
    
    “节约粮食”成摆设
    在某自助餐厅记者看到,各种海鲜食品琳琅满目,不少消费者正在这里用餐。记者注意到,不少市民对餐厅墙上悬挂的“少拿多取,节约粮食”的提醒熟视无睹。记者注意到,不少用餐者在离开餐厅后,桌子上剩下了大量未动一口的食物。
    同样的情况在各大酒店也屡见不鲜,不少客人并不管自己有多大食量,明明没有几个人却点了满满一桌菜,等到酒足饭饱,才发现有些菜连动都没动一下。而且记者发现,只有很少一部分客人会要求服务员把多余的菜打包带走。
    
    水笼头锁不住水
    记者在多家商场都看到类似的情况,洗手池的笼头一直开着,任由白花花的自来水肆意流淌。与之相同,记者在西湖边的厕所注意到,好几个洗手池旁,没有游人洗手,水龙头却照样“哗哗”地流着自来水。记者向一位没关水笼头的游客了解到,主要是因为嫌水笼头脏,洗干净的手不愿意再去碰。但当记者问到是否考虑的浪费水资源问题时,他便扭头就走。
    据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经常在公园内巡视,看到没有关闭的水龙头都马上关闭。但常常是工作人员关水笼头,没多久水龙头又被打开,正因为考虑这个原因,很多地方已经选择安装会自动关闭的阀门。
  本报记者 徐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