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27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二版:浙江潮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如水嘉兴的平安画面
本报记者 史诗

  民间的智慧是无穷的,当我们“平安浙江千里行”采访团来到嘉兴,更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平安嘉兴”的许多金点子,来自最基层的群众。
  这里的夜晚静悄悄
  秀洲区新塍镇潘家浜村交通便利,村里有不少羊毛衫加工企业。以前一到晚上,村支书朱金荣就睡不着觉——东家进了小偷、西家鸡窝被人掏了、村口的抽水机不翼而飞了……
  一天凌晨,朱金荣意外发现几个村民自发地结伴在村道上巡逻。他一拍脑袋:“群众都想到了,做干部的竟没留意!”第二天,朱金荣立马召集其他4位村干部商量组建夜巡队的事。村干部首先带头报名,一些热心公益的村民也纷纷主动报名参加。
  现在,“一人夜巡全家光荣”,已经在潘家浜村形成了风气。妇女队长倪培英是组建志愿夜巡队的积极参与者,但由于年龄关系,村里很少安排她夜巡。这下可把她急坏了:“自己身体吃不消,但并不代表我们家出不了人!”倪培英发动摆夜宵摊的儿子参加夜巡队,每天深更半夜收摊后,他就直奔村里参加夜巡。
  洪合镇泾桥村的情况和潘家浜村不一样,发动全村参与夜巡比较困难。为此,村集体经济特别拨出2万多元经费,组建了一支12人的专业夜巡队。
  “专业队伍,好就好在随叫随到。”夜巡队长沈惠林告诉记者,就在这个月初,附近村发生了一起抢劫路边小店的案件,临村夜巡队通知泾桥村实施联动,村夜巡队马上组织人手在两村交界处设卡盘查。结果,劫匪在离案发现场不远处束手就擒。
  一个是发动全村志愿夜巡,一个是投入资金组建专业队伍,不同的模式起到了同样的效果。
  管用的协议化纠纷
  嘉兴是个羊毛衫产销大市,特别是邻近濮院羊毛衫市场的乡镇,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羊毛衫加工业务,由此引发的当地群众与外来雇工的劳资纠纷也特别突出。为了减少纠纷,洪合镇在有关法律法规的政策范围内,“发明”了适用于当地的《临时用工协议》,从源头上减少了纠纷。
  记者在泾桥村调解室看到了这份简单却十分管用的格式协议。《协议》对用工双方都作出了法律上的约束,特别是对双方自愿解除用工关系时经济责任的承担,作了明确规定。
  镇干部告诉记者,以前每到结算工资的时候,劳资纠纷特别突出。员工吃住在东家,老板要扣除生活费;生产质量出问题,老板又要扣打工者的钱……但这些往往没有事先约定,或者只有口头协议,双方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动手打架也是常有的事。
  “有一次,一个外来打工者做了3个月学徒,等到结账要走时,竟然只拿到3块钱。这就明摆着是坑人了。”虽然老板的理由讲得头头是道,但调解委员会最终还是支持了打工者的要求。这以后,《临时用工协议》又增加了一条,对工人每天的生活费作了限制,不管老板实际支付多少,结算工资时一律按照每天5元的标准从工资中扣除。
  “这个《协议》一出,大大减轻了我们调解员的工作负担。”村治保调解主任沈惠林说,以前劳资纠纷往往没有依据,调解起来难度很大,现在拿出《协议》一对照就可以了。签订《协议》的监督落实部门也是村调解室。“虽然多了一项活儿,但这是为我们今后的调解打基础,我们打心里支持。”
  这样的称呼暖人心
  随着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如何让外来人员融入当地,让他们感受到地方政府的包容,嘉兴人动足了脑筋。嘉善就有个“新嘉善人”的称呼。
  “‘新嘉善人’,这样叫我们,感觉就像家里人一样,听着心里热乎乎的。”在嘉善街头,一位从湖南到嘉善打工的外来人员对记者说,“来这里打工六七年了,老婆孩子都到了嘉善,现在真的感觉我们已经在嘉善安了家、生了根。”
  “新嘉善人”不仅仅是一个称谓,嘉善县委副书记苗伟伦告诉记者,目前嘉善已经基本解决了外来人员子女就学难问题,今后,嘉善县委、县政府将在促进“新嘉善人”本土化、增进认同感上下功夫,争取在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给予外来人员同等待遇。
  4月8日,我省首家外来流动人员管理服务专门单位——嘉善县“新嘉善人”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了。今后,到嘉善的外乡人只要通过一个窗口,就能多证一次办全,费用只收5元。据了解,现在这个管委会已经调动公安、司法、劳动、计生等多个职能部门近10名工作人员进行前期筹划工作,5月中下旬,管委会将招聘350名协管员,6月下旬正式投入工作。
  专设的平台为民工
  4月22日,在嘉兴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一些困难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围在刚刚启用的触摸式电脑前,争相查询他们关心的内容。当天上午,嘉兴市总工会职工法律援助站暨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平台正式启动。
  采访团记者了解到,通过新成立的各级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嘉兴将在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劳动争议、结对帮困和职业安全卫生等方面,切实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也能享受到同城待遇。
  据悉,这个服务平台将在司法部门、劳动部门、民政部门和卫生等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为外来务工人员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等法律援助;对工资、工时、工伤等方面的问题,工会要派员协同处理;通过帮困结对、帮困助学、大病救助等方式,确保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生活;探索职业安全新机制,进一步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等。刚刚挂牌的职工法律援助站,将在法律维权,尤其是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权益保障上发挥积极作用。
    
  平安感言
  苗伟伦(嘉善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外来人口管理,最关键是要在理念上突破“外地人、本地人”的框框。01234#5%675%89::;只有我们在管理、服务理念上有所突破,才能真正让所有外来务工者融入这个地区,为共同的家园添砖加瓦。
  胡建丰(秀洲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我们根据秀洲的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推广了有秀洲特色的“十百千”系列活动,以“十个平安示范村带动”、“百名平安联络员进村”、“千名信息员入户”为活动载体,全力构筑基层平安防线。
  邹国华(秀洲区洪合镇干部):夜巡队的模式有很多种,在我们秀洲还有个体老板出钱帮助村里组织夜巡队的。但是不管什么模式,只要是结合本村实际的,能坚持常年为群众服务、为基层治安出力的,就是好模式。
  夏培贤(嘉兴城郊村民):我在村口开了个副食品批发商店,曾在一年里被偷过7次,赚到的没有被偷的多。这以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平平安安做生意、不(被)偷不(被)抢,其实就是赚钱。村里在治安上有什么用得着我的,我能不尽心吗?都是自己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