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14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十三版:民生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捐建一个学堂到西部
本报记者 汪嘉林/文 通讯员 金海红/摄

  对于姚迎春这个名字,读者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她就是本报于3月2日刊发的《无悔大凉山支教》中的主人翁。如今,她已经结束了西部支教,载着一丝成功的喜悦以及对大山深处孩子们无限的留恋回到了杭州。
  然而,志愿者们依然牵挂着西部。最近,姚迎春给我们打来电话,说一起去支教的傅毅峰感动了他舅舅——一个生活上极其节俭、对家人很“抠门”的杭州企业家,出资了10万元在金阳县修建一所小学。
  再过一段时间,那儿的孩子们就会告别过去破旧的学校,到新学校快乐地学习知识了!
     
  2005年7月的一天,空气在骄阳的炙烤下就像凝固了一般,杭州滨江区浦沿镇的街道上行人非常稀少,只有蝉在树丛中发出一声声令人心烦的鸣叫声。来国良热得额头上冒出了黄豆般大小的汗珠,向来非常节约的他还是没开空调,盯着眼前这10万元现金,来国良的思绪似乎早已飞到了千里之外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金阳县。“那边孩子的学习环境实在是太差了,我应该尽快将这钱汇出去,说不定这所小学还能赶在9月1日开学前修建完毕呢!”来国良想到这里再也坐不住了,马上站了起来,走向最近的中国工商银行……作为滨江区浦沿镇南郊化学有限公司总经理的来国良,作出捐助一所小学给金阳县的决定并不是一时性起,而是经过了将近一年的深思熟虑,这其中他的外甥傅毅峰可以说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9月8日,记者在南郊化学有限公司见到了这位为人低调却富有爱心与责任感的企业家。
  办公室俭朴得令人难以置信
  其实,记者在采访来国良之前是费了一番周折的,在电话联系中他再三表示捐助一所小学只是在他能力范围内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也是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并没有什么报道的价值。可感动的情绪令记者久久不能平静,采访他的欲望就越发强烈。经过反复交流,来国良终于同意在其办公室接受采访。驱车半个多小时,记者来到了杭州滨江区浦沿镇南郊化学有限公司。从公司工作人员的口中得知,这是一家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企业。然而在总经理来国良的办公室里,除了沿壁书架上摆放着密密麻麻的专业书籍外,其他陈设俭朴得让人感到有些简陋——一张写字台是用画图纸用的台子拼起来的,而使用的台灯就是最普通的节能灯,墙壁上修修补补的地方也到处都是。因为有记者这个客人来访,来国良才开了一次空调。说起捐助修建一所小学,来国良的话似乎并不多:“这其实也没什么,我就是觉得那边的孩子太苦了。苦什么也不能苦了孩子啊!”尽管他现在是这么想的,但在一年之前并非如此,当时他的外甥傅毅峰要去西部支教,来国良是家中主要的“反对派”。傅毅峰告诉记者:“我和金海红、姚迎春要去金阳县支教时,我舅舅是强烈反对的,甚至还在杭州给我安排了工作。他反复对我说,虽然他知道去西部支教是一件好事情,可那边太苦了,我也许会受不了,而且一去就是一年,大好的青春时光都给耽误了。”可傅毅峰在这件事情上并没有听从舅舅的话,还是毅然和伙伴们乘上了西去的火车。
  “有时候不得不佩服现在的年轻人啊!我大概是年纪大了,很多事情一下子想不通。现在来看,当初毅峰的选择是正确的!从他们寄过来的照片可以看到,那边的贫困状况已经大大超出了我的想像,的确太需要帮助了。”
  教育水平上去了才能真正走出贫困
  来国良告诉记者,他自己并没有去过金阳县,以前也就是通过电视和报纸星星点点地知道一些那边的情况。“可自从毅峰去了那边之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大量的有关金阳县的信息向我这儿涌来,特别是毅峰他们拍的一些照片,更是令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也应该做些什么。”“有一张照片我看了之后特别难过,这张照片是毅峰的女朋友金海红拍摄的。”来国良忽然之间情不自禁地感叹了起来。他告诉记者,那张照片拍了一所小学。来国良一边说着一边从一个档案袋中取出了那张令他难过不已的照片。记者看到在照片上一所所谓的小学只不过是在一个山洞口修筑了一堵墙而已,而“房间”内别说是电灯就连课桌椅都没有,一大群山区的孩子席地而坐,正在背诵课文。“看到照片后,我首先是感到震惊。差距咋就这么大呢?你看看这些孩子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再瞧瞧这周围的环境、这建筑,这哪里是一个读书的地方啊?!”对于来国良来说,在感受到照片带来的巨大冲击之后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考:“那边的贫困或许并不是一天两天,或是一年两年能够解决的问题,要让那边的人真正走出困境也许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提高当地人的科学文化水平,而发展教育事业是最直接的办法。”
  在这之后,来国良对傅毅峰的来电、来信中涉及金阳县有关教育方面的话题兴趣倍增,也就在这一次次书面或是电话的讨论中,他作出了一项重要决定:出资修建一所小学。
  学校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
  来国良出资后,金阳县决定将小学建在该县灯厂区派来镇炭山村。县里为了表示谢意,提议将用来国良的名字或是其企业的名字来给新修建的小学命名,而来国良坚决不同意。对于这一点,就连那些远赴西部支教的志愿者都非常感动。金海红告诉记者,其实这几年随着国家对支援西部建设政策的不断宣传,成功人士出资建造小学也并不在少数,“但像来国良这样如此低调而又实实在在为孩子的还真是不多见”。
  而在傅毅峰眼中,舅舅能一下子拿出10万元钱来还是感到比较意外的:“你不知道,我舅舅平时有多节省啊,他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平日里他们的零花钱都是靠自己打工挣的。舅舅一年四季也就这么几件衣服,有些都已经穿了五六年了。”虽然金海红和傅毅峰对来国良的捐助行为十分感动,但来国良却对记者说:“我并不是这个时代的雷锋,我的捐助是要有‘回报’的。我希望那些孩子将百分之百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上,以后考上了大学不要忘记家乡,好好把西部山区建设起来。我是农民出生,也没什么文化,说话比较直。我就是希望这样——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大家一起努力。至于我的名字或企业的名字,对于这样的事业来说其实并不重要。”来国良告诉记者,他捐助的河东小学这段时间正在紧张的施工之中,过了这段新产品开发期后他就要去金阳县,到实地好好去看一看。他拿出一叠建设中的河东小学的照片给记者看,记者一下子觉得,那些企盼的眼神有着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