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国家教委”改名为“教育部”,程万曙为教育部和中国华育发展总公司加工的百万份教师资格证书成为废纸而无人为此埋单。8年讨债未果之后,程万曙把教育部和中国华育发展总公司等单位诉上法院,要求支付拖欠的制作教师资格证书款及利息1671万余元。11月3日,因中国华育发展总公司等单位提出反诉被驳回,他们已上诉至北京市高院。原告程万曙说:“8年来因讨不回欠款,我的企业已面临破产。” 教委改名 百万证书转眼成废纸 程万曙本来是一名同教育部下属的企业做业务而起家的民营企业家。程万曙说,1996年7月,平阳县教育实业公司与中国华育公司签订合同,由平阳教育实业公司制作教师资格证书,至1996年年底,中国华育拖欠平阳教育公司1000余万元。1997年4月,经中国华育同意,平阳教育公司将其一切债权债务转移归程万曙的民营企业温州华育公司。1998年国家教委改名为教育部后,造成温州华育公司的98万册成品和200万册半成品证书不能发放出去,中国华育发展总公司仅确认分担100万册证书的损失。这样一来,程万曙又要承担直接损失900多万元。此后,温州华育多次向中国华育催要欠款,但至今尚有1671万余元未追回。 八年催款 原告担心债权落空 程万曙说,8年来,温州华育制品有限公司的一位股东常驻北京,隔三差五到中国华育发展总公司催款。公司经理也亲自来催款,8年的来回机票就有400余张。最终,中国华育于今年6月30日给他们出具了一份尚欠1072万余元的欠款证明。 今年6月,程万曙得知中国华育与第三人江苏华夏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协议书,对其原有的资产进行了整体处置。 程万曙担心中国华育改制后将不再是大股东,自己的债权可能会因改制而落空。于是,程万曙到法院起诉中国华育、教育部等单位,要求归还欠款。程万曙认为,“中国华育”是由教育部前身国家教委注资设立的,而注资内容就包括几处房产,但这些房产并没有实际过户,因而原国家教委存在注资不实的嫌疑,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被告反诉 把责任归咎于教委更名 但是,在法庭上教育部并没有派员出庭。中国华育总公司的负责人提出,“欠款案”与国家教育部无关,中国华育是原国家教委出资注册的企业,是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企业,对外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中国华育公司代理律师辩称,温州华育的主体资格不成立,因为平阳教育公司曾明确表示不同意将债权债务转移归温州华育,所以它们之间的转让无效。而且,这笔款项并不是简单的货款拖欠,而是在制作证书过程中,由于“国家教委”改称“教育部”,使得一部分制品作废造成的损失。 温州华育的代理律师何尧德说,中国华育总公司据此还提出反诉,结果被北京市一中院驳回,目前对方已上诉至北京市高院。(赵中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