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2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二版:特刊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这一刻,文物重新开口说话
本报首席记者 余春红 实习生 曹青萍 于晓菲 徐白

  历史的记录无处不在。一把留有锈斑的三八式大盖步枪刺刀,一枚精制的纪念证章,一个意义深远的邮戳,还有两份久远的新闻纸……他们都静静地躺在展览馆里或档案馆里。此时无声胜有声,他们永远地凝固和定格了坚苦卓绝的抗战,纪录和见证了伟大胜利的历史时刻。
    
  纪念章凝固的战场硝烟
  这是枚精美的铜制抗战胜利纪念徽章,高2.5厘米,宽6.2厘米。徽章上面是澳大利亚国旗,下面坠着三个小链,两边的链坠是五角星,中间是一颗心形物,背面写着“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旅澳华侨联合会赠1945年”。
  再没有刻录别的言语,但这已足够。60年前,旅澳华侨与祖国同庆抗日胜利的喜悦全都凝固进了这枚徽章。两颗五角星代表了华侨的心,中间的心形物代表着祖国,在祖国遭受苦难的日子里,海外游子不论身在何方,都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与祖国同喜同悲。
  收藏这枚徽章的是省九届人大代表赵大川先生。他出生在1941年7月,祖辈们为躲避日寇的枪林弹雨而颠沛流离的日子,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赵大川对那些定格历史的画面、纪念章、图片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赵大川去全国各地参加学术研讨会,去河南、山东出差,他总会去光顾收藏市场。每当看到有关抗战的证章、画报、单据,他宁可吃方便面,也要省下钱来将它们悉数买下。
  为庆祝抗日胜利60周年,赵大川把几十年来收藏的图片和证章集结出书。我们在第一时间看到了刚刚出炉的《抗战时期证章图录》,书中收录了1055枚抗战时期的证章。一枚骷髅加步枪图案的证章背后,就是那场惨烈至极的淞沪会战;一枚宁波旅沪同乡会赠的救护被难同乡纪念章的背后,则是一个个中国家庭的流离失所;一枚铸印着披甲举刀而冲图案的“战斗英雄纪念章”的背后,分明站着一个视死如归的抗战勇士……一枚枚证章就是一个个历史的佐证,佐证日寇的侵略,佐证民族的抗争。
    
  三八式步枪刺刀的记忆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顾问……这就是81岁的李文宽老人。
  这位大书法家最珍爱的并不是他的书法作品,而是一柄三八式大盖步枪刺刀。因为这把刺刀珍藏了老人抗日救国的戎马生涯,见证了60年前中华民族经历的那段悲壮激昂的烽火岁月。
  1944年10月,20岁的胶东热血男儿李文宽毅然加入了革命队伍,成为一名炮兵,去抵挡日寇的马蹄。
  1945年春的一场战役永远镌刻在李文宽老人的记忆里。60年后的今天,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李老的思绪把我们带到了那次战役和那场战争中。
  为阻止日寇兵力向西扩张,李老当时所在的胶东五师决定摧毁日寇的输送线,断其援兵和粮草。战斗的艰难可以想象,最后,炮兵和日寇展开了肉搏战。在生死搏杀中,李文宽捡起地上的步枪冲向恶狼一样的鬼子。短兵相接,哀兵必胜。李文宽从鬼子手中缴获了那把已经噬血无数的三八式大盖步枪,明晃晃的刺刀闪着扎眼的寒光,李文宽摘下了它。
  从此,李文宽一直把刺刀带在身边。1950年李文宽参加抗美援朝,这柄刺刀静静地躺在部队统一保管的仓库里。1952年,李文宽从朝鲜回来,刺刀也重回李文宽的身边。岁月流逝,李文宽对这把刺刀的复杂感情与日俱增。他把刺刀放在书房里,每每有空,老人就会用布轻轻地擦拭。每一次擦拭就是一次历史的重温。
  这些天,这柄刺刀在杭州展览馆默默地向世人叙说着历史。李老一再关照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展出完了一定要还给他。李文宽老人坦言,之所以如此珍爱这把刺刀,一是因为这是他用生命搏杀后得来的;二是刺刀就是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看到刺刀就如同走进了历史;三是刺刀在我手,侵略者休想再拿走这杀人的凶器。
  李老抗日2年,但这2年所见的日寇残暴行径至今让他只能用“惨不忍睹”这四个字来形容。战争岁月成了老人记忆中最显著的成分,屡屡出现在老人的诗词和书法创作中。“少小从戎,立志平倭乱。”一首《谢池春》就可见一斑。
  “胜利了,见人就拥抱在一起!”李老想起60年前闻讯胜利的场景,激动地挥舞起双手,连手上打着点滴也忘了。
    
