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0月7日,星期四(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一版: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旅行社猛掘金 观光客不顺心
见习记者 徐晓文 本报记者 陈立波 摄

  “黄金周”让旅行社大赚了一把。据记者了解,“十一”期间各旅行社的线路纷纷爆满,各线价格上浮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价格上去了,服务跟上了吗?带着这个疑问,本报记者做了回游客,跟随旅行团亲身感受了一番。
    
  中巴充当旅游车导游玩失踪
  记者选择了风光秀丽的普陀,报名参加了杭州客车旅游总公司旅行社组织的二日游。上午7点,记者来到吴山广场上车点,却没有看到旅游大巴。导游带记者上了一辆中巴车。车上座位非常狭窄,膝盖顶着前排座位,臀部还得悬空;设施也很不完备,连饮用水都没有。更意外的是,这辆旅行车还坐上了两位到定海的客人。
    7点30分,旅行团出发,方才还在清点人数的“导游”却失踪了。想象中谈笑风声的行程,一路只有寂寞作陪。经过3个小时的颠簸,旅行团抵达宁波。当地导游只收了游客的合同,连自我介绍都没有。
  快艇变成渡轮天黑游景点
  从沈家门到普陀,合同上分明写着的快艇变成了普通渡轮。记者问导游,导游解释说:“快艇不安全的,还是渡轮安全。”当记者问到费用问题时,导游轻描淡写地说:“几块钱么,回去退给你们好了。”但直到回到杭州,导游再也没提起这个事情。
  从杭州到普陀整整花了7个多小时。下午3点半,旅行团才正式向游览景点出发。导游说,往景点的路是不通车的,于是一团人只有步行前往景区。但记者看到,一路上不断有车子从身边驶过,其中不乏旅游车。
  尽管在每个景点停留的时间都不超过30分钟,但是到主景点“普济寺”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游客们根本不晓得在看些什么东西,之后的两个景点更不用说了。
  在校生当导游游客被丢下
  导游还是在校学生。据导游自己说,她还是大三在读,由于旅行社人手不够,所以派她来,她自己也不想来,因为怕经验不够,一个人带不好团。果真,由于导游经验不足,旅行当中还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
    在出游的路上,一位来自河北的游客问导游:“我们团有多少人啊?”“26个。”导游干脆地回答。“算上你有多少个啊?”游客又问。“27个啊。”导游迷惑地回答。“可是现在我们总共也只有25个啊。”游客很幽默地告诉导游。导游大吃一惊,急忙点人数,发现真的少了两位。原来导游把一对夫妻给落在宾馆里了……
  吃住安排仓促陌生人同房
  导游把所有的游客分成了两拨,分别住两个旅馆。导游解释说:“我们社的其他一个导游把房间给抢走了。”在记者住的房间里,电视是坏的,电话是没有的,甚至连卫生都像没有清理过的样子,洗脸池里堆积着烟灰,水龙头上还挂着熄灭的檀香。
  听团里其他成员说,他们住的房间的条件也很差,而且连窗子都不能上锁,贵重东西不敢放里面。有旅客指责导游,他们明明要求是两个标间的,后来住的时候给换成了一个三人间,多出来的一个人被安排和其他陌生人住在一起。
  住得不舒服,吃也吃不好。中午12点20分,也是在沈家门码头,导游告诉我们:“一点半在码头集合。”明明有一个多小时可以给我们吃饭时间,后来竟然又缩水成半个小时,导游解释说:“车子排不好,只有和其他团一起搭一辆车,先走。”很多团员菜才点好,根本就来不及吃饭了。
    530元的普陀二日游就这样让游客们带着不满和失望结束了。回程的时候,我们是和其他团同挤一辆车,由于座位不够,有4名游客被安排去乘坐快客。一路上,“上当”成了游客使用率最高的词汇。
  记者碰到的是个别现象吗?本报另一路记者上了“周庄二日游”的车,他们的情况会怎样?敬请关注本报明天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