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10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十一版:点击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在爆炸声响起前掐灭导火线
本报记者和中外知名安全专家面对面
本报记者 陈卓 汪嘉林 文/摄 通讯员 蔡冶水

  在刚刚结束的2004警察与科学国际讲坛上,云集了中外许多专门在安全上“做文章”的专家,其中有两人特别引人注目。一是北京市公安局治安总队大型活动处处长曹东翔,他曾担任过亚洲杯足球赛北京赛区安保工作;另一位是国际著名爆破专家、英国搜查和爆炸物工程培训国际学校的校长韩亚伦(AlanHatcher),他是英国军需品审查工程师协会的会员,也是英国炸弹拆除和爆炸案调查员协会的会员。
  一个统管全局,老想着怎么让大型活动中每个人的安全得到保障;一个关注局部,为的就是在有爆炸危险的时候能显拆弹神功。说到底,两人的工作和使命,都是为别人的安全昼思夜想。

    ■现场
  英国专家谈恐怖 中国官员讲反恐
  “罗宾汉(童话中劫富济贫的好汉)是英国恐怖分子的鼻祖。”听了这样的话你是否觉得有些诧异?这位绿林好汉似乎和残酷无情、杀人如麻的恐怖分子一点都联系不起来。但是,在2004警察与科学国际讲坛上,英国著名爆炸物专家韩亚伦先生讲到恐怖分子时的确是这么说的。
  已年过不惑的韩亚伦先生在开讲他的学术报告——《恐怖主义对社会的威胁及我们如何自我保护》前显得异常兴奋,宛如一大男孩冲来打去。当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聘韩亚伦为名誉教授时,他更是腼腆地接过聘书并双手递给了坐在台下的父亲。
  “过去12个月的恐怖活动比之前3年的总和还多……”听他的报告就如同看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小品:什么是恐怖主义?我们应该怎么自我保护?……一个个如此严肃的问题,在韩亚伦口中都变得轻松幽默起来。当然,他所阐述的观点也非常前卫。
  “谁在帮助恐怖分子?”韩亚伦一提出这个问题,台下纷纷有人表述自己的观点,“是基地组织,是萨达姆……”“是你、你、你……”他指着台下的听众如同那些当红的歌星卖着关子,最后告诉大家我们每个人都在不自觉地帮助着恐怖分子。“我们把自己的知道的东西放在网上和他人交流,而恐怖分子也通过网络了解到了这些知识。”
  韩亚伦毕竟是个爆破专家,说着说着,就把话题转移到爆炸物上了。“你们知道为什么恐怖分子老把炸弹捆在自己身上吗?”“嘿嘿,那是因为爆炸的时候由于冲击波的作用,人骨碎片就会像子弹一样飞出去,达到最大的杀伤力。”正说着,韩亚伦拿起一个毛绒玩具:“你们谁能从地上把它捡起来?”一个20出头的女孩子兴冲冲地上前,可手刚碰到玩具,玩具就发出了尖锐的鸣叫声。“嘿,这如果是炸弹的话,你已经完蛋了。”站在台上一角的韩亚伦“嬉皮笑脸”地说着。
  “谁能当爆破专家?”有人挺关心这个问题。
  “首先应该足够愚蠢!”韩亚伦的回答总是那么出其不意。“你想想,整天愿意和炸弹和‘死神’打交道的人不愚蠢能行吗?”当然,这只是这位英国专家的戏言。除了报出一连串的要求外,韩亚伦还善意而又幽默地提醒大家:“如果发现炸弹千万别自作聪明去做什么,应该及时打电话给我,因为我是专家。”
  与韩亚伦好多看似“另类”的讲词不一样的是,曹东翔的讲演没有太多现场发挥,倒是更多地从亚洲杯北京赛区安保工作的得失,来看如何做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安保工作。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防范恐怖活动的能力”成为2008年的重点之一。曹东翔觉得要做好这一点,就得建立高效统一的安全保卫指挥系统,同步规划和建设各类安全保卫配套系统和设施等。
  看来,在大家轻松享受奥运“大餐”的同时,还真不知道有那么大的一套套体系在为自己服务。
  知道了会不会反而紧张?曹东翔可是说了,要树立中国警察亲和良好的形象,还要创造与赛事相统一的宽松和谐气氛。
  ■访谈
  曹东翔:不怕出问题,就怕想不到
  记者(简称记):这几年的大型活动规模更大、数量更多,公安部门是怎样在安保上下功夫的?
  曹东翔(简称曹):大型活动这几年的确在我国发展很快,光北京一年就有6000场次,为保障亚洲杯足球赛的安全,北京警方出动警力达到12000人次。我干大型活动安保工作,至今2年7个月零几天,对这个工作的理解是3个字:责、细、干。从维护百姓利益、公共安全的层面去要求自己,提前分析好,想得越细致越好,不怕出问题,就怕想不到,实实在在地管人管事。
  记:有具体例子吗?