  昨天的新闻今天的历史
    “庆胜利迎和平。昨日,东京湾上,日本正式签字投降。今日,胜利的阳光便照遍大地,和平之声洋溢全球。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日本的首先挑衅而开始,也由日本的最后投降而结束。
  “今日全国举行抗战胜利大庆祝。庆祝胜利大游行,原定四日上午八时集合,顷据当局通知:改三日上午十一时举行。全国各地三日起亦开始举行抗战胜利大庆祝。”
  “……我们希望国人:当逢胜利,不妨狂歌,但须在明日做的比昨日更好,须在明日比昨日显得更伟大!”
  “今天同盟国正式宣布胜利,各地同时庆祝,我们是此次大战中一个主角,八年血汗,获此大捷,欢欣,激动……”
  ……
  以上这些文字见诸于60年前的新闻纸。1945年的9月3日,《东南日报》、《民族日报》,我们的同行前辈们用一张张新闻纸记录了1945年9月2日发生在东京湾美舰上的一幕幕,用淡淡的油墨香和激情洋溢的文字传递着举国欢庆的喜气。
  “全国举行抗战胜利大庆祝”、“上海迎接胜利”、“南平庆祝胜利”……9月3日,各地庆祝胜利的消息充斥着《东南日报》各个版面,喜庆的气氛也洋溢在字里行间。9月2日的《东南日报》二版上《九月三日定为庆祝胜利日各地明起开始举行》一文中的记载,9月3日为庆祝胜利日,这一天庆祝节目为“升旗三日(九月三日、四日、五日三天),各地一律升旗庆祝”、“放假一日”、“遥祭陵寝”、“和平之声,九月三日上午九时施放解除警报十分钟,教堂、寺庙、学校、工厂、商店、住户并同时鸣放汽笛、锣鼓、爆竹。”“鸣礼炮101响”、“庆祝大会”、“各界游行”等等,节目极多,足见举国上下欢天喜地的情景。
  当年的新闻纸一边见证了那些历史场景和历史事件,一边也在见证中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参与了历史,表达了共同的胜利之声。1945年9月3日,《东南日报》编发了“庆祝抗战胜利特刊”,回顾八年战争,期待新的阳光。
    
  方寸之间的历史时空
    4枚“孙中山头像”邮票四方相连,托起一个特殊的邮戳,印证一个民族的胜利。
  这一稀世珍品是历史的又一个见证者。它出现在温州,是20多年前温州一位胡姓老先生在市区的集邮市场上买下的。胡老先生知道这方寸之间珍藏的东西特别珍贵,为了好好保护,一直以来他都没有拿出来展示给人们看。但在抗战胜利60周年的时候,人们终于看到了它,看到了那场民族劫难和来之不易的胜利。
  4张相连的邮票保存完好,是1945年发行的,面值为20分。盖在上面的邮戳还清晰可见,邮戳直径大约35厘米,上部印有“抗战胜利纪念”6字,底部是“浙江永嘉”4字,中间横印“卅四年九月三日”字样,也就是1945年9月3日。
  在《温州邮电志》中可以找到相应的记载。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后,9月3日,永嘉邮局为用户加盖“抗战胜利纪念日戳”,以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一个个邮戳带着胜利的喜悦飞越千山万水,飞进千家万户,飞进了历史的时空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