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8月20日,星期五(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三版:视线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红色菜谱”何罪之有
李辉

  最近,在遵义一些餐馆出现“红军长征文化套餐”。虽然始创者强调是用特别的方式纪念长征,但有人认为这是借长征之名炒作。
  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某机关食堂最早推出的该套餐共有12道菜,其中,“忆苦思甜”是用苦瓜、苦竹笋和折耳根混合凉拌而成;“一渡赤水”则用当地鲢鱼红烧。从这些“红色菜谱”中,丝毫看不出有“玉女脱衣”、“小蜜傍大款”之类“淫”食文化的精神污染,应属和“红色旅游”遥相呼应,是应潮而生、积极开发地方饮食文化的独特之举。
  在偏僻之隅,餐饮业本身多停留在仅仅满足于食客温饱的初级阶段,处在“红色根据地”的商家,汲取的自然应该是“红色大树”的根部营养。只要在经营范围内加以监管、规范和引导,让“红军长征文化套餐”红红火火,反而有助于“围剿”当前的“淫”食文化,并把“红色根据地”发扬光大。动不动就把“长征”、“红军”当成特定的政治名词而死死“捍卫”的简单做法,极可能让本该回归社会的崇高精神因长期供奉于宣传的“神坛”而走向概念化,终致失去了民间文化土壤的润泽而失去生命力。
  开放的社会毕竟需要与时俱进,摆脱那些传统的思维框框。随着餐饮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商家为生存和发展推出有创意的“文化套餐”,只要不是哗众取宠的文化垃圾、不是侮辱女性的“人体盛”异类,就没有必要如临大敌,把本是弘扬红军长征历史的文化也当成“追兵”猛打。
  让“红军长征文化套餐”真正红火起来,除了有商业头脑外也应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应该请那些历史的见证人作为革命的“播种机”,请他们给食客们讲述长征故事等。如此引导,让食客们进一步了解中国的革命历史,岂不比一味“喊打”要好许多?