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29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一版: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像护肾那样呵护城市湿地
杭州市为西溪湿地公园量身定做“安全门”
本报记者 汪嘉林/文 王志浩/摄

image

  几天之后,即5月1日,中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将开放迎客,此举意味着杭州对西溪湿地的一期保护工程完成,杭州将在保护中开放这片城市里的“净土”。据了解,为了让湿地保护在法律尺度下行进,杭州市政府已将《西溪湿地保护管理条例》列入今年的立法调研范围。
  4月27日清晨,记者再次走进这片湿地。原以为经过整治后的西溪免不了会有人工雕琢的痕迹,但事实证明记者的忧虑完全是多余的。照样还是那纵横交错的水道,照样还是那一人多高的芦苇丛,照样还是那香樟华盖如伞……驾船迂回穿行在一期工程约38公里长的水道上,感觉还是那么质朴那么自然。
  凉风让两岸的柳树齐舞,记者注意到这里的树和西湖边的很不一样,多为枝叶向空中伸展的旱柳枫杨。为何西溪不复制西湖垂柳的婀娜呢?记者采访了浙江林学院植物资源研究所李根有所长后才知,这些树种固堤护岸功能更强。保留下来的农居舍形美而布局合理,西溪在野趣中健康迎客。
  下船走在青石板铺成的路面上一路前行,一股古旧的气息扑面而来。按照杭州市政府修旧如旧的原则,无论是严格区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桶,还是路灯杆或是不经意处一张供游人歇息用的椅子,都披上了一件旧式的“衣服”。一顶新盖的木桥也沿袭了旧时风格,走在上面“吱嘎”作响,情趣盎然。记者仔细观察了一下周围:所谓的开发只是用桥将各个岛屿连接了起来,并没有人为地破坏西溪湿地的自然形态;一些游步道边的水岸边都新做了驳坎,采用的是柳树桩,会生根、发芽,对整个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很大益处,还有利于泥鳅、黄鳝等生物的生存。
  据悉,考虑到湿地经不起太多人的踩踏,一期工程“五一”正式开放时游人数量将受严格控制。杭州市政府开门却限客,以湿地水体能自然降解人为污染为重要指标,将游客容量确定为每天6000人左右,其中一期工程游客人数控制为3000人左右。杭州市政府呼吁市民在“五一”黄金周期间暂时不要去西溪湿地,把游览名额让给外地游客。这也是一种保护,来日方长呢!
  记者了解到,“五一”黄金周期间,黄龙换乘中心和灵隐公交站点,预计会有西溪游客量实时通报,游客可根据信息判断是否去游览。同时,通过电台也对游客提供空中实时信息;当西溪游量过多时,该路观光巴士也将暂停。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护西溪这个质朴的“杭州农家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