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19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一版: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我省表彰抗台救灾新闻报道先进单位和个人
本报记者王志浩徐晓榜上有名
本报记者 蔡亮 实习生 叶琛琛

  本报讯 全省抗台救灾宣传报道工作表彰会昨天在杭召开。35个先进集体、117个先进个人受到表彰。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敏尔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充分肯定了我省新闻战线在防御和抗击今年第5号台风(海棠)和第9号台风(麦莎)中所取得的成绩和表现出来的良好职业精神,其中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驻浙新闻机构,浙江日报经济新闻部、浙江广电集团电视新闻综合频道新闻中心和温州、台州、宁波、舟山等市的新闻单位被授予先进集体称号。本报记者王志浩、徐晓获抗台救灾宣传报道先进个人称号。
  在抗台救灾宣传报道中,本报共刊发新闻报道20篇、图片30幅。本报新闻中心副主任王志浩参与过多次抗台救灾报道,经验丰富。台风麦莎登陆时,他被派往台风登陆点——玉环县干江镇进行一线报道。
  作为一名摄影记者,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更接近现场,如何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下当地军民抗击台风的感人场面。为了拍摄边防官兵上房顶帮村民修缮房屋的镜头,他不顾8级阵风,爬到高高的梯子上进行拍摄,边上的群众都惊呼起来。
  去干江镇葡萄基地拍摄时,大雨后的泥泞让汽车无法通行。他就下车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现场。回到驻地,他顾不上满身的泥水,忙着制作照片,把灾区人民抗台救灾的动人场面在第一时间传递给读者。
  本报记者徐晓是去年才参加工作的一名“新兵”,第一次参与抗台救灾这样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别说是雨衣雨鞋,临危受命的他连换洗衣服都没有带。
  海棠来袭时,风大得想在户外站稳都很艰难,可他一大早就跟随武警的冲锋舟深入受困村落采访群众,晚上疲惫地写稿子,两天一夜没有完整地睡过一觉,衣服被雨水淋湿又被身体焐干。
  在采访报道抗击麦莎的过程中,他多次遇险。他凌晨3点跟随抢险民警四处奔波时,正好遇到隧道塌方,数米见方的大石头纷纷下落,最近的一块离他不过几米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