  曹:比如说,北京刚举办了一个钱币博览会。公安部门估计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一是引来票贩,因为80%的票已经预售完了,而临时售票点的秩序又会比较乱。二是每一届博览会主办方都会拿一些紧俏的东西来卖,今年是一套鸡币,有非常大的收藏价值,只是限量销售,而且必须抽中了才有资格买。这样,博览会现场可能会产生疯抢。有了这些分析,公安部门提了几点建议:一是不让主办方卖可能导致现场疯抢的东西,可以转移卖的地点;二是随时清理票贩子;三是用脚手架搭出S型通道,只进不出,就能防止人挤人队伍乱套。
  记:作为老百姓,参加大型活动,应该注意些什么?
  曹:到指定地点买票,别上假票的当;看清安全疏散口;在一些醒目地带,一般都会贴着类似“当您遇见紧急情况,该……”的告示,我们也会通过广播来宣传,百姓得听听看看,多注意。
    韩亚伦:爆破专家要恐惧感与不紧张二合一    
  记:爆破专家一般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
  韩亚伦(简称韩):首先是此人应该在部队或警察行业中服务过;当然,仅仅有这样的经历并不能一下子成爆破专家。他们还需要接受专门的培训,达到一定标准后,可以获得证书。
  记:作为爆破专家,个人素质哪些是最重要的?
  韩:胆大、细心、果断是很重要的三项品质。首先他要有恐惧感,有足够的警觉,慎重对待每一件可疑物;但同时,他在真正面对一件爆炸物时,不能有紧张和犹豫。这看似矛盾,其实必须统一在一个爆破专家身上。当然,有幽默感的人最好了。
  记:爆炸物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韩:和我们所看到的实际例子那样,这些年来,爆炸物越来越强有力了。当然,从军事上来讲,使用爆炸物的一方永远希望给敌人更大的杀伤力;从民用来讲,比如要摧毁建筑物,也是威力越大越好。但是,近年来,随着恐怖主义的蔓延,爆炸物的外形特征也越来越隐蔽,有些炸弹看上去像一块橡皮泥,有些液体炸弹看上去和清水无异。这对爆破专家的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记:可能有爆炸物在周围出现时,普通市民应该做什么?
  韩:不要想让所有人都变成警察,每个普通市民只要有一点点的安全常识就够了,就是学会甄别,及时向离自己最近的警方汇报情况。就是这样一点点的提高,警方的防务能力就会增加无数,特别是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
  ■深挖
  培养爆破专家的课刚悄悄上过
    “摩天大楼楼顶有身绑炸弹的犯罪嫌疑人劫持了人质!”“快!叫拆弹专家!叫谈判专家!”
  危难时刻,拆弹专家大显神通,凭极专业的技术,在威力巨大的炸弹“发作”前2秒——“咔嚓”一声,解除了危机。本来似乎只出现在影视剧里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也有可能在我们身边出现。
  因为,国外专家首次给中国警察上了一堂有“纸上谈兵”也有“挥旗上阵”的课——此次讲坛召开之前,韩亚伦先生和托尼先生(英国搜查和爆炸物工程培训国际学校副校长)给十几名中国警界精英上了整整5天的爆破课。
  “两天半的理论课,半天实践操作,半天理论考试,半天爆炸后的急救,还有一天是现场爆破作业。”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治安系主任、浙江公共安全防范研究所所长丁建荣副教授,是这次课程现场组织协调的总指挥。
  近年来世界各地恐怖活动数量和规模都在上升,我国也出现过一些涉及爆炸、爆破的案件。但有一个尴尬的局面是:我国至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爆破专家、拆弹专家!
  “我们一直缺乏实战操作,即使给学生上爆破课,基本也是从理论到理论。”据丁建荣介绍,这次学员主要来自我省各个市的公安部门,还有公安部和省公安厅的官员和博士,他们学校也有一位副教授参加了培训。
  即使是教学的现场,气氛仍然是紧张的,因为,这毕竟是威力巨大的爆破。现场警戒员由参加现场爆破作业的学员轮流担任,手持红旗,严密监视周边情况。而所有进入爆破作业现场的人员一律不能带手机,不能吸烟,也不能使用明火。而在爆破现场作业前沿只能有一名现场总指挥员、一名现场教官、一名译员、两名教官助手和一名实施作业的学员。
  这次让学员感触最深的是老外老师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敬业精神。托尼教授已有58岁,但在爆破作业中,每个学员做作业他都亲临现场,加上演示的几趟,他一天中差不多在爆破现场和警戒线的几百米间来回了20趟。
  任何一次电线接头前都要先接地排除静电,每个学员自己做完收工之前还要再排除静电一次,要为下一个学员做准备。这么一个小细节,在两位教授看来,没有商量,必须一步不差地做到。必须按程序办事,因为这是用鲜血换来的体会。
  其他的细节依然感人。学员使用过的爆炸线和雷管残骸,都被两位老外老师放到了垃圾桶里。“学员遇到我总是说,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也学到了行为规范、环保意识等等。”丁建荣说。
  据了解,这次学员们接受的是初级培训,将来还有中级和高级培训。等到参加后两者时,中国学员就将“从理论到实践”地掌握“拆弹”这个危险而又非常神秘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