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29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一版: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追悔揉进月饼 思念遥系新岸
本报记者 蔡亮/文 陈立波/摄 通讯员 郑建国

image

  9月28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
    时针指向晚上6点。浙江省第一监狱里张灯结彩,各种庆祝活动已经开始了。服刑人员们一面吃着香甜的月饼,一面开心地看着表演。此时他们或许没有想到,这可口的月饼正是出自在监狱伙房忙碌了一天的几名服刑人员之手。
    大曹是2001年3月进入省一监服刑的。由于大曹以前做过餐饮,因此入监后被安排在伙房改造。去年8月,省一监从社会上聘请了糕饼师傅给服刑人员培训,大曹他们伙房的服刑人员都参加了。由于有做面点的经验,加上师傅的指点和自己的摸索,他俨然成了伙房里的“月饼专家”。每次做月饼,他都负责最繁琐的一道工序——制作饼皮。
    “这是液态酥油,主要让面粉成型,不会松散,一斤面粉加6到7两。这是专用转化糖浆,增加甜味的,加2到3两。这是枧水,上色用的,一般加2到3钱就够了……”大曹不仅说得头头是道,而且手上的活儿也不含糊——从面粉倒在案板上,到加水和面,直到最后添加佐料制成饼皮,才花了半个小时。
    2002年8月入监的小张是“月饼制作组”里最年轻的一个,入组时间也最短。“去年中秋做过一次,今年是第二次做。”他边说边用手中的刷子往月饼上刷着什么。“这是鸡蛋黄,能起到上色的作用。”这活儿看似简单,其实挺费劲的。照大曹的说法,刷得少或刷不匀,烤出来的月饼就没有那诱人的橙黄色;刷多了又容易烤焦。为了不让袖子碰到月饼,刷的时候还得手臂悬空。一天下来,手臂酸得不得了,但小张很乐观:“辛苦是辛苦点,但想到我们做的月饼能给整个监狱添一份节日的快乐,挺开心的!”
    老朱其实不老,今年才40岁。叫他老朱,是因为他是这里做月饼时间最长的服刑人员,“1999年就开始做月饼了”。老朱的工作是制作月饼的毛坯,就是把月饼馅包进饼皮里。尽管自己是“老大哥”,但老朱还是很谦虚地把“月饼制作组”的“指导权”让给了比他年轻的大曹。“他技术好嘛,让他指导我们,我做下手就行了。”老朱笑得很憨。
    中秋节让每个服刑人员都吃上月饼,是省一监的传统。而为了这个目标,大曹他们要在一个礼拜左右的时间里制作上万只月饼。好在他们的技术熟练,配合默契,加上监狱对这项工作也十分重视,为他们配备了各种原材料,倒也得心应手。为此,他们放弃了不少监狱组织的活动。
    在这个特殊的夜晚,“月饼师傅”们最记挂的,还是远方的家人。大曹说,学到了月饼制作技术,他特别想早点让家里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小张说,每到中秋做月饼,就觉得自己以前对家人关心太少,服刑的经历让他体会到亲情的可贵。而老朱最挂念的,还是他的宝贝儿子:“今年15岁啦,都上高中了。”他说自己出去后的第一个中秋,一定要好好做几个月饼,让儿子尝尝老爸的手艺。
    晚上8点整,最后一炉月饼也烤制完成。忙碌了好些天的“月饼师傅”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尽管他们没能参加任何庆祝活动,不过,这一晚他们却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庆祝了这个的特殊节日。那满屋子散发着香味的月饼,不正寄托了囚子对家人的思念、对新生的渴望吗?(文中人物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