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22日,星期一(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一版: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苕溪600万鸭子另栖家园
本报记者 余春红 文 陈立波 摄

  编者按 千里行,我们想看看母亲河的真实现状;行千里,是为了关注我们共同的家园。在省委省政府推出建设生态浙江、整治环境污染的一系列举措之际,我们把目光投向母亲河,与读者朋友共同来关注环境保护这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母亲河千里行
    本报讯 “以前从河边走过,远远地就能闻到一股臭味,现在你们没闻到臭味吧。”余杭区径山镇双溪村村民白正潮指着从眼前缓缓流过的苕溪水对记者们介绍。8月19日,“母亲河千里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从杭州市九溪水厂启动。在活动的第一站杭州余杭区,记者看到的是青山绿水,呼吸着的是清新的空气。
  余杭区从东、西、北三面成弧形环卫着省城杭州,在这个1222平方公里的区域上,苕溪是滋润这片土地的源泉,是近100万人口的水源。
  门前鸭子戏水是江南水乡常见的景象,在余杭也一样,而且从以往农家的自给自足到近年来的规模化、产业化养殖,清清的苕溪一度成了鸭子的王国。据悉,在整个苕溪流域范围内年鸭子放养量最多时曾达600万羽。鸭子排放的粪便给苕溪水质造成了极大的污染。白正潮说:“以前下河去都会带回来一身臭气,水脏得只有鸭子还在里面游。”据环保部门估算,600万羽鸭子年排放废水30万吨、氨氮1620吨。
  苕溪流域养鸭污染早在几年前就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苕溪禁鸭成了余杭区环保工作的重头戏之一。今年3月,余杭区农业、环保部门对养鸭户进行了多次实地调查,对禁鸭进行反复论证和探讨。5月,禁鸭动员会在黄湖镇召开,该区正式决定苕溪流域禁鸭。这个决定的代价是巨大的。径山镇镇长申屠成松告诉记者,光径山镇一年养鸭260万只,年产值就有6000万元。
  为了尽量减少养鸭户的损失,一方面,余杭区政府以奖代补,拿出至少600万元用以补助不再养鸭的农户;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到外地学习无水养鸭技术,为养鸭户转变养殖方式提供技术支持。
  令行禁止,禁鸭令公布后至7月底,余杭全区已有332户养鸭户签订了禁养责任书,92.7%的养鸭户已转移处理了鸭子,拆除了散落在苕溪流域的鸭棚。
    8月19日,记者站在径山镇双溪村的竹溪桥上眺望缓缓而流的苕溪,水面上没有成群结队的鸭子,也没有漂浮的垃圾,只看到有村民悠然地撑着竹排。而在远离苕溪的04省道的两侧则出现了一个个人工挖掘的封闭池塘,这就是鸭子的新家园,成千上万的鸭子正在里面欢快戏水。
  青山绿水养眼,清新空气养肺。现在的余杭人越来越珍惜曾经被忽视的环境。
  养了12000只鸭子的白正潮在禁鸭令公布后将鸭子卖给了山东等地,但这个一年最多能养5批、年利润可得6万元的养鸭户并不觉得可惜。他告诉记者,现在余杭人的母亲河河水越来越清了,感觉也越来越好了,这是一笔更大更久远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